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新说道

2009-11-03

妇女之友 2009年9期
关键词:做人职场领导

周 六

职场新观念入行提醒

俗话说,人在江湖行,不懂规矩寸步难行。其实不论做哪行,都有那行的规矩,即使是在职场,在办公室,除了单位的明文规定外,还有一些潜说道。单位的规章制度是起码的职业要求,是必须遵守的工作规范,是对人的职业约束。但做一个职业新人,除了遵章守纪,还应该在做人上多下点功夫,给自己积累人气。

讲人气不是俗气,人气指数用流行话说就是魅力指数,现在社会上电视台报纸杂志经常海选这海选那,大家手拿选票,老有权了,可是,细想想,你投谁不投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这人的好感度,没那么多的理性思考。

办公室也是这样,一样的同事,就有特招人喜欢的,也有忒不招人待见的,一般来说,那些不咋招人“稀罕”的,都是太自我,啥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人际交往不注意小节,与周围人易发生冲突。最后往往成了“孤家寡人”,大家和你工作之外,止于招呼的礼节,严重的甚至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自己不愉快,落个终日郁郁寡欢,大家也不融洽。

换个思路吧,看看这些理念对你职场生活的影响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上司就是用来尊敬的

热播电视剧《潜伏》里有句名言,吴站长对余则成赞许地说:“则成,你做得对,上级天大啊。”

这句话虽然有点过,但道理不错。

上级是代表你所处的社会组织结构对你负责的人,是集工作指导、业务督察、上传下达对上对下都负有责任的人,在他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中,你就是一个点。在上下级的组织形态中,你就应该准确执行上级发出的工作指令,执行指令,尊敬上司,这是最基本的职场常识和规矩。

然而在工作中常见有人喜欢“挑战”领导的权威,只要领导一布置工作就颇多疑问,废话连连,貌似自己业务精尖,见识超群,经常和领导争争讲讲。在有些人的内心,总觉得干好了是成就上司,能偷点懒就偷点,常常使领导令行却难执行,或者工作执行不力,质量大打折扣。

时间长了,领导和周围的人就会质疑你的执行力,怀疑你是不是生性犯上有野心,重要的事情肯定不会再放在你手里。缺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你的“聪明才华”再多也只是自我欣赏,自我内耗。最后不幸成了“鸡肋”人物,成了可有可无的B角。

凡事都要讲秩序,职场的秩序就是尊敬上级,执行指令。你怎么做,别人都在看,都在心里给分。

还有人就更不讲究,出去公干坐车,自己先上,不管啥位置,一屁股先坐下。先上也不是不可以,应该往后坐。吃饭也是,领导还在谦让,他不管不顾先坐那了。万一坐主位了,吃完你掏钱买单吗?

这些哪款哪条都不会有明文规定,可作为一种职场礼节它确实存在,家里不是还分长幼秩序呢,你就把领导当“老大”尊敬一下不行啊?何况领导就是班上的“老大”,敬着点是必需的。

那些尊敬领导且工作极其配合的人,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不断展示了自己,遇到机会就会有更大的进步。

当然,如果领导确实有问题,也可以通过正当的民主程序反映、表达,切记不可马虎工作消极对抗,或“梗梗儿”的,这样最后你输掉的是自己。

职场要义,上级就是用来尊敬的。

站着做人跪着做事

站着做人是说做人要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自重自强,靠能力态度说话,靠实力成绩竞争,靠踏实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认可。

在职场中保持一种良性竞争态势,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不是投机取巧,搞小动作。真正聪明的人认干实事,总想取巧的人只想琢磨人。

最后结果肯定是事实是最有力的。

在领导面前一个样,干劲十足,热火朝天,领导一转身,马上袖手旁观,任别人干得汗流浃背,能躲就躲,仿佛事不关己一样。这样的人不是聪明过了头,就是压根心眼不够。

这种工作“大变脸”最是弱智,整个EQ不够,当别人是空气啊?你那点小伎俩用多了就是对大家的蔑视,对群体话语的挑战。

过去有人在职场总信奉“你下我才能上”,因此出了好多非正常竞争的例子,现在职场新文化讲究的是“强强联手”,是水涨船高,团队的共进退。

现时的职场,更多的竞争是在部门、团队之间,比如年终的各部门考核,任务量的完成。很多政府职能单位更是放在省、市的同级别单位一起打分,高分大家都有奖,不合格集体挨批。在这种团队的集体突围中,利益风险是共担的,必须精诚合作,追求事业的共同进步。

这种终极目的的一致使良性透明成为新同事文化的特征。

现在好多同事已成为语言合拍,兴趣接近,审美相仿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共处的时间甚至比家人还多。

有一个单位几个未婚男女因为年龄相仿,互相认可,早晨上班合搭车,中午去餐厅合搭饭,晚上高兴了歌厅合K歌。女孩穿衣配饰很接近,周日搭伴扫街砍价,男生在酒吧合搭酒,放那随时去喝。他们工作时即使有纷争也放在公开说,因为由工作而起所以吵过就算,没人记着。对有些老职工背后“鼓捣”事的做派,他们又奇怪又不屑。

明朗和谐成了职场的新气场,当面做人背后捣鬼越来越遭人诟病和不齿。想不堂堂正正做人都难。

再说跪着做事,这是一个形象比喻,是说干事时要哈下腰,以百分之二百的劲头对待分到自己手里的那份活,认认真真地干,踏踏实实地干,一丝不苟地干,不敷衍不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到位,干就干到底,有始有终,全程负责。

把每份工作都做得漂漂亮亮,不偷奸,不耍滑,让自己的每一次工作都成为成品,绝不给领导和别人留下一点尾巴。在付出的同时,其实是在给自己积累口碑和机会,谁知道哪天树上就会掉下一只你想不到念不到的大苹果来?

省里承办一项国家级大型活动,紧急从各单位和媒体借调了一批临时工作人员,每人胸前挂着很像样的工作胸牌,很神气的样子。小刘是其中一个,已是孩子妈妈的她像在原单位一样尽心尽力,从不迟到,真的有事晚了也一定打电话过去向召集人报告一声。

她的作法让其他人觉得没必要,反正大家是临时借过来白做帮忙的,还用得着这么严格吗?

有人在外出联络办事时就捎带办了自己的私事,还可以报车费,常常下午一出去就没影了不再回来。她出去办事只要还没到下班时间就一定回来,而且和领导汇报一声情况。

有时临下班时赶上上面着急要点相关的资料,只要她在,不管归谁负责的,她都弄得好好的给送过去。好几次反复改材料弄到很晚她也没有一句不耐烦。

本来他们这些借调的就是在外围帮个忙,见不到大领导,可是好几次晚上送材料她去了本部,她的踏实肯干不招摇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最长脸的是有一次领导要一份计划外的资料,问遍了各部门都没备份。本也没寄托太多期望,电话随便打到他们这,没想到一会她就把资料整理出来送过去。领导大为赞赏。

其实她想的很简单,既然来干,就好好的,特别代表单位来的,就不能给自己的单位抹黑。

就这样,她干成了借调人员中的骨干,就在任务快完成,他们准备散了回去时,天上真就掉下个大馅饼——承办活动的省级单位要增加人手扩员,领导点名留下她,领导说,她对一份临时的工作都做得这么尽心尽力,以后肯定更努力,会做得更好,这个人错不了!

领导一句定性谁都啥也别说了。

一同借调来的几个人肠子都悔青了,后悔自己当初短视,只想能轻松点,干个俏活,合点小适,哪长了这个前后眼了。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

看看周围那些肯吃苦能出力特别敬业的人,到最后真都“不差钱”。

要学会眼里揉沙子

同样的工作,有人作得平静祥和,风调雨顺;有人干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这种人称“事爹”“事妈”的常常一肚子闲气,不是领导看他眼眶子发青亏待他了,就是周围人不配合了,反正是看人不合他意难入他眼,看事气不顺难遂他愿。

问题是,您是谁呀?上帝呀,想要啥人就抓把土捏把捏把造出个可着自己心意的来(传说上帝不也后悔用亚当肋骨又造了夏娃)?问问自己先!

其实这些人犯了“情感漂移”错,即把自己对家人、对生活伴侣的要求标准错误移位挪用到对同事的标准上了。你想阿,你的伴侣是你在千万人中精挑细选准备共度一生的,那肯定是看着眼顺想着气顺心里美的。家人更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而同事只是机缘巧合碰到一起的工作搭档,他们的身上不可能承载你期待的那些特质,用亲人和生活伴侣的标准要求工作伙伴,那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嘛,也忒高标准了点吧。想明白这点,换个角度看同事,就会心气平和了宽容大度了。

世间事情也是这样,哪有啥事都合自己意愿的,多少大人物都不能随心所欲,况我辈凡人乎?处身社会中,想想能真正完全做主的,也就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了,那就好好经管着吧,就当一个家庭太上皇吧。到了社会上,遇到看不上的人和事,对不起,麻烦您转过眼去,要不就闭上眼,反正人在江湖走,啥都得看到,没准哪粒沙子就入眼了。要明白:他人不是为你而生的。

宽待他人,放松自己,最后是你自己心情好,和周围人、事融洽和谐。

学点积极心理学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因为传统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疾病或是心理弱点的,而积极心理学则是鼓励、发掘人的优秀品质,关照人类美好心灵的。

人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快乐感和幸福体验都会激发人的身体潜能中的积极成分,让我们有更多更好的爱的能力,工作的创造力,更多的健康和乐观。

据书上说具有积极情绪的人共有六大好处,现转述给大家:

比一般人更有忍受力

比一般人更长寿

更能抵御疾病

工作业绩好,美国保险业冠军多是有积极心理情绪的人

小学生很少得抑郁症

有助生财

著名导演谢飞就是一个非常乐观幽默又坚定坚强而且极富艺术创造力的人,在染非典住院期间,他从容坚定,(一些年轻人都没能站起来),他终于战胜病魔,站在电影学院的讲台向他的学生传业解惑,活跃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种场合,展示着大师的魅力和风采。

学一点积极心理学吧,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豁达善良幽默的人,既利己又利他,你就会成为职场最有人气受欢迎的人。

猜你喜欢

做人职场领导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做人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