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海报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2009-11-04李剑芳
李剑芳
一、解放前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人们普遍认为妇女的形象应该是温柔忠诚、依赖男子,最高价值在于她们贤妻良母的角色。由于政治文化、民族传统的影响,女性在电影海报领域担负重要的责任,她们被虚拟化娇艳化,被置于人们凝视的目光中,成为视觉消费的对象。
1896年传入国内的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本性,取悦于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为主和迎合当时社会权贵的本质.被塑造成被损害的,生存的边缘处境以及试图摆脱挣扎的没有主体意识懦弱形象。20年代《神女》海报里穿旗袍的少妇,体态动人妩媚却传递出男尊女卑的尴尬状态。她眼中含泪“面若银盆,目似水杏”,饱含着典雅华贵的洋气里有遮不住的悲愤和凄美。该形象既不突进,也不宣讲,合乎了市民阶层温和改良的愿望,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恪守闺规的妇女形象。
1935的《渔光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渔家小姑娘形象,质朴清新,没有民国女人的妖艳世故的痕迹。版画新颖的效果传递出小姑娘的坚强向上的反抗精神.是当时人们对新女性形象摸式的一种向往。
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海报里李素芬面部氛围端庄,表情真挚。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强,用自我的方式向着传统“贤妻忘母”标准道别的意识,较好地把握和传递当时女性的心态和追求。己不局限于对女性的怜悯,而是置于国强种进的高度中来考虑,激发起国人的爱国热情,有了社会影响。
租界文化加快了中西文化的融合.电影女性形象虽然气质不同,但造型都不外乎细弯的眉毛、浓重的唇彩、紧贴头皮的发型等等,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浮华奢靡、妖娆妩媚的氛围,鲜明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构成男权价值观下社会期待的女性刻板印象,女性形象被物化成为一种装饰。
二、解放后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解放后电影海报中女性的形象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
1、政治历史的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妇女获得空前的解放,60年代电影海报塑造英雄人物健壮、朴实,承担起国家主流意识,政治教化和思想教益的功能。
70年代“文革”的影片居多,1972年的革命现代京剧《海港》,是江青树立的红遍全国的“样板”。女主角豪迈奔放的英雄形象也是按江青要求的模式塑造的。头发修的不长不短,穿工作服披白毛巾,典型的工人阶级妇女的造型。“眼神光”集中,眼睛又大又亮,画面用仰角拍摄,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和时代气息;出于政治需要,本片的人物形象非常符号化:
《白毛女》满头白发的喜儿,代表生活在旧中国的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农家女儿,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和复仇愿望的苦难形象。满脸洋溢着喜悦的喜儿,是典型的解放妇女的勤劳善良形象.人物神形兼备却清新自然,激起人们向往和平温馨环境的愿望。喜儿形象表现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喜爱,引发了人类战胜苦难走出苦难的精神感动的共鸣。田华说:“我和喜儿也有着类似的生活经历,演喜儿就像自己演自己。”
1959《五朵金花》海报中的金花浓眉大眼、健壮饱满、热情纯洁、一个对生活对爱情热望的白族少女形象。虽然处在全国“大跃进”的风头浪尖,但该女性形象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点燃了人们心中对新女性,新事物的美好的梦想。反映人们高涨的社会主义热情、忘我的劳动精神及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它既兼顾了政府对电影的政治要求和艺术指示,同时也是创作者艺术个性与地方民族特色的多重实现。是女性艺术形象灵活多样化的成功实践。
《舞台姐妹》海报中竺春花气质外柔内刚,自尊自爱,有自主选择命运的气魄,成为电影海报中的女性经典形象。邢月红(曹银娣扮演)穿着时尚的大衣靓丽青春,看上去善良娇气,可是那种爱虚荣、贪图富贵、容易盲从的少女心态却--是惟妙惟肖。画面衬托了人物的思想流程,更有“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意义。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女性的美丽青春。符合当年观众的一种甘于牺牲的“革命式”审美要求。
女性承担男性社会义务,导致妇女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空虚和迷茫,无法了解表现自己独立性的姿态到底应该是怎样。女性形象并没有及时地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
2、艺术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开始探索展现女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庐山恋》海报中周筠的形象彻底摆脱了传统模式,热情不矫揉,奔放不造作,给人以浪漫质朴单纯可爱之感。她微蹙双眉,目光眷恋、期待,直视前方;华而不俗,柔而不靡,格调高雅,表现女性内心真实体验和清新独特的气息,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突出了心灵美与外在美结合的美好愿望。
《人到中年》海报中陆文婷眼神哀而不伤,一脸的倦容堪称经典的女性情感表达。理想主义者不得不向现实屈服的人生无奈,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强列共鸣。文革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海报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充满理想、积极上进、思想纯洁,对家庭对社会怀有深厚感情的女性,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九死而不辞的女知识分子形象。她那种渊源于传统人格而又发射着现代光芒的忘我精神,借助电影海报的深厚艺术魅力无可阻遏地流泻了出来。人民对沉闷生活的批判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在欣赏陆文婷形象时得到满足。既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共识,也将理想主义拔高到浪漫的层面,让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和冲突开始了思索。
《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了改革开放后青年女工大胆真诚多姿多--彩的生活。“红裙子”让人们感受到女主人公焦灼的眼泪、幸福的欢笑,对美的追求的可贵的精神世界。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心理解放的女性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女性的生活及精神水平在日益改善和提高。
3、市场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女性形象从宏大叙事的背景中转到家庭日常生活中,放弃了对其精神上的赞美,转而塑造真实平凡的形象。人们普遍开始重新寻找“兴趣中心”和社会的“心理需求”,开始寻找电影海报中女性独特的形象.各种风格也随不同的电影投资意向而出现,随着电影进入了它的“无代年华”,处于与其他海报平等位置。
《九香》(1995年)海报中九香平凡坚强自尊.其眉宇中流露凛然、苦涩、沧桑、辛劳,将一个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表达的淋漓尽致。其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可贵形象,堪称中国电影海报经典的“慈母。
1992年《秋菊打官司》海报中的秋菊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朴素执着,愚昧简单,活脱脱的陕西山村农妇。纯粹人物的纪实手法,把从容的叙事和鲜明的人物展示出来,引起对农妇本身的高度关注。?屋前红光溢彩的辣子在皑皑白雪中形成了强烈对比,微笑的秋菊给人展示出了一个真理: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女性不仅冲出了男性文化的遮蔽.而且确立了自我性别意识,凸现了女性的主体性地位。
《一声叹息》海报中左边是妻子宋晓英,温婉柔和带有几分威慑力,内心似有难以言状的痛楚,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女人。右边是情人李小丹,健康热情,渴望爱情,是一个有现代都市生活习气的女孩,一个让人无法讨厌的“狐狸精”似的“第三者”。“电影海报的情绪感染力和说服力首先在于视觉力量。”画面迥异的表达符码,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对女性的看法,构筑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对女性新认知的境界。
《恋爱中的宝贝》海报中女性的半张脸迷幻又单纯,好像从一个新的角度在寻找什么。裸露的女性暗示了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冲击,社会对现代女性强烈的关注和敏感。现代生活已经将女性和谐的工作,情感打乱,传统道德面临全面挑战。表现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那片可望而不可求的宁静。是当代女性形象多元化表述的体现.是人们追求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又一高潮。
时代的变革,电影海报女性形象成为一种载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固有的模式已经瓦解。变得丰富多彩。虽然或多或少会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但充满了自信,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个性丰富、品位优雅的新女性的形象已经形成。呈现这些形象是电影海报设计者不懈的责任,也是社会文化的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