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澳洲遭遇三次火警

2009-11-12吴友农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警报声火警火情

吴友农

不久前,我当了一回留学生,去澳大利亚留学,并住在一幢“国际学生公寓”里。

一天傍晚,一回来我照例直奔厨房,把两片面包放进烤面包机里,按下开关后就读起了书,只等着那“啪”的一声响。但那天面包机不知出了什么鬼,听到响声时面包已经有点煳了。正在犹豫,是将这冒着一缕青烟的面包将就着吃下肚还是扔进垃圾箱时,突然公寓内警报声大作,等我反应过来这事因我而起时,老板已经神情紧张地来到厨房。不到10分钟,两辆拉着警报的消防车风驰电掣般驶来,停在了公寓外,几个全副武装的消防员迅速到场,上上下下检查一番,发现确实只是厨房里有点烟后,他们顿时轻松起来,说几句笑话后就离去了。这件事让我很内疚,决定今后一定不能让类似事件重演。

然而,两周后一个炎热的晚上,我正开着空调在灯下读书,一旁的电热水器把水烧开后,冒了点蒸汽便自动停下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公寓里又响起了警报声,我猜想可能是哪个倒霉蛋像我上次一样在厨房里造出了点烟,于是打开屋门东张西望起来,可不同肤色惊恐的人们逐渐向我的寝室聚来,指着我屋内闪烁的警报灯,用好几国语言议论纷纷。怎么又是我!一点水蒸汽也会导致火警?真是百口莫辩。我只能用英语和中文不断地说抱歉,并委屈地抱怨,这个公寓的警报系统是否太灵敏了?消防员笑笑说:确实太敏感了,但任何时候用火都要开窗开门,没有必要节约空调的电。消防员还进一步解释说,每一幢房屋的消防系统都与该区域的消防部门相连,警报一响,他们就能迅速确定方位并在几分钟内到达现场。不论火情是否确切,一定是2辆以上的消防车出动。虽多半是白跑,但每次都一样地认真,这是职责。

从那以后,我尽量用生冷的食物果腹,凡要加热,必门窗大开。

一个下午,我正在医院实验室做科研,医院里响起了警报,喇叭中传来广播员急促的声音:“本楼出现火情,全体人员必须走出房间,不要惊慌。必须听从有关人员的指挥。在过道和大厅中等待进一步的消息。”许多穿着荧光背心的工作人员组成了指挥网,所有房间的人,包括病人都走出了房间。然后广播中传来声音:“火势严重,全体人员必须迅速撤出大楼。”人们就在这些穿背心人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下楼并走出楼外。那天也真是邪了门,一贯少雨的当地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约20分钟之后,警报解除。实际上,这是每年两次的既定演习之一。明知很可能是演习,而且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但没有任何喧闹和抱怨。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此之深,因为这群人男女老少皆有,还包括许多病人!澳洲人的消防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摘自《保定晚报》)

猜你喜欢

警报声火警火情
男孩16岁生日当天冲上11楼火场救人
电视机起火了
面对火情要冷静
火警现场
稳坐钓鱼台
钻石王遭窃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