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进生+学困生>优生+学困生

2009-11-04黄慧琴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随性教与学后进生

黄慧琴

“培优辅差”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看到同行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帮一”,即“优生+学困生”的辅导方式。但在近期,一个意外发现让我寻觅到了一种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途径——“后进生+学困生”。

优生,学习的佼佼者,老师心中的宠儿,同学心中的偶像。按照惯性思维,我认为用这样的人才去帮助、辅导学困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学困生,学习的弱者,在学习方面有先天的障碍或是基础的鸿沟,存在着望而生畏的沉重的包袱,往往是老师心中的“拉后腿的人”,同学心中的“可怜的人”。正是由于优生和学困生各自处在两个极端的“阶层”里,导致优生在辅导学困生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去审视和对待学困生,而学困生在这种情况下,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低下”的自卑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教与学的双方都不能收到满意的成效。

后进生的后进并不代表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不足。他们在学习成绩上不如优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懒散、随性,所以成绩也属于慢进型。但这一群人中不乏“爱因斯坦”。我们班上就有几个这样的典型人物,他们每次的作业或者质检成绩都在中等水平徘徊,但上课的时候,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他们总能立刻发表自己独特的、深入的见解,这就是创造型人才,这类人才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他们必定能让你喜出望外。但他们随性的特质决定了他们随遇而安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慢进。教师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才能帮助他们把潜力发挥出来。我发现了这一“隐形的翅膀”,决定创造机会,让他们飞得更高、更强。

于是我调整了“一帮一”的组合,把优生换下来,让后进生上场。这一决定不仅使后进生们受宠若惊,还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荣感、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就给他们套上了一个美丽的光环,使他们乐意被它约束着,为了更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使命,甘愿改变自己一贯懒散的作风,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辅导工作乐此不疲。而且他们的随性给人一种随和的感觉,缺少了居高临下的俯视,对学困生来说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有利的学习条件下,我班“一帮一”的培优扶差工作取得了空前好的效果。他们在辅导的时候可以翻籍引证,可以为了见解不合而唇枪舌战,据理力争,不再是以前那种命令式的传授、机械式的接受的教与学的关系,学习氛围融洽、愉悦。一段时间后,几个后进生愉快地进入了优生的行列,学困生也阳光地摘掉了“差生”的帽子。

猜你喜欢

随性教与学后进生
楷书的教与学
萌趣童心
早晨
教与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条纹主义
如何对待后进生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