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本山的初恋

2009-11-03

妇女之友 2009年9期
关键词:本山玉米秆赵本山

上 官

初恋是人的一种难忘。有的随着岁月渐渐地淡漠了,有的刻骨铭心,不能成夫妻做兄妹,甜甜的略带点酸涩的记忆……

常听人讲,“本山特内向,一句话能憋10年。”老朋友相聚,一不留神,把埋在他心里深处的小秘密抖了出来——30年前赵本山的初恋。

班长“挡道”,耽误了他的好事

在赵本山的老家——辽宁开原莲花乡有个漂亮女孩叫张小兰。她与赵本山同村,从小学到中学是同班同学。张小兰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兼文体委员,又是学校的团委干部。她开朗大方,学校开会时,她上台讲话主持,赢得校园一片掌声,好不惹人羡慕,成为莲花中学的校花,男同学心里的一枝花。

他们班的班长家住外村,家庭条件挺好,长得一表人才,上下学骑一辆摩托,好不威风。这道风景,在30年前很是耀眼。班长与张小兰在老师面前十分得宠。两人时常待同学们放学后单独开会,带领班级搞活动,出出进进成双成对……日久,在大家的心目中,只有班长与张小兰才配得上是一对。

赵本山算不上是早熟,可也念初二了,都十七、八岁了,不知怎么的胆子反倒变小了,他也跟大家一样,暗暗地喜欢张小兰,何况又是两小无猜,只是拘于面子不敢表白,有几次好不容易壮着胆凑近点又觉得烤脸;更可气的是班长挡了道,细想起来,赵本山比起各方面条件都不是班长的对手,掂量起来,底气又不足。可是,心里总是暗思念放不下,乐意跟她在一起,见了就高兴……

怎么办?有绝招,正面竞争不过,从侧面进攻。对——献点殷勤什么的。不过,那个年代一点也不浪漫,只是帮人家打点柴火、抹房顶、垛玉米秆……

记得那年是1976年秋的一天,张小兰的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是学校民办教师,都到公社开会——庆祝粉碎“四人帮”!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上学,家中锁门。这天,生产队给他家分来两车玉米秆,卸在了墙外,被牛给咬碎;被小孩翻找玉米棒拆散,搞得稀巴乱。她的父母回来气得哭笑不得。这时,天空乌云密布,再不抓紧时间把玉米秆重新捆好上垛,第二天就不好收拾了。这一年烧什么呀……

这一切,被刚放学路过的赵本山看在眼里。二话没说,他从家里扛来几捆高粱秆当捆腰,弯下身将散乱的玉米秆拢好重新上捆。张小兰和她父亲走过来跟赵本山一起忙活。母亲很有眼利见,打发两个小女去买菜,自己到厨房忙活起来。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只听“唰,唰”地干活声响个不停。赵本山干得麻利快;张小兰忙中出错,手被秫秆划破流血,突然一声叫……“小兰,怎么了!”赵本山说着跑了过去,可是,父亲已把小兰拉进屋里去处置。

不一会,张小兰和父亲从屋里扯出一盏大电灯泡来。大家正干得起劲,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坏了!要下雨了,玉米秆上垛也要捂得发霉糟乱……怎么办……”

赵本山想起个抢时间的办法来,让张小兰用长把叉子把捆好的玉米秆挑起来,由赵本山登上垛一捆捆地往高码,张叔把地面剩下的捆好,最后再挑到垛顶,即便是被雨淋湿了也便于通风。

这一番安排,让张小兰对本山心生佩服,他还真是粗中有细,挺能调动的。

张叔叔捆完就进屋了。张小兰和赵本山二人忙着码垛。这时,豆大的雨点洒下来,越下越密,很快地两人被浇个透心凉。此时,赵本山却在暗喜,何不乘机搞出点节目来!

于是,他很快地在背风处码出个凹窝来,轻轻地唤张小兰上来躲猫猫,以免着凉感冒。张小兰毕竟不再是孩童时代了,她回头望望屋里,灯下二老都在厨房忙活着,似乎并不知道外面下大雨了。她迟疑半天,还是赵本山伸出长臂把她拉了上来。两人挤在凹窝里避雨,相互取暖,都别有一番感受。

张小兰不时地伸出脑袋往屋里瞧,“怕什么?小时候咱们还一起去东河泡子洗过澡呢……”张小兰用力地掐他,他只是嘿嘿地笑。

突然间,房门被推开,大团地热气扑了出来。屋里人这才知道外面下着大雨。张婶披块尼龙布跑了出来:“兰子,山子,快到屋里吃饭吧!这孩子,下这么大的雨也不进屋避一会。”

热气腾腾的大馒头端上了桌,菜是猪肉炖白菜粉。赵本山笑着说:“还是张叔吃红本的好,每月都能吃到大米白面。”“那就多吃点吧!”张婶为他搛菜。

看到赵本山大口大口吃得香,张小兰心里也好笑。一不留神,赵本山与张小兰的目光相撞,张小兰一面撇嘴一面用食指尖戳动嘴巴以示臭呸他,赵本山挤眉弄眼……却被张叔看得清楚,赵本山憋得满脸涨红,满口的饭菜咽不下吐不出……

赵本山回想起来那些趣事也好笑:“其实,我们那时候都挺单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好感是正常现象,倒不是要怎么样,就是乐意跟她在一起,时刻在想,见了就高兴。”

倾尽豆包,为了“夏令营”同行

赵本山也很清楚,他对张小兰的好感,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幻。因为在那个时候,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人,去追求一个驰名的校花岂不是开玩笑?同时,那时候的城乡差别非常之大,做父母的谁愿意把女儿嫁给农村的穷光蛋呢?农民是务实的,让他们有多高的眼光去看问题是很不现实的。

尽管如此,赵本山从未选择放弃!

1977年夏——迎来了他中学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沈阳市与开原县准备联手搞一次“夏令营互动”活动。以文艺演出形式相互融进,体验生活,增进和友谊,每所中学给两个名额。

在“五•一”期间,赵本山与张小兰演出的表演唱《逛花灯》大受欢迎,一时间校园人人学唱。于是,学校准备先派他俩代表学校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这个表演唱是赵本山的盲人二叔传承给他的。于是,他就带着张小兰再去拜师学习,二叔多才多艺,给他俩排练得精彩无比,学校领导检查之后顺利通过,并鼓励他俩这次要为开原县争光!可就在出发之前接到通知,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每人必须带上100个粘豆包,作为到沈阳参加结对子活动时,在对方同学家中吃住的伙食“入股”(共7天)

这下可急坏了张小兰,她家吃“红本”,家中没有黄米也从不做豆包……张小兰哭了……

赵本山得知了情况,像兄长似的安慰她:“别哭!天大的困难有我替你扛着!”接下来,赵本山就到亲戚家转了一圈,加上自家的凑上了200个粘豆包,捧给张小兰看,她高兴得蹦了起来。二人打起背包,手拉着手踏着歌声,兴高采烈地随队出发了。

夏令营的活动紧张而有趣。他俩把“一对一”(一个农村学生对一个城市学生)私下变通成合二为一。四个人一起既热闹,赵本山又便于与张小兰多多接触……

最难忘的一幕当是到公园二人划船。那次赵本山把嘴都乐到耳丫上了。开始两人边摇船边拉歌唱,待小舟划过了湖心的一架拱桥,荡到了荷花深处,竟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桨,贴近了距离说起了悄悄话……

“一晃快要毕业了。而今你都18岁了,我大你一岁。回想起我们从小到大,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一起,密不可分。可是,你知道吗?我对你有好感,你感觉到没有?当然不同于小时候……”赵本山直奔主题。

“能不感觉到吗?正像你所说的,我们从小就在一起不分彼此,大了反而觉得不自在了。”

“那么,小兰,现在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一、一个不便于启齿的重大问题……”他在试探着。

张小兰推了他一把:“有话就直说,怎么还结巴了。”“就是咱们班长……”“班长他怎么啦?”“他跟你是不是……”赵本山侧过脸去,打出两个食指尖相撞的手势。“嗐!这怎么可能哪?”张小兰大声叫。

“本山哥这么多年来,我的性格你还不了解吗?我身为学生干部,开会、研究工作都是很正常的啊。而且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小兰,你说得轻巧,可我看在眼里就心里犯堵。我知道,自己家穷人长得不好看,没有竞争能力。可是,也有我的优势……”赵本山边说边看着她。

“本山哥,你不要自卑,这些都不重要,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真的,你关心我疼爱我胜过亲哥哥。”

张小兰收敛起笑容,拉过赵本山的手,慢慢地说:“山哥,其实,有些话我早想跟你说清楚,只是找不到适当的时候。”赵本山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紧紧地握着她的手。

“本山哥,其实,我根本不存在选择的权利。父亲是一家之主,他早就为我的一切做了安排,中学毕业后,就让我到沈阳的姑姑家,以后找一个军官,转业兵或者是个国营工人。彻底跳出农家门,过上住高楼吃细粮的幸福生活……”这时,周围死一般地沉寂。半天,赵本山默默地点头,说:“是呀,父命不可违。都市生活,城市户口都是十分诱人的。城里的一个瘸子一个傻子可以娶上一个农村的漂亮姑娘——眼睁睁地一朵鲜花往牛粪上插,还争先恐后的!不管怎么说,我这个当哥哥的会祝福你永远幸福的!”

二人起身,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一叶小舟躲在花丛中,一对初恋留下了难忘的定格。

两个月后,张小兰突然从校园里蒸发了,连毕业合影都来不及瞧,她的走,让赵本山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也停滞了,他不想去打探她的走向和信息,这是对她的最好祝愿。

半个月后,突然接到了乡里转给赵本山的电话,他跑步赶去。电话中她问他毕业后在做什么?向往的艺术之路怎样了……关于她自己只说是到了大城市生活孤独又陌生,给姑姑看家,整天“圈养”像颗棋子,等候命运的摆布……

难忘初恋,30年后感慨颇多

不曾想,自从那次电话后,张小兰杳无音信了,赵本山虽然与她的父母常碰面,只是礼节性地问候。既然人家只字不提张小兰,更不便多问。倒是十里八村传说得沸沸扬扬,版本多多,什么张小兰当上了官太太,住别墅,出进前呼后拥……

1985年秋的一天,屈指算该是张小兰离开家的第8个年头,莲花乡突然沸腾起来——张小兰衣锦荣归了!穿戴名牌,大包小裹拉一车……

那时,赵本山在开原县艺术团,也听说了张小兰回来的消息,心情很是不平静。正犹豫间,张小兰的电话打到团里了,说她已回来三天了,很想见见他。

当天晚上,张小兰来到赵本山家。8年的岁月沧桑,让他们彼此对视良久,变化都不小,赵本山给她介绍了媳妇和3岁的女儿。张小兰祝贺他又再三表示歉意,她说回来这几天先回敬父老乡亲,亲友拜访,都完事了,唯独还有一车的话想与本山哥私下谈谈。

第二天上午,张小兰与赵本山在开原老城饭店会面。“听说小兰这些年在沈阳过得有滋有味。我到沈阳演出想看看你都找不到大门。”

张小兰低头无语。半天欲语泪先流。“本山哥,让你见笑,8年了我还没长大……”说着,又是止不住一汪泪水。赵本山掏出手帕给她拭泪:“别激动,还是那句话,天大的事有哥替你扛着。”

“本山哥,这些年来,心里话与亲人甚至与父母都无法开口,怕为我失望替我伤心,怕乡里人瞧不起我。我要努力地忍着,装着,其实,我表面像个城里享福的女人,其实是个欲哭无泪,潦倒不堪的离婚女人。我内心无限惆怅,便有千种委屈,又与何人倾诉……本山哥,父亲为我绘制的生活美景实际上变成了画饼充饥。父亲有心脏病,我说出真情怕他会……”

“你说了半天,没听懂你是什么意思?”“让我直说吧,7年前,在沈阳嫁给了一个国营厂矿的工人。渐渐地,发现两人话不投机,感情不和,乃至吵吵闹闹,最后实在无不忍受。无奈,我抱着孩子找份幼儿园保姆工作出去单过。他找上门来纠缠不休,我提出离婚,他坚决不离,让我生不如死。我找过妇联及相关单位都没管用。痛苦挣扎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到去找本山哥,可又缺乏勇气……

可是,我不向命运低头,报考了辽宁大学中文函授学习,忍受着单亲生活招来的种种目光与艰辛,四年后拿下大专文凭,找到市郊区一所中学当教师。我领着孩子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我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一个月前,终于与男方离婚了,自由了!”张小兰一口气把心里的话和盘托出。

“总算听明白了你的不幸遭遇。对此,我也没有经验,提出两点参考意见:一、必须把实情告知父母,不然后果更糟。二、重新振作起来,遇有适当的再婚。不过,这次一定要自己做主!”

1991年,张小兰与赵本山再次邂逅。张小兰依然是单身,恰巧赵本山也刚刚走出围城。于是,曾有人出面想成全他俩的好事。

赵本山认为:结婚意味着责任,离婚更需要责任。何况他的家庭相对比较脆弱。赵本山基本上净身出户,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时刻惦记着这个家。他表示要全力打拼一番事业,起码五年之内不会考虑再婚!

传统二人转剧目《回杯记》,张廷秀和王兰英的故事唱得感人落泪,很受欢迎。但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上演的可并不都是这样理想的结局。张小兰的父母没有发现赵本山头上的“朝王伞”,错过了这段好姻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赵本山当年真的娶了个意中人,过了“美满”生活的话,那恐怕就没有他的今天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2008年秋,赵本山的女儿结婚了。张小兰赶来祝贺。自然,赵本山与张小兰免不了要单独邂逅。张小兰不无感慨地说:想当年,我嫁到了城里,成了城里人,一心向往美好。山哥直到现在还仍然像惦记自己的姐妹似的惦记着我,当我有困难的时候给帮助,资助我的女儿出国。现在我已经人过中年,像很多人一样过着小市民的日子。变成了一个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的中年妇女,已经很难看到当年的影子,令人欣慰的是,有困难打电话找到本山哥,他都会像对待妹妹那样,对待我。

“假设我们不是生在农村,而是生在城里;假设我们考上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想张小兰也不应该是今天的样子,她本来是个很优秀的人。人的命运就像种庄稼一样,如果你长在了垄台上,即便是颗不咋样的苗也得留着;而如果你长在了垄沟里,就是长得再好,也得被铲掉。问题是,长在什么地方并不是苗自己能决定的。”赵本山说得意味深长。

一个人的初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如果那算得上初恋的话。它在赵本山的内心里留下的,是一种甜甜的,淡淡的,略带点酸涩的记忆。

猜你喜欢

本山玉米秆赵本山
婚恋大事不决怎么办?问本山大叔啊
马本山寻枪记(小说节选)
基于图像识别的田间玉米秆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玉米秆小制作
——时装模特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玉米秆书法赏析
玉米秆书法赏析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
春晚大餐与本山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