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幼儿课程多元文化观及其启示
2009-11-04王永峰王叔丽
王永峰 王叔丽
多元文化教育晟初起源于西方国家的民权运动,20世纪60、70年代汇集成一股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借以反映不同族群的教育期望和要求:美国学者詹姆斯(James·A·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场为提高一系列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教育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多元文化教育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即所有学生,不管他们来自何种性别、社会阶层、种族或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应该在学柱取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多元文化教育发端于美国,波及众多欧洲国家。以下从英、美两国幼儿园的课程标准中考察其多元文化教育的情况。
一、美国幼儿园课程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观
在美国全国投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下仅介绍几个州的情况。
1、宾夕法尼亚幼儿园Or-Y-期学习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观
该标准的指导原则是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项目必须公布相当一批数量儿童的个体需要,比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儿童、来自所有社会经济群体的儿童。早期教育项目的筛选必须对儿童的文化背景以及儿童在语言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十分敏感。社会学习领域要使儿童表现出对自己和他人个性及其他文化特点的欣赏和理解。例如,儿童要表现出对不同的风俗和习惯的理解和尊重。为此,在教室中提供多元文化的材料,包括书、娃娃、装扮的服装和小道具、艺术品、海报。在科学领域,获得关于地球与空间的知识。
2、马里兰州预备学校模型
“马里兰州的教育部不因人们的种族、肤色、性别、年龄、国籍、宗教信仰、残疾方面而对受雇佣者和给人们提供支援方面产生歧视。”强调儿童人人平等,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多元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该模型的认知和常识领域。例如科学中涉及到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还提出政治科学,要求幼儿理解民主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了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为此,幼儿需要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识别与美国有关的符号和行为,理解作为家庭和学校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要求儿童从多元文化的和历史性的角度理解世界上国家和民族的多样性、共同性以及人类的相互依靠。具体指标是要求儿童识别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及其家庭的相似处和不同处,认识人群是怎样交互作用的。在艺术方面,让儿童发展一种用艺术去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人类经验的能力。
3、夏威夷学前课程内容标准——四岁儿童的课程指导方案
该方案明确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背景、经历。这就意味着早期教育者应该:在创设环境和学习经验时,考虑到每组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学习方式、兴趣和能力;对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方式给予回应;期望每组儿童的广泛的能力和兴趣的增长;了解每个儿童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节奏参与学习。”其指导原则之一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不讲英语的儿童能在范围广泛的学前机构中得煎f好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早期教育者应该:欢迎所有的儿童进入机构;提供的灵活方案要适合大部分背景和能力的儿童;为特殊儿童修订活动以适宜他们的能力。
在交流、语言发展与读写领域教师应当对儿童的交游I技能很敏感,不管孩子们到班级中来时的交流技能怎样,都应当表现出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孩子的尊重,这一点对老师而言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孩子都应当有机会学习一些有关于不同于家里习得的母语的第二语言的一些知识。那些第二语言是英语的孩子需要一些自然的、支持的环境来倾听和使用英语。在认知发展领域,科学层面的标准之一是学习有关地球和天空的知识;社会学科层面,其学科涉及到人与人及其生存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社会学科的启蒙在于支持儿童对于自己、家庭和邻居的理解,并延伸到对于其它地域、文化和社会形态的认识。其标准之一是欣赏自己的和其他的文化:此外,还强调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意识,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
二、英国幼儿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体现
英国基础教育阶段(3-5岁)课程指南(2000年)中这样说到:幼儿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丰富的课程和一个充满关爱的、受到重视的环境促进自己的学习并获得成功。早期教育原则是幼儿不能因为种族、文化或宗教、母语、家庭背景、特殊的教育需要、缺陷、性别或能力而遭到排斥或被霞于不利地位。
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实践工作者应确保所有幼儿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家长和实践工作者应在一个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共同工作,在其中,幼儿可获得安全感和信心。为此,实践工作者必须“了解幼儿的种族、信仰、文化遗产和家庭经验,以便类似的经验和兴趣可作为学和教的活动的起点;不论幼儿性别、种族、母语、特殊的教育需要、能力,培养每个幼儿的自信和对学习的积极的态度。”此外,还论述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残疾幼儿,关注英语为非母语的幼儿。
在具体的领域中这些原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个性、社会性和情感领域,实践者应注意:通过提供罔书、表演、展览等来激发幼儿思考正面形象,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不同的性别、种族、宗教、特殊教育需要幼儿及残障幼儿;提供认可幼儿特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游戏和学习机会:为脆弱的幼儿和那些有行为障碍和交流障碍的幼儿提供支持,以结构化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社会性和情感方面的成功发展。该领域具体的指标有集体感的早期学习目标,其中指出幼儿要意识到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差异,并对之表现出兴趣和喜爱,形成秘极的自我概念,并能接纳自己: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观点、文化和信仰,并应给予尊重,认识到他们可以得到他人对自己的需要、观点、文化和信仰的尊重。
在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领域指出,幼儿实践工作者应帮助幼儿认识、探索、质疑有关性别、种族、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和有关特殊教育需要及残障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子领域是文化和信仰的早期学习,涉及到幼儿对重要的私人事件的情感、描述家庭或朋友的重要事件、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文化和信仰。相应的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包括向儿童介绍一些文化和宗教,如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跳舞、品尝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食物等方式;在角色游戏中反映各种各样的文化,如服饰、饮食、蔬菜、徽章、符号,蜡烛及玩具;观察有关托由机构中幼儿文化的图片、录像,了解幼儿经验以外的文化;阅读能够反映不同语言、风俗的书籍:加深幼儿对于文化和信仰的认识,如通过看书、听不同语言的简短故事、操作艺术品、邀请不同宗教和种族的人到托幼机构参观、参观当地一些适宜的礼拜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形式。
三、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我国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同样体现出了多元文化教育观。如《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会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社会领域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同时也涉及到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如在《纲要》的组织与实施中提出: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尽管目前多元文化教育逐渐受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首先是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的脱节。如在理念上,并没有真正将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落实到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当中,只是有些宏观的提法,在各领域体现的不够充分;此外,尽管提倡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兴趣,但是实践中幼儿丰富的想象往往被无情地制止,幼儿的想法得不到尊重,需要也无法得到满足。还存在着只注重课程形式而失却课程精神的现象。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而不在其名称的花样翻新。因此,适应新形势下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幼儿园课程设置过程中,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化系统化,并最终实现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结合美、英两国幼儿园课程标准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从我国的幼儿园发展现状出发,笔者认为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多元文化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观点、理念,而不是一门学科。它要求教育者要随时意识到施教对象的多元文化背景,包括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二,幼儿园课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综台民族教育与跨文化教育,兼顾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间的对话。第三,多元文化观应当贯穿到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实施整体的课程观;同时关注各种社会群体,如民旗、社会阶层、性别、弱势群体等的利益,真正将文化的合理因素整合到幼儿园课程当中,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材料堆积、拼凑。第四,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它不仅仅针对少数民族群体幼儿或某些弱势群体,而是要使所有幼儿从小接受多元文化理念的熏陶和教育,使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五,增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的学习和情感需求:增强课程设计的综合型和开放性,使学生在认同和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时,达成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注重课程文化的创新性,使课程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