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让学生畅翔
2009-11-10徐雪芹
徐雪芹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习作要把自己的听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大纲把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结合起来,就是让学生既可以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又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就更丰富,更富有童趣,更富有幻想,儿童的童心童趣、智慧的火花会得以充分的展现,会更有创造性。
一、提供条件,发展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表说明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教材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再造想象对人们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借助再造想象,学生就可以依照已知事物,生动直观地认识自己没有感知过或不可能感知的事物,从而使学生走出狭小的个人经验的圈子,无限扩大学生的认识范围。
1.词语“开花”
即具体描述词义,根据词语描述景物、情境。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词,想象一种事物、一件事情,也可以将几个词语组合起来,根据这几个词展开想象,想象这几个词语的产生过程、它所描述的内容……例如,教师根据“红色”一词,学生头脑中可能会想到一片火红的花海,或一个红通通的太阳,或是嬉笑玩闹时小朋友们红红的脸蛋……
2.图形激思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形标记,向他们描述这些图形、标记的意义。在弄懂它们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例如,教师提供计算机的平面图形,学生就能想象到计算机的立体形象,操作方法,屏幕中纷繁复杂的文字、图画、游戏,等等。这些图形标记在成年人眼中也许是非常单调的,可在孩子们的眼中却可以变得奇妙无比。
3.文章延伸
即让学生根据课文、文学作品等文字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过:“阅读文学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文学作品中形象的语言能激发再造想象,使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活跃起来。老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现有的教材,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诗歌描绘的场面、事件和意境。
二、形式多样,激发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使新形象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首创性,它是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按照自己的创见进行的想象,与创造性活动密切联系,是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造想象。
1.运用声音,激发想象
声音可以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区,不同素养的学生对同一声音的体会也不尽相同。如果老师选择一些声音片段或音乐组合让学生闭眼倾听,学生在头脑中展现出来的景象也会五花八门:悠扬的乐声使人仿佛看见了广阔的草原,听见了潺潺的流水声;而低沉雄壮的乐曲却仿佛把人带到了庄严的会场。这样,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2.给出原型,激发想象
创造想象的产生往往是受到类似事物的启发,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原型,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甚至物品人格化,自编自演童话故事。一张纸、一片树叶、文具盒、衣服……都可以作为创造原型,教师要鼓励学生依据对生活的不同感悟、不同心态,写出有趣味、有内涵的小故事或好文章。
3.动手实践,激发想象
人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创造想象,而一切创造想象也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以动促思,以思促写。例如:让学生把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溶液是多少毫升。当学生发现100mL加100mL不等于200mL而是比200mL要少时,问号充斥着整个大脑,求知的欲望和强烈的好奇激起了他们想象的火花。
三、大胆放手,鼓励幻想
幻想是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树立远大的志向,幻想美好的生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发现生活中的缺陷。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麻烦、缺陷、困惑等,从而驰骋想象。例如,学生上学时看到交通堵塞,就会使人产生迟到的联想,这时要引导学生把汽车想象成插上翅膀、装上桨、变成水陆空三用的交通器。
(2)捕捉直觉和灵感。直觉思维指没有经过逻辑的严密推理和验证,而蓦地猜度到问题精要的心理。想象是灵感的初级形式,是创造的前导,而灵感是创造的火花。学生有时会有一些奇异的想法闪现:操场上空能不能有一把“大伞”,可以随时张开,为同学们遮阳挡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把头脑中闪现的一些奇怪问题和设想记录下来,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总之,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上,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指导学生多练习一些想象作文,继而解脱束缚想象力的镣铐,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使他们敢于奇思妙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街道南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