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9-11-04李邦会

魅力中国 2009年24期
关键词:事例观点思维

李邦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有些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清楚,这并不难;让学生记住道理也并不难。但如何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真正愿意去做或知道怎么做,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的观点和实际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一、引发兴趣,由趣导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而是通过自身能动的活动(即主体性活动)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其学习的主动权,努力想办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拓展其发展空间。让其引发兴趣,由趣导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开端。

二、精心设计,问题导向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三、优化问题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八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其规律。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何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四、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

传统的班级教学其缺陷在于人数多,教学中师生互动性少。有人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时间每天不足2分钟。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精力无法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由此,会使一些学生也会产生无趣、厌烦的情绪。

我们在堂课上要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引用书上的事例,或者用耳听、眼见、身过的事例来充分讨论、说明。这时,经讨论,学生列举了大量相关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互相进行印证、说明。从而增加了可信度,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一个事例变成了几十个事例,增加了素材,丰富了积累。学生的语言,学生的体验,在这种多方位的互动中。学生广泛地进行参与,从而自主地理解、感悟到道理。

五、突破重点,教师引路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不是更加轻松了。而是需要更加敏锐的思维,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亮点、漏洞,要点拨引路。因为我们的教学是在教师带领下的有目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将学生总结出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板书,形成观点。老师在备课时,总结的板书当然和学生不完全一致,课上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说法去写。这样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注意力都很集中,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说法或观点写上去,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愿学、参与学,主动学。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要将其重点加以强调,有选择地展示其观点。老师点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有明确的要求: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还要会学。

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受老师单方面因素的支配和控制,学生也很少因老师的一句话就改变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学生能力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形成的,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用能否运用观点检查学生课程掌握的实际效果。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充分的参与的过程中和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进行的。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积极总结观点:并按照其观点进行实践,实践后进行总结。在这样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使其在不知不觉地乐于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这样,教学就可以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事例观点思维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