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培养

2009-11-04李小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爱情观高尚爱情

李小芹

高中生是是爱情的朦胧期,他们内心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苏联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高尚的爱情种子需要在年轻人的童年、少年时期播在他们的心田里”。心理学家和社会婚姻专家也呼吁,拥有正确的爱情观是收获幸福人生的关键,而爱情是需要启蒙教育的,正确的爱情观应该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略陈浅见,期待和大家切磋探讨。

一、直面爱情,培养学生冷静的“平常心”是出发点。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史上吟咏不绝的主题。借助语文课堂上爱情篇章的学习来让学生直面爱情.不是为了教会学生勇敢地去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爱悄悄来临之时能克服那份狂热和冲动,保持一颗从容坦荡的心。《诗经·静女》里“爱而不见,搔酋踟蹰”所描绘的苦等意中人的焦灼心情,也许某位青葱少年早已体验;《雨霖铃》里“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离别”,某位怀春少女早有共鸣;至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苦,谁又强辩没暗尝?徜徉在美好的诗篇里他们终于懂得,时光穿梭,桑海沧田,唯有爱还依旧的令人断肠伤脾和刻骨铭心,原来迷醉彷徨的不仅自己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美好情感J爱的平常心开始根植,爱的负疚和彷徨也可卸担释怀。有了健康的指引,爱的篇章已经为他们找到了方向,诚然,爱需要的不是自责和惊慌,只是一种坦然的态度、一份合适的时间表和一个正确的方向,仅此而已。

“爱情是美好的,不是肤浅的,爱情需要充分理解其真义,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相信这是在读遍爱的篇章后学会直面爱情,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学生最大的感悟和收获。

二、品味爱情,培养学生的“审美心”是着落点。

一切情爱都与审美相关,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途径。语文课上,老师不妨赐予学生一双纯洁的慧眼,一颗无暇的真心,带着他们在健康高尚的爱河里畅游,让那篇篇美文成为最具征服效果的爱情启蒙教育文本。经典的爱情题材作品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优美深长的意境、悦耳动听的韵律、灵活多变的手法,无一不展示着丰富多采的情感世界,它们使学生体验到了一种表达生命和宣泄情感的形式,从而获得某种爱情经验的替代性满足。在反复的吟咏、阅读中,学生品味到语音美、意境美的同时,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以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丁曾说过,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普之境。又正如《爱,你准备好了吗?》的作者曾宏燕老师说的:“爱情教育,应该是一曲永远回响在孩子们心灵天空的优美旋律。她带给孩子们心灵的陶冶,带给孩子们审美的愉悦,带给孩子们道德的修养,还带给孩子们追求幸福的智慧。”这也正是爱情篇章所带来的最大的审美效果和最强的精神力量。

三、剖析爱情,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根本点。

利用语文课本里爱的篇章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培养“负责心”是培养正确爱情观的根本。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享受爱的资格。

爱的篇章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借助爱情诗文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去爱,这是建立正确的爱情观的核心所在。‘致橡树》无疑是爱的教育诗篇中的佼使者,“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平等独立,互相依存,心灵相通,同甘共苦.却坚贞不渝。“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凸显了爱的升华,佐证了爱的无私和宽广。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是当代人进步的爱情模式,也应是学生们以后追求真爱的范本。‘麦琪的礼物》则让学生知道:只有无私的爱才会收获真爱。《西厢记》的鹭莺印证了爱可以超越身份、家境等一切物质条件,不为世俗所牵绊。但是,这种美德却正从现代人身上渐渐离去。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培养学生具有爱的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这是正确爱情观的基石。这些爱情篇章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承担,更是一种责任。

教育的职责,不仅是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还应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在责任心淡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弥漫的现代社会中,面对新世纪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中学生人性的不断自我解放,爱情教育在中学生的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当然,爱情教育不在于把“爱情”说透,而在于如何从健康、高尚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正确看待爱情。爱情教育的终极意义是让学生们学会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情感丰富、思想成熟的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相信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眸咏着爱的诗篇的学生们心中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猜你喜欢

爱情观高尚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