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对策
2009-11-11李兴思贾长荣李红运刘金栋王爱国
李兴思 贾长荣 李红运 刘金栋 王爱国
摘要济源市地处中原,位于太行山南麓,古树名木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研究当地生物学特性、气候变迁、树种更替、良种选育及栽培地域优良树种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济源市开展古树名木的调查,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自然改良、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状况;管护现状;存在问题;保护对策;河南济源
中图分类号S718.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223-03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地域范围北纬34°54′~35°17′和东经110°02′~112°45′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山区、丘岭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8%,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4.3℃,1月平均气温-0.1℃,极端最低气温-20℃。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43.4℃。无霜期平均223d,年平均日照2 375.4h,日照率54%。年平均降水量641.7mm,但年际变化较大,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降水较多,平均348.1 mm,占年降水量的54.4%,秋冬季雨量较少,占45.6%。
济源的古树名木从外部形态上看,大部分古树主干较低,主枝开张角度大,腹中干枯,表面纵沟较深,瘤状突起,材质较差,树冠不整,偏冠较多,盘根错接,根基大,奇形怪状,常有裸露,棵棵都饱含了丰富的文化传说和历史的见证。
1古树名木资源状况
根据济源市古树名木普查汇总,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418株,古树群3个,共31棵,37属,41种,遍布城乡,享誉全国。在全市古树中,按照全国古树分级标准,国家一级古树115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27.5%;国家二级古树138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33.0%;国家三级古树165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39.5%。
将军柏:又名汉柏。为济源市济渎庙内1株桧柏,胸围7.2m,树高30m,冠幅13.6m,距今1 400多年,腹中干枯,生长衰弱,现处在衰老期。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奉命监修大庙,挂剑而得名。汉柏图志碑有“夜来明月枝头劲,疑是将军宝剑光”词句。
古银杏:位于王屋山紫微宫前,胸围9.1m,树高35.5m,占地900m2,为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建庙进栽植,据今1 800多年,其树高大挺拔,蔚为壮观,素有“七搂八拐棍”之称。但已断裂多个大枝,现有两大主枝支柱保护。
老杨爷:为毛白杨,位于轵城镇南翟庄。胸围4.2m,树高19.6m,冠幅13.8m,测算树龄380年(1978年测算年龄为330年)。树干腐朽中空,主枝损折,处于濒临枯死期,亟待保护,是济源市最古老的一株毛白杨。
紫柏树:学名红豆杉,位于王屋乡西坪村紫柏树庄,胸围5.7m,树高13.5m,冠幅20.2m,树龄1 300多年,是河南省最大的一株古红豆杉,主干折裂,满腹烧空,亟待保护。
橿树王:是橿子栎,位于黄楝树林场上架林区土地庙前。基围7.5m,树高10m,冠幅13m,树龄1 100多年。为原始森林砍伐遗留木。
百日红:学名紫薇,位于大峪乡乔沟村龙泉寺(遗址)内,胸围0.85m,树高7.5m,冠幅4m,树龄300年。全身伤痕累累。
流苏:俗名牛惊树,位于下冶乡中吴村,胸围1.66m,树高8m,冠幅4m,相传齐国时期,中吴出生一位娘娘,小时候在树旁放牛受惊而得名。树龄1 500年,全树只有几个小枝有叶,处于濒临枯死期。
七叶树:位于承留镇虎岭村关帝庙遗址,胸围4.8m,树高12.6m冠幅16.7m,树龄650年,树干中空。
连香树:位于黄楝树林场石家背林区,胸围1.8m,树高15m,冠幅13m,树龄300年。
2古树名木资源分布
从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情况看,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历史变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分布状况如下。
2.1分布区域
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主要集中在王屋、邵原、坡头、大峪等4个乡镇。其中,坡头、邵原最多,分别占全市古树名木总量的17%和20%。
国家1级、2级、3级古树主要都分布在王屋、邵原、克井、大峪等镇,1级以邵原最多,有28株,占1级古树的24.3%。2级以邵原最多,有27株,占2级古树的19.6%,3级古树以坡头最多,有44株,占3级古树的26.7%。
2.2生长位置
从古树名木生长的位置分布看,全市的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农村。据全市统计,农村古树名木占97.6%,城市古树名木占2.4%。
从古树名木生长的具体位置看,全市的418株古树名木统计,生长在山坡、路旁、村旁、水旁、公园、荒山、地头的古树名木180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43.1%;生长在单位庭院的古树名木4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0.9%;生长在个人宅院的古树名木218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52.1%;生长在寺院的古树名木16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3.8%。
2.3生长状态
从古树名木生长状态分布看,济源市古树名木呈散生分布较多,占古树名木总量的85.6%;呈群状分布60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14.4%;其中:坡头镇校庄有14株呈群状分布,轵城镇翟庄有9株呈群状分布,邵原镇红院村有14株呈群状分布,大峪镇东岭有9株,鹿岭村有8株呈群状分布。
2.4权属分布
济源市的古树名木绝大部分为集体所有,国有和个人所占比例较小。据市里对418株古树名木统计,集体所有古树名木408株,占总株数的97.6%;国有和个人古树名木10株,所占比例占总株数的2.4%。
3古树名木生长特征
3.1年龄特征
济源市的古树名木年龄在100~299年区段的古树124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29.7%,300~499年区段的古树139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33.3%,500~999年区段的古树137株,占全市古树总量的32.7%,1 000年以上的古树18株,占4.3%,其中:济渎庙编号为7、8的柏树龄为2 200年以上。
3.2树高特征
通过对全市的古树名木有效树高数据分析,济源市的古树名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20m区段,有236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56.5%;10m以下的区段古树名木有175株,占总量的41.9%;21~30m区段有7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1.2%;30m以上区段有2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0.4%。其中王屋镇编号为250的古银杏树龄为1 800年树高达35m。
3.3胸围特征
通过对全市的古树名木有效胸围数据分析,济源市古树名木的胸围主要集中在100~299cm区段,有53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84.5%;100cm以下区段有8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1.9%;300~499cm区段有47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11.2%;500cm以上区段有10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2.4%。其中,王屋镇编号为250的古银杏胸围910cm。
3.4冠幅特征
通过对全市的古树名木有效冠幅数据分析,济源市古树名木的平均冠幅主要集中在5~20m区段有382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量的91.3%;冠幅在5m以下区段有31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7.4%;冠幅在21~40m区段有5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1.3%。其中,王屋镇编号为250的古银杏冠幅为36m。
4古树名木的形成
古树一般指生长年代久远、外貌古老苍劲的大树。名木指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度较高的树木。研究古树名木的形成原因,对保护古树名木很有必要。
4.1采伐遗留木
多生长在林区,由于树形不正,材质不好,大面积砍伐遗留下来,久而久之长成古树。
4.2历史原因形成的孑遗树木
古地理资料表明,太行山区在第三纪属亚热带地区,生长着热带和亚热带树种,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树种灭绝,部分树种经过长期锻炼或小气候影响,适应了该地区气候条件保留下来,形成古树。
4.3庙宇、寺院栽植的纪念树
古代庙宇和寺院建成后栽植。佛界常用树种乞求保护庙院香火兴旺,一般采用七叶树、银杏树、桧柏、侧柏等,形成的古树很容易保存下来。
4.4丘岭区山头上栽植的风水树
群众在山头上栽植风水树,为保护一方平安,谁若砍伐全村群众群起而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古树。
4.5迷信色彩保护的四旁树
由于群众缺乏科学知识,把古树封为“神树”,经常烧香祭拜,乞求古树显灵,降子降福,发财平安,谁若砍伐或毁坏古树,就会得到报应。时间长达几千年,保护了很多古树。
4.6太行山区特有树种
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长着特有树种。1978年河南专家王遂义教授发现的太行榆、太行梨等,为太行山区特有,属名木类。
4.7国家级保护树木
济源市现有国家级保护树木多种,大部分为国家2级或3级保护树种,归纳为名木类。
4.8新近引进树种
引进本地区前所未有的树种,时间在20年以上,生长健壮的,可作为引进新种记载,归为名木类。
5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5.1文字记载的古树名木保留甚少
济源县志记载的古树名木几十处,具体到树种的有御爱松、半柏、悬崖古柏、将军柏和白皮松。现存的只有将军柏和半柏,其余均已毁灭。
5.2生长健壮的古树名木
阳台宫的桧柏、七叶树、大明寺的七叶树、马岭的国槐等,树势较强,树体完整,生长旺盛,新梢年生长量较长。该类型只占20%。
5.3衰老期的古树名木
济渎庙的将军柏、西坪村的红豆杉、景阳钟的拴皮栎、虎岭的七叶树等,树势衰退,树冠不完整,树干有空洞,树枝干枯或断裂,新梢年生长量较短。此类树占50%。
5.4濒临枯死的古树名木
大峪乡洛岭村的黄楝树、东岭村苗王战外的国槐、五龙口镇西瑶头的国槐和克井镇小庄村的皂角等树势衰弱,树干缺1/2以上,主枝干枯1/2左右,新梢年生长量极少或等于零。这类树占30%。
5.5近代枯死或砍伐的古树名木
由于社会变革,人为活动频繁,古树名木无人管理,砍伐或枯死的不计其数。克井镇白龙庙的白皮松,胸围4人合抱,1948年砍伐后盖房用;下冶乡逢石村的国槐树,胸围3人合抱,1980年自然枯死;思礼乡范寺村的皂角树,胸围3人合抱,1989年村镇规划砍伐;盘谷寺的开叶树,胸围3人合抱,1990年被火烧死。
5.6古树名木的保护设施很差
济源市现有古树名木400多株,只有风景名胜区和交通便利地放了古树名木设置围栏,其余95%以上没有任何保护设施,更谈不上管理措施,任其自然生长,处于极其危险状态。承留镇玉皇庙村边路旁1株柘树,胸围0.8m,树高8.5m,树龄150年,无任何保护设施,行人多在树上试斧,树干上下全是伤痕。李庄村万泉寨的七叶树,胸围3.8m,树高15.1m,冠幅14.2m,测算树龄554年,无任何保护设施,群众在树旁倾倒锯末引火烧死。邵原镇油坊洼的国槐,胸围3.5m,树高15m,冠幅14m,无任何保护设施。
6保护古树名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济源市通过对古树名木采取了调查、签约、挂牌、建档、建立台帐等一系列活动,使各单位能重视保护古树名木,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较好氛围。通过加强绿化法规的监督也减少了一些违规事件的发生。但是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
6.1古树名木的管理上缺少严格细致的地方性保护法规、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用的保护资金
目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1996年全绿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古树名木工作的通知》实施方案,有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关规定,但在指导古树名木的具体的保护工作上,缺少权责的明确划分,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应如何履行保护古树名木的职责,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对古树名木保护方面该负那些责任,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单位该如何划分和应负那些责任,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监督如何实施,对一些没有明确的破坏行为,仅仅是因不作为而造成古树名木损坏和死亡的,该不该追究其管理责任,市、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该如何履行监管、指导和必要的扶助工作等。如今,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直是由市绿委办兼管,没有专项的保护经费,大量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老树复壮措施的实施、濒危树木的抢救、围栏的安置、避雷针的安装等,保护单位无法管,绿化部门无力管,上级部门又隔得远,使一些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一些生理机能下降、吸收水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减弱的濒危古树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家来抓这项工作,古树名木的抢救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再就是有些保护责任单位,不能很好履行保护职责,对本单位古树名木的生死存亡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甚而有些只顾考虑单位的本位利益而不惜以牺牲古树的生命为代价。如:思礼镇范寺村的皂角树,胸围3人合抱,1989年为了村的改造和基建被砍伐;盘谷寺的七叶树,胸围3人合抱,1990年被火烧死。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具可操作性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或办法的地方性法规至今尚未出台,这对加强济源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6.2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上缺少必要的技术保障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同于其他园林植物的管理,由于古树名木普遍存在树龄大、树干高、病虫害多、生长老化等现象,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需采取许多特殊措施来进行。而一般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单位在养护管理上也普遍存在缺专人、缺技术、缺手段、缺经费等,以至在平时的管护中缺少对树木的整形修剪、扶撑加固、浇水施肥、病虫防治、老树更新复壮措施等;目前,仍有一些老龄古树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如:济渎庙内的2棵2 200年的汉柏,王屋镇原山的1 300年红豆杉,目前生长日趋衰竭,保护单位也淡然处之,无人问津。
6.3宣传保护力度较小
平时利用各种媒体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甚少,广大市民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地方的群众还未形成爱惜古树名木的习惯,在大树上乱刻乱画、乱砍乱锯、拴绳挂物、剥皮取材、乱搭乱建等现象普遍,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上,良好的社会保护氛围还未形成。广大市民群众直至各级领导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和有关管理法规知之不多,一些保护单位和个人好的保护经验和事迹得不到及时表彰和弘扬,而一些肆意损毁古树名木的行为也得不到公开曝光和舆论的谴责,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还没有真正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上。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组织起来,良好的社会保护氛围有待形成。而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或办法则会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这种氛围的形成和强化。
7古树名木保护措施及建议
我国有许多省、市地区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纷纷制定适合本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以加强对本地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或保护办法等,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济源市古树名木保护与这些大城市相比较明显滞后,这对改进济源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十分不利。为此,提请有关方面领导能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给予重视,并尽快考虑采取一些必要的举措,以加强济源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7.1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确定古树名木管理权
建议尽快成立市、区古树名木保护委员会,由建委、绿委、园林、文物、环保、旅游等部门和专家教授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各乡镇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把辖区内重点保护单位有关负责人、社会名流学者、古树名木保护积极分子组织起来,筹建民间古树名木保护协会,做到专群共管,相互配合,共同促进。
7.2制定保护古树名木有关法律法规
根据建设部和一些其他省市有关保护古树名木办法和条例,迅速制定济源市古树名木和成年大树保护条例,明确管护权限、划分保护级别、制定管理措施、奖励保护有功人员等,以利济源市古树名木和成年大树的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奖罚有据。
7.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确保资金使用
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的职能工作范畴,由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每年核定一定款项由市古树名木保护办公室统一掌握使用,用于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聘请专家学者对古树名木的鉴定和会诊、濒危古树名木的抢救、各区县古树名木保护费用的补贴、古树名木保护先进单位、个人的奖励等。
7.4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计划,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
根据古树名木现状分级进行管理,组织古树名木保护小组,督促指导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扶撑加固、浇水施肥、病虫防治、修剪整形及濒危古树名木的抢救和老树复壮、古树名木生存环境改善等。
7.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认识
现有古树名木,80%以上是群众利用迷信和信仰保护下来的,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知识不断被群众掌握,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为人类、为国家、为人民保护古树名木,提倡单位、集体、个人认养,将古树名木这份财富留给后人。
7.6保护和扩大古树名木资源
100年左右的古树和新增的名木品种,应作为后备资源加以保护,不准随意砍伐。衰老的古树名木,要做好施肥浇水,根系更新、树势复壮和枝干养护,使古树名木茁壮生长,万年长青。
7.7保护古树名木的生态环境
树木的生态环境包括伴生植物、产地条件、空气等。林区古树名木周围禁止采伐和间伐,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平原地区古树名木周围不准建立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确保它们正常生长。
7.8建立古树名木基因库
结合自然保护区工作,建立古树名木基因库,使自然分布的古树名木在稳定的适生环境中繁衍后代。
7.9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名木多数是乡土树种和国家保护树种,各自表现出特有的生长优势,既是很好的荒山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又是较好的旅游资源,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7.10严格禁止砍伐古树名木
在城市规划、景区建设和森林采伐时,涉及古树名木安全者,应报告林业主管部门,必要时共同研究采取避让措施,不准随意砍伐和迁移。
7.11开展古树名木科学研究
古树名木将作为一个学科被人们所接受,并开展年龄鉴定、生长发育、树势复壮、树体保护等研究,当务之急,只有研究、开发、利用古树名木,才能保护和发展古树名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