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学”教育在新课程中的应用

2009-11-09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新课程

张 霞

摘要: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及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出相应的办法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 新课程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是现代的一种有效和积极的教学理论。合作是指在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群体中,通过沟通达成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相互信赖、资源共享、取长补短,遵守一定的协议,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过程。群体又可以称为小组。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规定的任务或角色,在一定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参与合作,不断提高对所探讨的问题的理解。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思想,《次经传道书》:两人总比一人好,……即使失败了,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鼓励。它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的历史。它是一种富有实效和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

合作学习最早兴起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并在七八十年代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发展和运用。合作学习适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对于解决当代的教学问题,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成员是一个有效的积极的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从而起到促进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目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能够以成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相互描述事物,因此,在社会传递中,与同伴的互动至关重要。强调通过最近发展区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勇气,而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找到或创设这一最近发展区,从而促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和深化对学科的认识。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通过合作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下,以已有的知识为生长点,借助于同伴或教师的引导扩展理解能力,获取新的知识。合作学习也能够使教学活动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民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平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甚至在人际关系,社会调解水平和社交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理论以及已有研究的证实。对合作学习作出巨大贡献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至少能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一是在讨论中,鼓励对信息的多次重复和解释,能创造新的情景,将似乎无关的观点拟合起来;二是讨论所产生的冲突,将提高对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整合;三是讨论将使问题更加有序、合理、完整地解决。

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较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国课程改革试验中,也特别重视合作学习,并在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作了明文规定。这些举措促使,教育者更加关注课堂的生成,更加重视师生的互动,也促进课堂评价体系的更新。

二、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目前最出色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运用适应了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满足对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注。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它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生相互信赖,资源共享,及时整合,不断提高

合作学习主要是围绕小组学习展开的。小组的划分是比较灵活的,可以是4~6人为一组,也可以用大组的形式,人数较多。不管怎么划分,都遵循一个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将学生以六人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将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个人能力及性格特征的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都由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特别是进行概念的讲授时,这种方式更有效。学生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下,集思广益,共同讨论、研究。悟性较高者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同组的成员,由同组成员提出质疑,互相请教,纠正缺陷。也可以是大家从不同角度探讨,某一个概念应该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经过组员的合作学习,如归纳、总结,最终形成共识。在进行新课教学时,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另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时,运用合作也可以在情感交流中得到共鸣,升华思想。合作学习使不同层面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当然,合作要想取得成效而不是停留于形式,成员间要相互信赖,打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学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成功

众所周知,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合作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这里学习水平和能力并非影响学习效果的突出因素。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团结的力量和合作愿望成为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是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展现。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合作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例如我在讲授《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就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组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合作,经过讨论、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和采访人大代表等,收集到比较真实、详细的大会资料,并且通过小论文、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展示,最后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通过这种既学又教式的合作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产生学习的愿望;通过互相帮助获得了成功,锻炼了合作及相处的能力。除此之外,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认识更广阔和深入。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所得,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三)学生应积极参与,不断挖掘潜力,展示自我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比较受欢迎的手段是展示自我,分组辩论和知识抢答。高中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毕竟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但是,有些课程通过以上的手段,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比如对人大,人大代表相关知识的抢答,又如对父母该不该给学生零用进行正反方的辩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好地整合了小组的资源,并发挥自己的才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平时上课不动声响,成绩平平的学生却超常发挥,显示出了非凡的创造性。辩论时,气氛热烈,调动了组员的积极性,学生口若悬河,有理有据,与专业培训出来的没啥两样。课堂上激情洋溢,让我看到了富于创造和充满希望的新生代。

皮亚杰认为合作活动是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促进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探讨“合学”教育,改进传统教学

(一)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倡导合作,而传统的教学则强调竞争。传统的课堂,老师强调学生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鼓励学生之间交头接耳,主要是从老师那儿获得帮助,学生各显其能。竞争产生的更多的往往是对自己的成绩与他人成绩进行比较的关注,[3]而不是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当学习具有高度的竞争性时,得高分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讨厌的人”。如果是在合作的课堂,情况大为不同。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交流的机会多;通过小组内的发言,可以向同伴学习,分享彼此收获,拓宽思路,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在合作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和教师个人的知识,还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这符合新课程进行整合的核心理念。发展了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素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尊重、承担责任和确立自信等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合作学习也有不足的地方

合作学习也有一些比较突出,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开始接触,比较难以把握,要通过长时间的揣摩和探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由于能力、知识、水平、观念等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对合作学习的成果很难作全方位的把握,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D W.Johnson , R..T.Johnson,,1999. Learni 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M]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2004。

[3]L.A.巴洛赫(著)曾守锤 吴华清(译)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