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院非师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2009-11-10李坚诚黄咏欢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李坚诚 陈 非 黄咏欢

摘要:本文剖析了当前地方师范院校非师专业师资未能达到“双师素质”齐头并进,有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现象;提出了非师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其主要包括引进高层次“双师型”人才、聘请实践型师资、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实践型教师提供教学论和教学法培训等。

关键词:非师专业;师资队伍;“双师素质”

众所周知,职业技术类的院校要求的是“双师型”教师,地方师范院校如何适应非师范专业对“双师型”或“双师素质”师资的要求呢?笔者试以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探讨地方师范院校非师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一、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资特点

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专职教师中管理专业占10%,经济专业占30%,旅游管理专业占50%,其他专业占10%,从专业结构上看基本合理,但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70%,呈现年轻化特点。年轻教师具有教学认真、语言表达能力强、易于与学生沟通等优势,但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对企业管理了解肤浅、授课难以深入浅出、实践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师资除专业英语教师外,其余都为烹饪专业教师,但其中由厨师兼职的教师占64%,呈现烹饪专业师资兼职化特点。厨师出身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操课能够传授其丰富的经验和高超技艺且各具一格;但授课的理论性不强,教学理论素养与教学方法明显欠缺。

上述两个专业的师资情况反映了目前师范院校非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结构存在的两种“极端”现象,教师的“双师素质”——理论与实践难以齐头并进,不能满足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强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

1.引进高层次双师型人才

引进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对于新办的非师专业很有必要,能带动非师专业理论与实践、科研的同步发展,较快地提高非师专业师资的整体水平。但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讲,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一措施的实施尚有一定的难度。

2.聘请实践型师资

从当地相关企业聘请实践型教师,能解决专职教师中实践见长的教师短缺问题。但这部分师资流动性较大,对学校的教学规律掌握不透,往往存在经验丰富而教学方法不当的现象,这就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有一定影响。

3.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笔者认为,立足于现有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使之符合非师专业人才培养对师资的要求,是建设非师专业“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如下:①改革现有的教师管理机制,例如薪酬分配机制、晋升机制、奖励机制等,这是其他措施实施的前提;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进修;③要求非师专业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④鼓励年轻教师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积累实践的经验;⑤鼓励年轻教师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为实践型教师提供教学论和教学法培训

①对实践型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②通过互相观摩学习、集体评课等活动,帮助实践型教师适应规范的教学程序,贯彻学校的教学计划,使之符合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5.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非师专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提出“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促进课程不断完善;始终把教学改革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通过多途径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整合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背景、不同职业经历的师资队伍,才能加快非师专业教师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提高师范院校非师专业人才“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柴丽红.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 (5):111-113.

[2] 王玮.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00-101.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