APP下载

不要欺骗孩子

2009-11-12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6期
关键词:遗像海鸥课文

王 芳

也许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教师嘴里迸出的是金玉良言;教师伸手一指,那必是金科玉律;教师在黑板上刷刷一写,那绝对是世间真理。学生晶莹透澈的双眸闪着崇拜与期待的光芒,痴痴地望着教师。身为教师的我们能让自己的学生失望吗?能随随便便地忽悠满怀憧憬的学生吗?能敷衍了事地欺骗善良纯真的孩子吗?不,不能!所以,我们得严于律己,努力往孩子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挨近。教学是纯净的、神圣的,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必须科学、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教学、每一个孩子。

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本人深有感触。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在教学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时,我极力渲染,意在让学生感悟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谊。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我沾沾自喜,准备聆听孩子们的感动)

生:老师,我觉得书上写的是假的。

(假的?我如当头一棒,茫然不知所措,只能故作镇定)

师:是吗?你能具体地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是因为它们以为老人又来喂食了。老人天天来喂食,海鸥们习惯了。

(是啊,我觉得也有道理!)

生:老师,我也觉得××同学说得对。书上说好像发生什么大事一样,我认为是海鸥在空中等待老人撮嘴呼唤。

生:是啊!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遗像前的空中,想是来瞻仰遗容的。我觉得海鸥们不可能是来瞻仰遗容的,它们是在奇怪:咦,老爷爷今天怎么不给我们吃了?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我觉得他们说的还真有道理。若我赞同,那不是否定课文了吗?我只能硬着头皮再听听孩子们的奇异思维,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我该怎么办)

师:谁还想来说?

生:我也认为海鸥不是来瞻仰遗容的,是来等吃的。

生:还有课文中说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后站成两排,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海鸥是鸟,而且是没有经过训练的鸟,它们也会排队?

生:对!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是鸽子和鹦鹉,况且也没听说鸽子和鹦鹉会排队,何况是海鸥呢!

(我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暗暗称奇,脸上却一直挂着平静的微笑)

生:老师,我还想说。最后人们去搬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去,我想海鸥肯定是生气了。老人遗像搬走了,就代表它们今天是没得吃了。

生:我也觉得同学们说得有道理。

(面对全班同学期待的眼神,我不能再沉默了。我决定站在孩子们一边,决不欺骗他们)

师:同学们,老师也觉得你们说得有道理。可能海鸥天天来这里吃老人的食物,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像我们喂狗一样,几个月下来狗就知道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

(为了肯定孩子们的智慧,我还大胆地发表了藏在心里的怀疑)

师:我跟你们一样,对课文的真实性有怀疑。作者怎么会刚好拍到老人最后一次喂食的照片?这实在是太巧合了。还有,作者为什么会把老人的照片洗成真人那么大,放在湖边呢?我觉得一般人不会这样做。

生:哦!哦!

(学生一阵欢呼)

学生欢呼,是为老师肯定他们的智慧而欢呼,是为老师能和学生站在同一阵线而欢呼,是为大家能成功挑战课本而欢呼。我还觉得他们是为我欢呼。因为我没有欺骗他们,我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教师也一味地奉书本为权威,就会限制学生接受新东西,限制他们思维的独特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独立思考,不敢提出质疑。学生思维停滞,人云亦云,只求中庸之道,我们更别奢望还有什么想象、创新、发展了。我们不能欺骗孩子,不能引领他们走向简单模仿,走向循规蹈矩,更不能引领他们走向服从课本,服从教师。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是纯洁无瑕的,孩子是爱追求真理的。我们不能欺骗孩子。

(浙江省临安市洲头小学 311300)

猜你喜欢

遗像海鸥课文
梦境
保护海鸥蛋
万鸟岛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念
爸的照片
爱美的小海鸥
跟你闹着玩等2则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