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解答患糖尿病女大学生疑问:关于结婚、生子、遗传、潜伏期

2009-11-03周明成

妇女之友 2009年9期
关键词:生子小文病友

周明成

咨询专家:朱逞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糖尿病、生长障碍、性早熟、肥胖病等。

小文读大学4年级时,确诊患了糖尿病。

黯然神伤之后,小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治疗。但她开始为家人担心起来。小文的妈妈在她出生前两年患糖尿病,据说“开始时是2型,后来转为1型”。小文想知道她患糖尿病是否受遗传的影响很大?她的哥哥现在血糖有些偏高,他会不会也得糖尿病?怎样做能避免呢?

小文最近有了男朋友。26岁性格开朗的她,想到未来的生活,心头像有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自己患糖尿病的事目前还没有对“他”说,该怎么开口呢?如果将来她们结婚生子,孩子患糖尿病的几率有多大?糖尿病会“传男”还是“传女”呢?

遗传与性别

朱逞教授认为,鉴于小文讲的情况——家庭中多发糖尿病,妈妈有,女儿有,儿子也血糖偏高,首先要排除“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的可能,需要做一些遗传方面的检查。建议到有遗传研究室的医院去检查一下,有关特殊类型糖尿病(如MODY糖尿病)的检查能对病情的发展做出比较明确的判断。

排除了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再明确是典型的1型或2型糖尿病后,就需要立即开始正规治疗。

糖尿病在遗传学上没有男女差异,“传男不传女”或“传女不传男”的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亲兄妹对糖尿病可以有同样的易感基因。只有血友病、红绿色盲这样基因位置在性染色体上的所谓“伴性遗传”疾病才是有性别差异的。糖尿病与此无关。

朱教授指出,小文的哥哥,应该采用并坚持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即使有发生糖尿病的可能,也可以延缓发病。

对于2型糖尿病前期的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大有好处,可以逆转糖耐量受损的发展;对于潜在的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饮食、多运动对胰岛细胞功能也有保护作用,能延缓发病。当然,如果真的有遗传问题,不能避免其发病,健康生活方式将成为控制疾病发展的终生手段。

关于男朋友的困惑

朱教授说,青少年时期患糖尿病的小病友,随着长大成人都会遇到谈婚论嫁这个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糖尿病治疗手段的进步,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经过治疗,孩子们摆脱了疾病的魔爪,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可是长大成人后,面对人生大事,他们承受着无形的压力。

鉴于小文现在没有对男朋友讲明患糖尿病的真相,朱教授指出,通过接触的众多病友成长的经历,建议小文将此事尽早说明为好。如果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说明真相,一旦对方不能接受,对自己和对方的打击都将会比较大。

毕竟生病是一件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事情,客观事实如此。及早说明,如果能得到对方理解,在此基础上能继续发展感情,糖尿病就不再成为障碍。有的时候两个人虽交往得很好,可是一旦说出患病的事,可能会遭到对方家人的反对。为了不破坏今后家庭和睦,也应该及早说明。

应该让男朋友或配偶了解糖尿病,这不单是感情交流的问题,对健康也是有利的,可以彼此支持,互相照顾。

对生育的影响

糖尿病没什么可怕,控制好的病友可以获得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一样可以生育。

朱教授说,当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许多小病友和她一直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经长大,不止一个已经结婚并生子,过着正常的生活。

类型不同的糖尿病对遗传的影响大小不同。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性,所以说要做遗传学检查来排除。

2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比较高,一个家族中可以出现多个患者,子女受父母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是“继承”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朱教授指出,典型的1型糖尿病经治疗控制良好,长大成人生儿育女后,尚未发现她们生的孩子有患糖尿病的。糖尿病的发生不是短时间的事,孩子到中老年以后出现糖尿病当然是可能的,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1型糖尿病女病友,如果准备怀孕生孩子的话,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达到满意水平。否则容易发育成巨大儿。怀孕生子会给女病友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要自己做好选择,不能由别人拿主意。

现在医学科技发达,糖尿病并不可怕。疾病,作为生活中一种不期而遇的事件,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控制,坚持治疗就是了。

“2型转1型”

据说,小文的母亲先是“2型糖尿病,后转为1型”。

朱教授说:不知她的这个说法从何而来,1型和2型糖尿病是不同的两种疾患。有可能是妈妈患2型糖尿病后,胰岛功能减退,开始使用胰岛素了。经常有人误认为这是“2型转1型”,实际上这个概念不正确。

现在认为2型糖尿病开始时处于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状态,随着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逐渐衰退,最终可能完全衰竭,必须使用胰岛素替代疗法。这种情况并非“2型转1型”。

糖尿病有潜伏期吗?

朱教授说,没有糖尿病潜伏期这种说法。

典型的自身免疫1型糖尿病可在发病前发现抗体阳性。如果有所担心,小文的哥哥可以定期检测GAD(谷氧酸脱羧酶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等相关抗体。

有研究认为,以自身免疫为病因的1型糖尿病,可以在发病之前,检查出抗体阳性。但其预测价值并不肯定,可能要连续监测2年、3年,也可能要8年、10年;即使检出,也难以确定多少年内会发病。因为其发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遗传只是因素之一。

2型糖尿病的“潜伏期”与生活方式关系更密切。从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IGT)发展到糖尿病,其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采取的措施和态度,如果能改善生活方式,可以逆转其进程。

猜你喜欢

生子小文病友
乙肝病友,远离酒精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处暑
清明
“神经”病友
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