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买驴”的网络写作

2009-11-10周慧虹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大段网络文学博士

周慧虹

南北朝时颜子推在《家训》中提到:“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说的是有位博士到牛马市上买一头驴,买卖当中要立一字据,于是,这位博士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纸,硬是没有接触到这篇作品的主角——那头正在牲口市里嚼着刍豆的毛驴。

对此,作家李国文撰文慨叹:“这等超人,其空手道功夫,恐怕不能不令时下流行的作家望洋兴叹,走俏的诗人自愧弗如。”李国文乃老辈传统文人,对于现在的网络文学作品大约并不多看,否则的话,我想,他的慨叹或许变为“如今一些所谓的网络作家,其写作水平之高恐怕连买驴的博士也要退叹感佩。”

如今,越写越长,正在一些网络写手当中蔚然成风。几十万字规模的网络小说现在几乎绝迹,而动辄上百万字的长篇大作,俨然成了网络文学的“主旋律”。《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看了网络作家“跳舞”的《恶魔法则》后谈到:“《恶魔法则》共414万字,相当于传统作家一辈子的产量。我知道有几个特别能写的作家,像苏童,到现在写的还不到400万字。贾平凹可能多一点,估计也就八九百万字。”

如果说,网络文学作品写得长确实是作品本身的客观需要,是网络写手们才华横溢、灵感喷涌的结果,倒也罢了,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就连网络写手起家的当红编剧宁财神,对网络文学现状也有些看不下去了:“一个在网上写字的人,卖了100多万字,收了好多钱,其实真正抖抖,可能只有二三十万字的内容能看。”

网络写作“兑水”现象的日益严重,的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有些网络写手竟然在网上公开“晒”自己的“兑水技巧”,诸如拉长人物名字,让人物反复使用同一招牌动作或说同一口头禅,使用不规范的省略号,乃至设定人物是一句话说两遍的结巴……真个是看得人瞠目结舌,不得不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网络写手们挖空心思地肆意拉长篇幅,当然不是吃饱了撑的,纯属受经济利益驱使。如果经常在各个文学网站遛达,你不难发现,许多受到热捧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不是白看的,它们会被网站放上“VIP书架”,每看一定字数都是要相应收取阅读费用的。所收取的费用,则由网站与网络写手进行分成,在此情况下,多写多挣,少写少得,点击率就是硬道理,网络文学写作随之演化为不折不扣的“码字比赛”。

当网络写手们奔着“钱”路而大玩文字游戏之时,许多不明就里的网络读者却还在津津有味地读,在望眼欲穿地盼,在大段大段的文字垃圾中费力翻拣自己希望读到的内容。殊不知,这其中已悄然地空耗了自己多少宝贵时间,浪费了自己多少有限钱财,无端与多少有价值的经典之作擦肩而过。而网络文学这块园圃,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被污染,令真正热衷文学之士痛惜,使越来越多有层次的读者面露鄙夷拂袖而去。

“注水”“浅薄”绝不该是网络文学的代名词。相信没人愿意看到,网络文学的发展重蹈自然环境的覆辙——在经过了资源被浪费,空气、河流被污染之后,我们才幡然悔悟,才痛下决心花大力气节能减排。为此,爱读、爱写之人同心协力,都来做网络文学领域的“环保者”,特别是对于网络写手,写作别再如博士买驴洋洋洒洒不着边际。要知道,愚弄了读者,将来怕是要还的。

猜你喜欢

大段网络文学博士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夜,想要告诉我些什么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森博士作战室
爱体育更爱艺术的段爷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墓地上的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