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督难是我们的“国粹”

2009-11-09陈国华

决策 2009年10期
关键词:监督者正确对待国粹

陈国华

自古以来在中国监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接受监督更是一件不讨人喜欢的事情。堂堂大中华,洋洋洒洒五千年文明史,而所谓监督者经磨历劫、伤痕累累,惊天地、泣鬼神之人与事如汗牛充栋,可谓浩如烟海,以至我都懒得再去重复那些陈年老皇历了。可以说,监督难历来是我们的“国粹”。

及至今日,有一个人任县委书记以后,把他的老子带到县界边上说,老爷子,从这里向里就是你儿子管的地盘。所以我们常见到县一级、乡一级的土皇帝,还有村一级的土皇帝。还有一个说得更“雷人”,说我做了县委书记,除了杀人放火不能做,其它都能做。可见,为政者对监督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

而敢于监督的人、敢于说真话的人往往又得不到好下场。鲁迅作品中有一个故事,非常发人深省。说的是有一个富人家生了儿子,亲朋好友去祝贺。有个人说,你儿子天庭饱满,将来定为贵人,于是他得到一片感谢。又有一个人说,你儿子满脸福相,将来一定发财,于是他也得到了一片感谢。还有一个人说,你儿子将来一定要死的,于是他遭到一顿痛打。

你看,说假话的受到表扬,说真话的吃尽苦头,所以监督是很困难的。这不仅在官场如此,在民间甚至在家庭也是如此。君不见,从古到今老师批评学生一直是天经地义的,现在要教育部发文赋权才敢批评学生。可见,监督难的“国粹”一定会绵绵不绝。

几千年来,中国的监督制度的设计一向是一种“坏人”监督模式,就是在监督的潜台词里把对象局限为“坏人”,而没有对“好人”的监督。在这种监督制度的长期影响下,不少人狭隘理解“监督”二字,“冷眼”看监督,把监督看成是“不信任”,故意“找茬儿”、“挑毛病”、“无事生非”,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具有监督权力的部门和人员都感到工作阻力大而力不从心,有看法无办法的原因。

当然与我们文化中缺乏宽容心和责任心也有关,一讲原则就是你死我活斗得不可开交,一讲灵活则所有规矩皆可变通、因人而异,遇到红灯绕道走成为时尚。

现实告诫我们监督虽不容易,但是必不可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被大量事实反复证明的一条规律。

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监督,逃避监督甚至于拒绝监督。教训是沉痛的,警示同样也是深远的,必须要正确对待监督。

正确对待监督对于监督者而言,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要强化“监督就是保护”的意识。特别对于羞于监督、不敢大胆监督的监督者而言,要认识到有效的监督,能让党员干部不犯错误,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大错误。二是要强化“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作为监督者,自身不硬,谈何监督别人,自己也会觉得很没有公信力。三是要强化“监督不力就是失职”的意识。监督是监督机关的重要职责,监督得力、监督有效是分内之事,反之,监督不力、效果不好就是失职。

正确对待监督对于被监督者而言,要转变思维,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党员干部要主动要求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切实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及时给自己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监督的结果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肯定的,有否定的;有顺耳的,有逆耳的。而接受监督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听取别人的负面评价、批评意见。哪怕当时听着不舒服,话说得难听了一点、刺耳了一点,甚至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这时我建议你深呼吸三次,冷静下来,认真听完人家的“诤言”,再仔细分辨其中有没有道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不从之”。

(作者为中共泰州市纪委书记)

猜你喜欢

监督者正确对待国粹
中国国粹——京剧
监督过失犯“归因-归责”路径之厘定
疫情当前,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
让监督者接受监督——河北省石家庄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双评”工作
正确对待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创新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正确对待幼儿的情绪宣泄
制度反腐新课题:如何加强对党内权力监督者的监督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
谁来监督监督者——德国检察官之监督与制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