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植入法”
2009-11-04陆红英
陆红英
植入式营销(Product Placement Marketing),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广告业界术语,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产品及品牌留下印象,继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其实,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引进“植入”的概念,我认为英语教学中的植入法教学就是将英语的语法、语音以及字词句法等融入各种生动而直观的情景中,帮助教师有效地把英语“推销”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英语。
语法教学中的“植入法”
长期以来,英语语法的教学都是依赖结构法将语法的框架传输给学生。这一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语法体系,但比较枯燥乏味。实际上,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讲解语法规则的过程越长,学生就越有可能失去应有的注意力。我在语法教学实践中运用了“植入”的理念,比如在教学虚拟语气时,我先不提出当天语法学习的目的,而是组织了一场讨论,主题是:“If you were the headmaster,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met Yao Ming yesterday, what would you have said to him? If you were to go abroad tomorrow, who would you bring with you?”这三个问题令学生兴奋不已,他们都参与了讨论,答案提交五花八门,妙趣横生,课堂笑声不断。最后等我提出虚拟语气的语法概念时,学生表示这一语法并不难掌握,此时,只需稍加指点并辅以少量练习,就可以使学生攻克这一语法难关了。这种创设情景越多,越能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他们的语法意识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越有可能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写作教学中的“植入法”
英语的写作课常常是以评讲学生习作和教授基本的写作技巧展开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写作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句式,如何遣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可以提醒学生不要出错。但学生会对这种一成不变的作文评讲和“八股文”似的写作训练失去兴趣,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一弊端,我在布置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时,也采用了“植入法”。如教授高二学生时,考虑到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我告诉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每个班要在一个学期内写一本英文小说,标题由全体同学一起讨论决定,内容也由同学自定,每两天由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章节,写完后为全体同学投影,供大家阅读,同学们可以就其语言语法错误给予更正,也可以对故事情节提出建议。顿时,同学们写作热情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写小说的日子快点到来,也暗自谋划着怎样让自己的章节出人意料,别出心裁。结果,到学期末,两个班都写成了他们自己的小说。当然也在不经意间轻松愉快地扩大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
听说教学中的“植入法”
听说教学往往令人想起录音机、外教。其实,电脑、多媒体平台以及网络已经展现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即使学校没有外教,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比如下载学生感兴趣的英文电影片段和歌曲,让学生欣赏学习并模仿,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永远不会厌烦的。在东南亚海啸后,我从网上下载了BBC的有关报道作为听力训练内容。因为是时事,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并且不断模仿播音员的语音、语调、连读及其它发音技巧。紧接着,我组织大家就海啸事件进行讨论,比如要求学生说出海啸发生的时间地点,描述海啸发生时的情景,讨论当一个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人们应该怎样自救和互相帮助,社会和政府应该做出何种应对。
词汇教学中的“植入法”
英语词汇浩如烟海,对于中学生来讲,如何记忆词汇并能保持不忘,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我经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强化单词记忆的植入式记忆法,该方法可以解释为“有意识地植入,无意识的接受”。即在课前充分准备,策略性地将要教授和希望学生能记住的词汇,分配或安排在授课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精心处理上述词汇,巧妙地把词汇放在适当的位置,让词汇适时地出现,并在出现时马上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我尝试了powerpoint, photoshop, flash和Cool editor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务求使单词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不再是一个无生命的词汇,而是一个个活生生有形有色有声音的形象。比如,教depressed一词时,我运用flash制作了在美国大选中落败的布什的漫画形象,配以凄凉的音乐和叹气声,然后再让布什的嘴里冒出声音:“I am depressed.”
当然,运用植入法教学也应注意其方法的策略性、学习的实效性以及客观性,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否则会使其失去应有的优势。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