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009-11-09张锦洪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公路建设协调环境保护

张锦洪

摘要: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公路的发展建设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大规模的社会工程必定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

近年来,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当中,公路建设除了对社会经济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一、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影响

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再者,公路建设会造成一定数量居民的拆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二)噪声污染

公路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较强噪声对施工人员影响严重。二是在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的震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

(三)废气污染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颗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氮氧化和物、硫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四)地质、水文方面的影响

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间内土壤的肥沃难以恢复。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阻隔原有水分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又因汽车排出的某些污染物和施工废渣进入当地水源,使当地水质变差。

(五)生态影响

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蔓延。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上、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气、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二、公路建设的环保对策

(一)要更好的保护、完善生态环境

公路环保首先在规划、选线阶段就要予以足够重视,重在预防。在拟定的几个选线方案中把路线附近的环境敏感点标明在图纸上,然后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技术、经济上可行又利于环保的路线方案。

(二)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的方法

公路的水土保持分为坡面的侵蚀控制和泥砂沉淀控制。挖方、填方边坡、取弃土场,沿河溪、泄洪沟路段的弃方堆置在河岸,这些新产生的坡面处于裸露状态,最易发生水土流失,可以用工程防护、结构防护以及综合防护措施控制坡面面蚀和沟蚀的形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山区公路建设,可在深挖路段边坡的基础上,按规范设计相应数量的边坡平台,平台上设计绿化种植,坡顶以外设置截水沟控制水土流失。对于施工中破坏的地表,可在平缓地带栽树、种草,险要陡峭处筑挡墙、砌护坡防止裸露在表面泥土大量流失。泥砂沉淀控制就是当土坡受到侵蚀后防止泥砂进入附近河流,可在排水沟中铺上碎石,采用草垫、土工布等材料,分段降低水流速度,过滤泥水,有助于雨水中泥土的沉淀,阻隔泥砂流入水体。

(三)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建设施工期环境污染

在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做到文明安全生产,做到工完料净地清,现场及各种粉状材料来取遮盖、洒水措施、保证存放、运输时不扬尘、无烟雾,挖方土、取弃土及垃圾废料的处理、施工噪音震动严格按环保规定防治。施工方对因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必须保证有防范措施,否则不允许施工,业主有权处罚。

(四)公路运营期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运营期最普遍的环境污染是行车噪音和汽车尾气。在选线时无法避开的,可建噪声墙或防止噪音的一系列结构材料,并由专人负责设计安装。在条件许可路段上可用土堤与植物相结合减噪。另外降低道路交通噪音的主要措施还有改善车辆结构、改善行驶状态、控制交通量等。为减少汽车的排放污染,最重要的是控制发生源。首先减少汽车排出的污染物数量;第二以强化排出气体管理规章为中心,促进汽车结构的改善;第三利用交通控制系统保持交通流的畅通,通过交通规则改善行驶状态;第四是改善道路结构,确保环境设施、绿化等缓冲区域建设等。

(五)保持河流生态环境

公路建设必经河流,若公路桥梁跨越河流时,要尽量保持水流原始状态,遇弯曲的河流应加大桥梁跨径,这样虽增加了建设成本但保持了河流生态环境。对施工中不得不改道的河床河道部分,可以重新营造一个新的河流,可运来卵石铺在底下作为河床,用块石垒成弯曲的河岸,岸边种植树木青草,这样在重新规划的公路用地范围内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环境,让受到破坏和影响的水生生物在此栖息。另外施工中严禁向施工河中排放钻渣、油污等物质,生活污水或垃圾按照环保规定处理,禁止污染水体。

随着国家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确保公路建设持续发展,关键是如何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持、治理生态环境并重。只有同时把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作为公路建设的根本点、切入点,才能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交通局)

猜你喜欢

公路建设协调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