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欣赏课与对外汉语教学

2009-11-04王犹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欣赏课汉语学习者

王犹男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的共同载体,吸引了众多外国影迷。视听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实践作用被广泛关注,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各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学院校,都开设了观看中国电影学习汉语的课程。

笔者讲授“中国电影欣赏课”三年,请教新老教师数十名。翻看大量材科仍未寻到这门课程教学的完整体系。影视欣赏课究竟有什么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有何教学侧重?尚无定论。而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与教学地点、学生汉语水平、课时限制等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艺术引导三方面。

(一)语言教擘

1为学习者提供较为完整、真实的目的语语言环境和氛围,培养语感。

语言习得要求通过交际环境,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在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大量的语言信息刺激下获得一门语言的实际应用。

对于尚未来到中国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目的语语言环境的缺乏”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而观看中国电影就是一个好方法:电影本身具有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特点,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电影中语言密集程度高,交际环境真实自然,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电影欣赏课可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将单纯的言语描述转变为直观的语言交流,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调动感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语言环境。

2,跨越汉字障碍,强化学习者对于语音的辨别、记忆能力,提高听说实践能力。

传统语言技能课堂上,大多要以汉字的认读为基础。语法课、听说谋,常采用“认读生词——跟读课文或对话——练习”的教学模式。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往往面临着不认识汉字,就无法进行听说训练的障碍。电影欣赏课中,不论学习生词,还是观影过程,都能以“语音识别和记忆”作为重点,暂时跨越汉字障碍。

3在语言技能课上以书面语为主的训练外,补充应用性、变互性更强的口语表达方式。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句子、文章、对话,都是语法规范、句法完整、且偏重书面化的汉语,语音也是标准化的,这是汉语学习不可跨越的基础。但是留学生们总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老师说话我都明白,可出了学校,我就经常听不懂了。商店里售货员总是要说很多次,我才能听明白。这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语,常常是简略的、不够规范的,同时书面语大比例地被口语词汇代替。比如这句话“你要去,我就去。”很多汉语初级班学生就会弄不明白,如果说成“如果你去,我就去。”学生就能明白。这是因为在语言技能课上,很少使用关联词的口语词忙或省略关联词的表达方法。再比如这样几个句子:

“你真够可以的,专挑软的捏,是不是?”(电影《和你在一起》)

“我就是看不惯他,有什么了不起的?!”(电影《花腰新娘》)

“这房子就像你们男人,外面穿得光鲜,不见得回家就不乱扔袜子。其实挑房子就和挑男人一样的。(电影《爱情呼叫转移》)

其中“真够可以的”、“看不惯”、“不见得”,都是常用语,汉字也不算难,但留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它们的意思。

笔者在讲授三年影视欣赏课发现,学生并不缺乏基础语法的学习,他们缺乏的是对中国人原生对话的接触和模仿。这就像初看原版英文对白电影的中国观众一样,都会发现,原来在生活中常用的就这些词,只是有的意思我们不知道。按HSK词级分类,甲级词1033个,加上乙级词2018个,己足够留学生用汉语表达日常需要。

4以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合理猜测难懂的语言,整体理解影片。

非语言交际可以粗略地划分成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从声音的高低快慢到房间的摆设方式、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以及话语中的沉默,都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电影本身是生活的浓缩,是对人类生活的艺术再现和模拟加工,它所提供的非语言交际,有助于学习者跨越语言上的障碍理解影片。电影对情感感染力极强,嬉笑怒骂、悲欢离合等极易引起观者的共鸣,甚至有时使留学生自然地融入封情节中去,能有效地对语言现象加以理解和记忆。

5,在课时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细读电影脚本:在课时较紧张的情况下,应对重点、难点句型进行分析学习。

(二)文化教学

丰富的电影资料包含了汉语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地理、自然、经济、政治等情况,有助于丰富教师教学内容和拓宽学生知识面。

1,优秀的电影能立体、真实地展现中国某一时期、某一社会层面的生括状态,这有助于帮助学习者了解、理解这种状态下中国人的生活。一位挪威学生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便以为中国人都住在大院子里,中国的男人可以娶很多妻子:一位美国女学生看了《卧虎藏龙》以为中国的男人都梳着长辫子,而且惊奇中国人是怎么飞到树上去的。我们在课堂上,特别是海外教学的课堂上,选择多层次、多社会历史环境的电影,有助于学生完整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貌。

2,电影的主题往往是某些人思想的写照,选择符合绝大多数人思想的电影观看,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父爱、母爱、友情、爱情、婚姻、家庭题材中,能够反映大多数人观点的,一般都适宜教学,也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在国内有争议的电影,如督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十七岁的单车》等,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但不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

3,有的电影为文化冲突或文化交融搭建起展示平台,这有助于学习者在电影的人物和故事发展中,逐渐理解和接受文化的差异,体会文化共通性。体现中西方亲情的不同表达方式电影都是经典之作。

4,有的电影提供了学习者不能亲身体会到的,中国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或民俗文化,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不同文化的差异,对于国内和海外教学,都有着吸引力。如微新娘》中体现浓郁的云南风情,连中国人都会被吸引;老电影《过年》为海外教学提供了民俗素材。

5,善用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点,拉近师生距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中国功夫和饮食文化。总会吸引拥趸前来。

(三)艺术引导

初看,影视艺术的分析与鉴赏,对于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师老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里强调的,不是从事影视制作专业角度分析的表演、摄像技巧等问题,而是要在语言、文化差异之外,找到不同国家文化之间有共通性的艺术特点。并可以此作为理解电影、师生沟通的桥梁,比如音乐、风景、色彩、武术、舞蹈、甚至著名演员等等。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适当利用影星吸引学生,拉近距离。成龙、李连杰、章子恰、刘德华的面孔,会使电影更有亲近感。

2,在多次电影欣赏课程中。尽量使演员、主题、艺术吸引点多元化,避免重复。

3,选择电影时,应选择叙事方式简洁、单一、流畅的,避免出现学生看不懂故事发展顺序的困难,尽量减少分散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

4,同一部电影中。人物不宜过多,避免学生因“认不准人”而出现误解影片内容的问题。这点对于欧美学生尤其要注意。

优秀的中国电影恰是能够满足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化”与“艺术享受“三方面需求。我们在影视欣赏的教学中,应避免做简单重复的语法教学,而要增强交互性、应用性较强的口语表达方式的训练:避免灌输过多的文化知识,而要引导学生看电影后自发讨论某一人物或文化:避免把这门课上成纯粹的娱乐课,老师不能成为电影放映员或娱乐信息的讲解员,而要引导学生在艺术认同中。学习语言,了解文化。

猜你喜欢

欣赏课汉语学习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