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2009-11-04王小未
王小未
【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个初中科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如何进行科学备课、如何改进教学行为、分层教学、教师候诊制及教师持续的反思等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学教学 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育的归宿是儿童,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应该研究儿童,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发展。事实上,人类的知识是两种形式,一是正式的、规范的、可显现的,二是不可言表的默会知识。两者碰撞之后,产生新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有效重建知识,构建新的意义。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学生的语言、逻辑、感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前提下,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教的着眼点在于学,教学的效益体现在学生学习上,判断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而充分地发展,教师应将科学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强化效益意识,不仅是效果和效率问题;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需要教师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1.从学生角度看教学。为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以下6个问题,在全校2000名学生中抽样240名(男生130人,女生110人)进行问卷调查。
①学生学习时以听课为主,很少参与课堂。②科学课程面很广,概念多而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很难学好。③课后遇到问题想请教教师,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④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没有分层布置作业。⑤教师在教学中为赶进度,时常拖堂,甚至课后占时间补课,存在教学低效现象。⑥教师批改作业时,很少是面批的。
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及批改仍以集体形式进行,很少考虑学生差异;教师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文本为中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少,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仍是传统的;教师靠延长教学时间或增加课时等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在精心备课上的不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足,作业负担过重,缺少与老师交流及进行学习反思的时间。
2.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反差。从理论上讲,教师业务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其学生的学业平均水平也越高。但我们多年的研究结果发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完全如此,这里存在很大的反差。
从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率、学生学业平均水平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满意率在90%以上的老师往往是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而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成绩并不是最好;专业知识较弱的教师,往往是不太受学生欢迎,但他们的学生的学业平均水平往往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课堂观察、备课检查、学生座谈等途径发现,专业知识强的教师比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发展,精心备课、轻机械地重复,注意课堂效益;而专业知识较弱的教师则注重学生的成绩,备课上花的时间少,而作业批改非常勤,重视作业的讲评等。诚然,学生满意的教师如果再改进方法,学生的成绩还能提高。但是,不通过提高有效教学,只靠牺牲学生的时间和发展为代价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取的,学生的满意率就是最好的明证。
三、有效教学的途径及策略
1.实行三级备课是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备课是教师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三级备课能有效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通常可以按以下三个阶段精心备课。
第一阶段,备课组集体备课:①引领——由备课组中心发言人在备课活动会上说教材、标准、纲要、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习题精选等。②合作交流——备课组成员讨论发言内容。③整合——集思广益,整合大家意见,使备课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第二阶段,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教师听课,进行课堂观察,让课例研究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形成新方案:教师上课撰写教学反思,将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记录下来,作为教案的补充或注释,并与同事讨论、分享。撰写教学反思要做到三个“三”:即每周至少写“三”节课后反思;每次用时“三”分钟;每次书写“三”点细节——最成功的细节、有失误的细节、有创新的细节。
经过三级备课,使不少日常的常态课成了“精品”,促使教师积累优秀课例,研究积累的经验,并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既保证了有效教学的实施,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1)课堂提问简洁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科性质决定科学教学中的提问尤为重要,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设问普遍存在指向不明、层次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必须简洁有效。
要实现教学价值,课堂提问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传授新知识阶段,问题的设计要求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案例1】溶解度概念教学
师:如何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生:认为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必须要控制一些变量:溶质和溶剂的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即饱和)。
师:如果你来定“溶剂的质量”,你会确定怎样的标准?
生:很多想到了100。
师:是100毫克、100克还是100千克或是100吨呢?
通过师生对问题的思考、交流和探讨,共同建构溶解度的概念。
(2)知识建构层层深入。构建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通过建构性教引导学生建构性学,在建构性教与学的偶联中,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的建构性教学,即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供高效的学习所需要的一切帮助;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支架,并及时撤走支架。
【案例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
师: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谁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
生:回答(略)。
师:假如你是阿基米德,你会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哪一科学量的关系?
生:因为浮力是一种力,我选择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师:要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我们首先要知道两个力分别是多大,那我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力多大呢?
生:称重法测出。
师:那怎么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呢?
生:可以用量筒先测出一定量水的体积,再将物体浸入量筒内的水中,计算出量筒读数的增加值,再根据这部分体积计算出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师: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得知排开的水的体积?
生1:实验时选用一个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先用刻度尺测出其边长,再算出其体积,并在实验时将整个物体都浸没在水中,该物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
生2:先将一容器中装满水,再将物体浸入其中,并将溢出的水全部收集起来测出体积。
师: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值准确吗?
生:(讨论并回答)不准确,因为有部分液体要留在容器外壁上。
师:展示并介绍溢水杯。
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需要根据排开的水的体积来计算这部分水的重力,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生:直接用弹簧秤测出排开的这部分水的重。
师生活动:……
这样的教学,能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知识呈现符合认知。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密切关注与分析学生的动机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外,还必须充分研究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谋求教学质量的高效益。因此,有效教学应是一种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案例3】一道选择题的教学
题目: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将会(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无法确定
在化学变化中,对定量的计算是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的,教师们在教学中,也往往很重视定性分析,但在分析时可能会采用单纯的讲授法进行,没有一定的形象依托,学生的抽象思维便很难展开,教学中可采用下面的模型进行形象化的定性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少于反应掉的Ca(OH)2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会减轻。
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科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升华。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对学习科学充满兴趣、好奇,各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学业成绩等进行前期调查,根据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差异地适应学生。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确保最低标准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提供适性的教学。
对潜能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潜能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逐步达到要求;积极地期望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地期望,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对优秀生则允许他们超标准、超进度学习。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各学科强弱的情况不同,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诸如“竞赛班”、“先锋班”、“提高班”、“基础班”等进行分类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由规定的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统一标准、要求;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秀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切实减轻了潜能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潜能生的作业实行面批。
要发挥分层教学的效应,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学习科学中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提供的是学生选择的机会;师生要共同树立好乐观、自信的态度;同时要有合理、充足的时间保证以及有科学管理的措施跟进。
4.教师候诊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选择。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较多的学生认为平时缺少与老师交流和问问题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建立科学教师候诊制,即确保学生自修时间至少有一名科学教师在办公室候诊,随时为有疑问的学生进行答疑服务。将典型的问题记录在册,与同事交流共享,改进今后的教学行为,促进科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5.持续的教学反思是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动力。不会反思的教师,最多是个教书匠,而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是善于反思的。因此,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必须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的默会知识,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对其他教学风格加以学习借鉴。
教师要积极倡导专业合作。走出个人的圈子,寻求与同事及其他教育专业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分享,不断地缩小自己认知的盲区和未知区。
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经验的加工。对自身的教学成败与得失能进行及时反思,通过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课程故事、课程纲要、教育叙事等提高自己的反思技能。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实现知识的部分创新。并不断地加以概念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解和教学风格,促进专业持续发展,为有效教学提供长效的动力。
四、对科学教师的建议
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问题,对“如何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课题,我们主要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层教学、分类辅导、教师的反思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的对象仅局限于本校学生,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提高;虽然在研究中我们涉及到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但对造成学生差异的因素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尚未深入涉及。而以上这些也是影响科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望广大同行对影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科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题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5]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EB/OL]www.maths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