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特殊的“飞行”任务

2009-11-05欧阳飚张仁凌

就业与保障 2009年9期
关键词:街面通气孔尤溪

欧阳飚 张仁凌

让尽心成为一种习惯,让尽责成为一种自然。

酷暑的7月,站在福建尤溪流域公司街面电站大坝上,让人真正体会到了被烈日烘烤的滋味。

“引水隧洞处理的任务重,工作量大,环境恶劣,天气又太热。随着温度的增高,手接触到哪里都很烫。一下到60几米深的地下,又是另外一种阴冷,但身上还是不停地冒汗。吃饭的时候,很多人都只能吃下半碗饭。”尤溪流域公司水工部的张主任说。

去年10月,水工班的人员发现街面大坝#2引水隧洞漏水严重,这成了水工维护人员的一块心病,将此列入了2009年机组大修的一个重要项目。自今年5月底街面#2机大修的战斗打响后,水工部全体成员就进入紧张的工作中。

引水隧洞处理所需要的钢管、施工材料、工器具都要由通气孔吊入,通气孔上的人要从早上8点到傍晚5点连续忙碌在高温下。而检修人员必须往厂房的蜗壳顺着固定绳从隧洞的斜洞段往上爬,斜洞角度至少有60°以上,像是“攀岩”,最终从上平洞进到闸门井进行施工作业。

“攀岩”并非想象中的仅是“咬咬牙”就能做到的,记者在现场看到,体现“攀岩”不易的不仅仅是拽着一根安全绳爬上一个大倾角的斜坡,克服体力上的不支、踩着洞内极为湿滑的地面登顶、忍受冰冷的、夹杂着细砂的水流对下肢的大力冲刷等,对他们来说,在毅力上更是一种考验。

硬汉吴峰在日记里这样写到:脱掉笨重的雨鞋,赤着脚,背着笨重的工具包,拽着安全绳,仰着头瞧着黑乎乎、看不到头的隧洞,听着水流巨大的刷刷声和回声,我凭着臂力一下把自己拉出六七米远,可是十五米以后隧洞坡度陡变,我咬咬牙又坚持爬行了四五十米,此时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望着脚下仰着头关注着我们的、模糊的人影,又抬头看看望不到头的隧洞上平段,只得坚持慢慢地往上爬,蜗壳衬砌的不平整让脚掌疼得似乎不敢往下踩,而同时极度滑溜的衬砌面又让我不敢懈怠,稍稍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拽着安全绳的手好像已经不是自己的一样,只是机械地做着收放臂、收放脚的动作。在隧洞底部关注我们的人似乎喊着什么,而我们唯一能听到是哗哗水流声,还有稀薄空气和艰辛攀爬让自己大口大口的喘气声……

在“攀岩”爬行的艰辛中,让人想到了“蜘蛛人”,为了防止从一百多米高的隧洞滑下,这些“蜘蛛人”手脚并用趴在滑溜的隧洞底部往上爬,等到终于可以直立着站起来了,紧接着还得走过一百多米的隧洞上平段才能到达施工现场。这是他们每天都要重复的功课,两次来回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够让人望而生畏,更别说还要在60几米深阴冷的地下对工程进行监护、检查。

“平常人就是在太阳下站一天也可能支持不住,何况还要重复每天不变的‘攀岩运动。但无论怎么累,怎么苦,大家都没去在意,心里只想着克服困难,尽快完成任务。由于长时间爬行、攀登等,在做完后我的手都无法伸直了。只想躺在地上阴凉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回到家里,倒在床上动也不想动。但是,我们终于把这重大任务完成了。”张主任说起这一天,很有一种成就感。

为了赶在街面机组大修之前处理好隧洞漏水工程,水工部的硬汉们在炎炎夏日工作服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知道要被汗水浸透多少回,晚上回到家,衣服上白花花的一片,全是盐霜。但他们却在“飞行”、“攀岩”、“爬行”的艰辛中体会工作的快乐。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艰苦的工作中,这些硬汉们有了自己的座右铭:让尽心成为一种习惯,让尽责成为一种自然。

猜你喜欢

街面通气孔尤溪
欧来荣
一种耐高温能力强的橡胶输送带
汽车覆盖件拉延模排气截面积研究
通气孔对动叶冷却结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
涉水而行
尤溪三景
闽中有尤溪 岁寒出金柑
尤溪:以控费红利换改革成效
美丽的尤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