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认识及其思考

2009-11-05戚春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情境

戚春霞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接而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关于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到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中可以看出来。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感被提到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以看出,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二、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1.反复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朗读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使之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语感训练应先从读得正确、连贯入手,要求学生不但能读准生字词,还要能速辨标点符号,合理进行词语组合,读出句读,形成语流,然后再逐步提升到理解读、品味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到文章语言文字的节奏、情绪色彩、内在韵律、情味气势等。最后,对那些美文妙句,还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2.广泛阅读。语感能力的形成,仅仅靠对几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和基础。事实证明,只要吟诵的内容多了,语言的积累就多了,语言的体验就深了,语言的感受也强了,这样,才能在用的时候做到厚积薄发。叶圣陶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如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可以介绍学生读《西游记》、《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选》等名著,努力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性行为,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3.在想象中体会语感。语言感受的产生是以感性为主体的,训练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师有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展开合理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以触景生情,产生联想,并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中,从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对语言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1.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言。语感能力是一种修养,是经过长期的、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觉、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鲁迅先生说:“孩子们常常给我好多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有不断的吸取、记忆、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两三岁时,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这就是说,学会口头语言的基本途径是多听多说。那么,书面语言的学习主要靠什么呢?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写道:“像一切想真正掌握一种语文的人一样,他主要着重于阅读。”因此,要增强语文能力,首先就应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并感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奥妙。其次是背诵,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诗句、名篇。背诵是诵读的积累,随着诵读的遍数增加,自然就会完成背诵,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也就会逐渐加深,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因此,诵读和背诵是感悟语文的重点方式。在背诵中,通过口、耳、眼、心并用,逐步增强学生感悟语文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之精妙的能力。

2.在积淀语文知识中培养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定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修辞,特别是对偶、粘连、顶针等,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华美。适度的渗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3.在表达运用中强化语感。在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可在表达训练阶段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如在口语中引进读写,安排一定时间训练口语,并要求学生拟写发言提纲等。阅读教学中可以围绕课文进行问答或谈读后感,在写作课动笔之前进行审题、构思、讨论,讲评作文时,请学生进行口头评议,这样的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整体语言水平。此外,还可开展内容丰富的辩论、演讲比赛、故事会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的机会。总之,语感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循序渐进,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4.在语感教学中营造语言情境。教师要创设与言语作品相一致的语言情境,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时间,营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完全开放的状态下启迪自身的思维,从而唤起他们的体验感。在语感教学中,老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成积极的学习者,并努力创设教学情景,以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美妙而多姿的文学艺术世界中。在具体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渲染音乐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与言语作品相同或相似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对语言文字进行全方位的品味,以使语感更敏锐。透过表层把握深层意蕴,即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即是说,通过感知可以使外在于主体的语言对象变成主体内心的感情波澜。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情境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