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看中餐
2009-11-03[英]J.A.G罗伯茨杨东平
[英]J.A.G罗伯茨 杨东平
当最早迎合西方人口味的中国餐馆在英国出现的时候,也为英国人提供了·种异国风味的美食体验,但是随着炒杂碎餐馆和提供价格便宜且适合西方人口味的中餐外要店数量的猛增,很多原先的美味佳肴也随之不见了。然而。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与中餐各菜系的独特性,使中餐并未像印度饮食那样被殖民化。中餐烹饪法的精湛技艺、特色蔬菜和调料的使用,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理念,都使得中餐的地位始终高于印度。
中餐长期以来所保持的相对独立性,可能是西方人对其一直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有时是敌对态度的原因。依据过去几年的事实,对中国饮食带有敌意的负面评论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对中国人把某些动物当成食物或药物表示反感,将西方人视作宠物的动物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当做食物的做法激怒了一些西方人。
到广州旅行过的人常常看到人们将蛇、珍稀鸟类、小狗和其他动物当做食物出售,他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强烈谴责。从互联网上常常可以看到在广州和西安的一些集市摊位上,那些待宰杀的猫和狗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近来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支持这种谴责。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现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工人在通过手术抽取黑熊的胆汁,用于配制治疗发烧和胃疼的药物。2001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了江苏沛县有个养狗专业户·年养了10万只狗,当这些狗养到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被宰食。由于专门饲养供人食用的狗大部分是圣伯纳德狗(一种瑞土救护犬),所以瑞士SOS救护犬国际组织向瑞士政府递交了一封由11000人集体签名的请愿书,请求瑞士政府干预并阻止中国人把“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当做食物。
像其他异域风味的餐馆一样,在中国餐馆里常常会看到恶意辱骂和种族歧视的现象。1988年在伦敦西区的钻石中餐馆,当服务员让五位白人顾客买单时(其中包括一名英国外交部的雇员),他们却殴打了这位店员,餐馆的其他工作人员赶紧过来帮忙,继而引发了群殴。当警察赶到后,他们把白人顾客送往医院就医,却把餐馆的四名店员押到了警察局进行审讯,这些店员后来均被判入狱两年,罪名是在公共场合制造事端罪。
另一种负面反应是人们担心吃中餐会影响身体健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反对使用味精来增加菜肴的鲜味。通过大量添加味精来弥补调料短缺的中国餐馆因而受到了普遍的批评,因为大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暂时性局部出汗或肢体麻木。另一种担忧也在2001年6月英国食品标准检验局的检测中得到证实,在他们检验的100种酱油样品中,发现其中有22种含有潜在的高致癌化学物质。这些取样酱油都是从泰国和中国进口的,它们在英国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很小。英国食品标准检验局以相当谨慎的态度宣称,尚无足够的理由拒绝中国食品,因而建议人们不必抵制之。
对中餐馆更为严厉的批评就是卫生条件差,而且所提供的食物不堪食用,同样的批评也指向了印度餐馆。据称这些餐馆将宠物做成食物,甚至连家猫也成了盘中餐。当然绝大部分指控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只不过是针对少数异族的种族歧视态度在作祟。偶尔也会有一些证据被提出来指证这样的指控,但这些很可能是中餐馆的其他竞争对手所为。毫无疑问,卫生条件差的情况是存在的。2000年9月,苏格兰突然发现了37例沙门氏菌肠炎病例,事后人们指控这类病例多与中餐馆有关。2001年4月,在最严重的口蹄疫袭击英伦三岛不久,到处都流传着华人因生意需要从亚洲走私进口肉类食品的传言,大众表示华人应该对此次疫情承担责任,因为这些餐馆的残羹剩饭都卖给了养猪场喂猪。据此,在疫区和伦敦的中餐馆都反映,他们的生意减少了40%。作为伦敦华人社区的领导人兼国家公民权利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杰贝兹拉姆(Jabez Lain)严厉谴责了这种毫无确实根据的传言,并称这会引发因仇恨而犯罪的潜在危险。4月8日,大约500名游行示威者从伦敦唐人街中心的爵禄街出发,游行至农业、粮食及渔业总部,他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公平对待华人。所有中餐馆都以关门停业两小时来表达他们因此次危机所受指责的愤怒之情。
第三种负面反应是指称华人餐馆与犯罪团伙有牵连。在过去的各个不同时期,一直盛传“三合会”在华人社区颇有势力。2000年6月穿越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多佛尔港的58名非法中国移民因窒息而死在炎热的货柜内,这一惨痛事件使上述观点再次被提出。这些非法移民是从中国的南部出发,花费了高昂的代价,整个行程由“蛇头”安排。报道称这类事件与“三合会”犯罪团伙、中餐馆的运营以及组织卖淫等有一定关联。他们认为非法中国移民当中有很多人是为了还债才不得已在中餐馆打工,或到娱乐场所卖淫。一年后,报纸报道了曼彻斯特杜伊斯顿王楚餐馆的老板及其妻子和两岁大的儿子被烧死在家中一案。警察宣称他们死前曾被刺伤,这很可能是一起与“三合会”有关的谋杀案。
另一方面,中餐予人的好印象得益于西方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他们对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在《文辉王子之中国饮食疗法》一书中,就对此做了权威解释。该书从开篇就解释了饮食是传统中医八种疗法中的第三种。西方人对作为另外两种疗法的针灸疗法和中草药疗法有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饮食配合,这两种疗法都不会有满意的效果。
迈克尔·贝特曼在英国的《星期日独立报》(Indaependent OnSunda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人们对饮食疗法普遍反应的文章,文中他对尼娜西蒙斯(Nina Simonds)1999年在美国出版的《·匙姜》一书的畅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该书的成功要归结于人们对于可以治疗诸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溃疡等疾病的功能性食品十分感兴趣。按照西蒙斯在书中的说法,中医治疗这些疾病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中国人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全面平衡和协调身体的健康饮食方法。迈克尔贝特曼描述了他曾经去过的一家新加坡皇家药膳饭店。这个饭店就相当于一个中药陈列厅,厅里有一个咨询台和一面嵌有100个抽屉的墙壁,抽屉里面装着各种有益于健康的中药材。菜单上宣称从癌症到尿床,人世间的大多数疾病都可以治愈。虽然迈克尔·贝特曼对这种宣称以及尼娜西蒙斯书中非常肯定的断言均表示怀疑,但是他对这家饭店的一道名为“鸳鸯对虾”的某肴印象颇深,如果再往菜里加适量山楂,据说还有促进消化、溶解胆固醇和降血压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