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宜人性

2009-11-04李振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宜人后院场所

李振煜

校园空间无论那种模式,无论哪个场地、位置和地区,它都是对建筑及其空间之间的某种组织。校园户外空间的存在,表现为交通、学习、娱乐和美学欣赏这样的功能和形式。大学生除了学习,大部分表现为户外的交流。因此大学校园的宜人性,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和总结。

一、现有环境分析

曾经见过一所独立学院的教学楼,中厅是直到9层到了顶,成对称分布,中间有一个步行楼梯和电梯,每次上课或下课的时候,异常的拥挤。电梯也运力紧张,令人有避而躲藏之感,特别是大楼的正门前方是一片广大的平坦的广场,水泥镶贴镜面大理石。夏日感到光秃秃,热辣辣,得赶紧走掉。加上前面是一排停驻的汽车,广场身兼多种功能。大楼与广场之间缺乏一个过度的空间,比如说几跑的台阶,或者因为栏杆或扶垛的尺度适宜,充当板凳的角色,或者门口还有其他的几个的出口,进行分流,或让学生停驻交流。可是没有,因此校园环境户外的交流、停留、亲切的场所感较差,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对于大学校园的这种场所引申的情感。

二、家的归宿感

根据1981年美国研究者的调查,92%的学生都会在校园地图上标出一个他们视其为基地的一个建筑或者其他的空间。因为他们都拥有一间办公室或是办公桌,本科生研究生都是如此。正如人们所预料中的一样,学生们的基地通常是他们的专业的院系。由于学生们经常在此上课、学习与导师见面,并参与系内的活动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个学生个人强烈的归属感,犹如回到了家的感觉,见到导师就如见家长,见到系部专业院系的教室、建筑就犹如回到了家,感同身受,这样的感情需要有一个良好户外活动、交流的氛围。所以大多数学生,甚至是那些不属于任何建筑的学生如没有确定专业的人,也想有个地方每天能来。考虑到这些离家遥远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规划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家”,这就是家的归宿感。

如何给学生一个“家”呢?简单的家,通常围绕的是一个建筑和前院或者前后院的组合,或者是与建筑相连的前廊等。这一点有别于公寓式的住宅的理解,我们侧重于传统式别墅式样这样的居住更能理解场所的精神。

将不同的交通运输或者功能不同的交通流线进行分开布置在前(廊)院和后院大门的位置,比如正门(前院)用来学生进出,后院用来运输物品,特别是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入口处,也就是认为的主入口或前门,设置一个过度的空间,这里可以有约会、等待、聊天等活动。

房屋的前廊或前院,构成了由公共社区生活向较小社会群体(家庭)的私密生活在空间和心理上的重要过渡,从整个校园过渡到一个系一个学院:与此同时,它还是一个重要的聚会、聚餐、约会、学习的场所。美国学者马库斯认为,校园的主入口通常是校园户外括动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有人提出了在校园建筑的主入口处设置学习空间、餐饮空间和非正式座位区的规划,这样较好的适合了大部分时间在户外活动的校园的需求。

前廊的宜人性既是功能性的又是心理的场所性,前廊,往往要根据主入口设计相应的形式,前廊必须有相应的夜间照明和围合性以保证安全,这种围合是有分有合,让经过的人有过渡感,动静分离;同时,在四季如春的温凉地区。通过绿化、门道、座椅以及其他要素的组合来创造采光井,从而形成庇护空间,产生安全感,亲切、亲近感;在炎热夏天,前廊通过挑台、爬墙虎等植物、微风形成阴凉空间。人流通道部位设置舒适的靠背。

三、场所的心理分析

大多数住家有一个全部或部分封闭的后院,用于私人休闲和其他实用功能。居民在后院会比在“前院”(前廊)感受到更加强烈的领域感,如果后院是三面围合.则会产生更加静谧、安静、屏蔽和放松的感觉。由此产生的私密性促使后院可以成为展览美术作品、排球比赛、毕业典礼、文艺表演等是得后院成为社团精英缺乏的补充。后院的空间如果过于巨大,容易让单独在场时感到暴露而不自在。

校园广场的主要是朋友聚会、乐队表演、开办展览、举行集会的所在,其大小取决于是主要的大学的还是小型的初级的学院或系部。中心广场的存在的周围应该是全天候高度利用的场所.如学生会、图书馆、剧院、体育馆、食堂等,因为人流大,在空旷的广场上也不会显得冷寂,过于缺乏人性,于此同时,广场还必须是主要步行人流经过的地方。这样许多人熟悉该空间,不同季节欣赏它.不感到陌生,同时川流不息的人群,让人看到可看的景象.最后的结果是中心广场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和视觉心理上的标识,道路自然向这里汇集,许多人于是便汇聚到广场上来。成功的广场要满足两种基本活动,路过和静态行为(闲坐、学习、等人、进餐、观赏)。这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互不干扰。校园广场的狭长比宽广因为尺度的适宜,令人亲切;广场的交汇点或关节点要处设置喷泉,改变地下铺装,特别是地形地势的高低变化,沿着广场的轴线,在向下延展的过程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问的出口或路口设置台阶等分别可以到达不同的服务店如咖啡馆、小卖部、书店、快餐店,沿途布置一些长椅,这个广场两边是落叶的乔木,冬天取暖.夏天遮阴,让人产生愉悦感受,绿化和铺装的巧妙结合,使得广场既适合大型广场聚会而其他时候同样也不显得广场空旷.因为绿化丰富了空间的层次。紧邻达到入口的是用挡车护柱保证步行的安全和静谧,美国伯克利校园斯普鲁广场就是这样的典范。

最受人喜欢的空阔,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每个人都能好不犹豫地指出一个空间,并强调他的重要性,为什么呢?人们指出来的是“绿地”和“自然的”环境,它不是任何院系的附属空间,也不属于基地。因为它可以用来缓解工作压力,放松体息。因为草地、树林、小溪上可淋浴阳光、小睡,可以举办音乐会,亦可安静的学习、谈话、进稷或观察他人、沉思、喂鸟和松鼠等,将他们融入到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中去。这里,可以使得课堂上单调的枯燥更加易于忍受。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偏爱穿过树林草地,为了欣赏田园风光,超近路,即使阴天泥泞也在所不惜,给安全造成隐患;在主要通道的门口时弯曲的两条小道.可是广大的学生愿意从中间穿过去.走近道。因此,西蒙兹认为,校园道路的设计,先不要规划设计,让学生自己踩,然后再规划设计。

湿地是地球的肺,城市中的绿地也要作为城市的肺.大学生能够通过在茂密的草坪上嬉戏、休憩,在溪边注目等滑解烦恼而怡情。本科生喜欢喧闹的环境,以便于寻找灵感,研究生喜欢安静的环境便于沉思。

四、场所的宜人性

场所的宜人性应该说包括了以上的分析,校园户外环境,人们虽需要的是长凳和桌子,众多的各种椅凳,两人安静的晨读的场所,除了野餐之外所需要的长凳。户外活动需要的椅凳要能够提供舒适的座位。另外,根据调查,安全的隐患表现在校园户外夜里缺乏灯光的照明,人们在校园中感到害怕的最重要的四种原因分别是:灯光昏暗,孤单一人或周围人很少,存在隐匿的地方,以及缺乏遭遇危险时的逃脱路径。其中有一项调查表明对于女性感到普遍的不安全的是广袤的森林和绿化,他们是潜在的威胁,但所有的都认为不能废除绿化.因此,可见场所的宜人性是全日照的草坪.部分日熙的草坪和树阴下的草坪,分别满足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需求。为了使用方便,在场所安排的设施如足够的垃圾桶、食品的小卖、咖啡店等。为了场所的变化和丰富,将平面的景观变成立体的景观,尊重场所的自然地势.避免那种整齐划一的平面的布局。交通的宜人性表现在对于环境、场所的减少污染、尾气,噪音的减少等,一种远离汽车马达和交通路线的所在。

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的宜人性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主旨是为满足学生需求.满足人性需求的景观设计规划,交通流线的安排满足不同人流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在建筑上要形成休息、交流、学习、聚会、驻足的场所,如前廊、后院,并形成精神的支柱:在户外空间上要满足休憩、放松的需要,建立大片的绿地系统,乔灌草三者结合,同时与溪流、喷泉等自然系统巧妙结合,草坪边缘广布长椅、椅凳,满足坐卧的需要;交通流线环绕形成,便于通达,且避免噪音、污染和尾气:道路沿路广布灯光照明系统以保证夜间的安全,同时清晰标识指示系统,让人行的安心:更好地促进人们在户外空间中学习、休闲、思考、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

猜你喜欢

宜人后院场所
“前院”与“后院”
听的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后院建个过山车
恋爱场所的变化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此处宜人(精卒)
此处宜人(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