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逛美国画廊点滴记
2009-11-03刘文潞
刘文潞
今年上半年,趁到美国哥哥家探亲的机会,我拜访了年轻时一起学艺的朋友徐龙华。在他和他一些画家朋友的引领下,我得以看到不少美国普通艺术家的活动和他们的画廊,也体会到在艺术本身背后的由艺术带来的一些美好。
徐龙华到美国二十多年,打开了一番天地,设计了多个大型雕塑矗立在那里,是颇有名气的美籍华人艺术家。他为美国总统克林顿家乡温泉城做的雕塑落成,收到总统的亲笔祝贺信,总统母亲也参加剪彩典礼。如此礼遇,在美国的华人艺术家圈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到美国是二月底,适逢“纽约2009年世界艺术博览会”开幕,我的美国画家朋友terry参展了。展馆设在纽约34街的贾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开展那天,纽约的摩天大楼被寒冬的风雪包裹着,下车后踩着咔嚓的雪匆匆闪入会议中心的玻璃门,顿时一股暖气扑面而来,门内温暖如春。展馆煞是宽敞明亮,同一楼面按地形的走势,整齐地排列着几百个展位,虽很密集,但有条不紊,每个展位的指示牌很清楚,只要留心记一下,是不会走迷失的。
我在展馆逗留的几天,有一个感觉是,美国的经济危机真的很快影响到艺术市场,但没有影响到纽约人的艺术热情。馆内人流最多的是周六和周日,我看到参观者摩肩接踵而至,不只中年青年,还有不少拄着拐杖的老人,和好多推着童车的母亲。他们不同肤色代表着不同人种。服装更是特异,有的夸张得像穿戏装,看得出是配合艺术活动特意挑选的款式。人们穿梭于各展位间,很多人对感兴趣的画驻足细赏,不舍得离去;个别人会几次回头与画家商讨价格,但最终成交的寥寥无几。我恰巧遇到朋友terry展位对面是上大美院老校友的展位,他的作品是中幅大小的黑白高调风景照片,有桂林山水和云南傣族风光等,一看就是那种“民族就是世界”的受美国人喜欢的作品。他坦然地说,历年来他的摄影不比别人的画销量差,但今年明显不好,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参展的艺术家虽然无奈于购买力低下,但他们大都尽职地热情与观赏者交流。我看到一位女画家在她的不大的空间摆开画具,即兴创作。更有旁边像是她儿子的十来岁小男孩也架起画板起劲表演,引来很多参观者驻足欣赏。那里成了展馆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诺大规模的展馆,不乏人们休闲交谈的场所,美国人的咖啡和奖食与他们的艺术活动密不可分。展馆内周围一圈是咖啡座和各式快餐座,三五成组在那里边喝边聊的很多。美国朋友当然免不了请我品尝一下地道的美国快餐:大盆的各种口味集合的各种形状的奶酪外加一窜葡萄和一块烤面包。从未一口气吃这么多奶酪,很过穗。环视周围,几乎座无虚席。
尽管经济危机给“艺博会”带来一些不同,美国人绝对还是酷爱艺术的群体。大冬天顶着风雪驾车赶来,像过节般欢欣,这些活动像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纽约的画廊之多是世界闻名的,由于时间有限,朋友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MOMA现代艺术中心”两个馆。其中最震撼我的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陈列着数十件中国古代精美大石雕,都是佛像,造型雄伟美丽,表情姿态和谐舒适,雕刻技法精湛,着实让我感动!实话说,我在国内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哪怕在印刷品上也没看到过。叹为观止的古代精品不在中国,而静静伫立在美国,“不准拍照”,“不准抚摸”……我禁不住问美国朋友:你们怎么会拥有这些?朋友回答说:美国花钱从欧州买来的。我无语。
在美国的半年我最多时间住在哥哥家。哥哥任教的迈阿密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有艺术系,但规模较小,说是音乐系一幢楼,美术系一幢楼而已。他带我去转转,特意关照不要大声说话,会有学生在上课。
美术系教学楼我远远就认出了,标志很清楚,大门外的广场上安置了一个很特殊的抽象雕塑。在一楼转了一圈,很安静,没看到人,从玻璃窗外发现有一个大房间有不少陈列架,我迫不及待推门进去,原来是制陶工作室。里边四五个女生不同肤色,专注在那里做着类似陶瓷拉呸的事。我问她们可以进来看看吗?看到我这个外国妇女突然间入,姑娘们惊讶了两秒钟,随即礼貌地跟我打起招呼。我扫了一眼陈列架,马上有点扫兴。因为那里的陶瓷习作品虽有世界多民族的特色,像罗马的,墨西哥的,但都不及东方陶瓷的造型好看。也许下学期他们有东方陶瓷课程,也许他们应该到中国来留学。
走到二楼,一个教室里男生正在布置他自己的硕士生毕业作品展。看他用直线和色彩表现的干干净净的像建筑又像机器的东西,我认定他是学建筑或是学工业设计的。经哥哥翻译,才知道他就是绘画系的。他的画选择了现在这样的表现风格,既不是水彩,也不是油画,看得出他们的思路很开阔,所画作品时代感很强。这使我感到美国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
我在走廊里张望着,发现有个小房间里一个男子在做雕塑,看上去像青年教师。经同意后走近看他的作品。塑造的都是漫画人物,动态和脸部造型夸张得像好莱坞动画片里的样子,有的还半兽半人。他的作品个人风格非常明显,所有的都上了彩。我问他是否是为客户定做的,他说不是,这些都是他作为雕塑系研究生的作业,没有人订货。
我后来知道,这些美术研究生两年毕业后自己解决工作问题,大多数会进中学做美术老师,也有做职业艺术家的。
温泉城是美国南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城。我第一次见到它时禁不住叹到:哇,西湖哎!被绿树掩隐的幢幢小洋楼,雅致,清幽。那里更著名的是地底下源源不断往上冒的温泉水,能看到不少泉眼冒着热气。我不光是游客,还想了解这里的美术朋友们的情况。我问,你家的画廊在哪里?得到了惊喜的回答:这里有一条画廊街。自然美加艺术美!我急于去看看怎么个美法。徐龙华介绍说,每个月第一周的周末晚上,温泉城画廊街有惯例的“画廊巡展”,坚持二十年了。时隔两天,我便有幸参加到今年四月的画廊巡展。
画廊街位于温泉城市中心一条主要商业街的一边,城市不大,商铺楼也不高,连贯着各种各样欧式建筑。商铺不光是画廊,也有穿插着服装店,钟表店等卖其他东西的,但以卖画的居多。朋友的画廊叫“美国徐氏国际画廊”,在画廊街一幢四层楼的底楼。那天下午,徐龙华夫妇和他们念高中的女儿就开始准备起来。清洁了画廊内陈设,那里约三四百平米大小,艺术品摆的挂的满满当当,其中有些是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都配有作者简历和作品简介。更多的是徐龙华自己的油画和雕塑。因为是中国人开的画廊,他们还摆设了杭州绸伞,真丝睡袍等。画廊预先准备了点心,是一大盆奶油曲奇,一大罐橙汁外加足够的冰块,这些都是给来画廊的顾客们自由品尝的。后来我知道好多画廊都会准备,我在朋友lind的画廊吃到她自制的巧克力蛋糕,很黑很香。
下午五点左右顾客开始多起来,进来的客人很多是熟客,他们会逗留久些,与主人攀谈一会,看看有哪些新作,讨论一下价格。主人有时会同意一些老朋友顾客先把画带回去挂,等以后方便时候再付钱的。
大约六,七点钟以后,街灯打开了,整条街越来越热闹,人流涌动起来,穿梭于各画廊间。这时我看见徐氏画廊走进两位绅
士模样的七八十岁的老年夫妇,他们衣着整齐,男的带了领结。与主人打了招呼后自然地坐在大门两边高凳上,遇到每个来客,他们一定礼貌地招呼:“wellcome”;凡是有人出门,他们也会点头示意。我好奇地问朋友“这两人是谁,”朋友介绍说,是一位退了休的律师和他的太太,他们每逢画廊巡展都会来这里做自愿者,已经坚持好久了。听了此番话,我对两位老人产生了特殊的敬意,他们让我看到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和他们对艺术的热忱。
那天晚上我到其他画廊转了转,美国是一个艺术家充分自由发挥的地方,各个画廊的作品有其鲜明的独特风格,他们不喜欢跟别人雷同,连装潢布置也是越个性越好,绝大多数是西方风格,有些很前卫。女画家朋友lind的画廊布置得有些不同,有女人味,简浩,高雅。画都挂在四面墙上,中间空地摆放了一套由她精心挑选的中国古代风格和西方风格相结合的木质沙发椅和茶几,雕花特别有精致,沙发布质地和花纹是西方传统风格的,结合得很协调,我很喜欢她的审美眼光。后来在她家的一次派对中,我欣赏到她不仅有一手好画,还是一个出色的装潢设计师,上千平米十分高雅的室内布置和美丽花园都出自她本人设计。我认定她是有天赋的美术多面手,但朋友告诉我,“她是学音乐的,美术是她的爱好。”
温泉城艺术家的美术活动形式多样,有时是公益性的。一天晚饭后,我们来到女画家carole的画室,她那里正在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派对。推门进去,室内有二三十人,好多是老面孔,城里的艺术家和美术界工作者,还有他们各界的朋友。吸引我的是,三个爵士乐手表情十足地坐在中间演奏萨克司管和吉他等乐器,他们伴随节奏摇摆着身体,脸部很投入的变换表情,加之黑人的强烈脸部特征,是很有视觉感染力的场面。音乐声中,四五位画家围绕着乐手画速写,每个画家所用材料都不同,钢笔、色粉笔、水彩、炭精条都有,还有画成只有直线和方块构成的抽象画的。画家出手很快,画完一张又换纸再画。旁边有人会收起他们的速写,用夹子夹到室内悬空的绳上,我进屋时已经挂了近十张了。画室两头有一些长凳,二十几个人坐在那里观赏着。朋友说,这些人会挑选一些速写买回去,大约五十美元一张画。卖画所得的钱作为慈善活动基金。
在温泉城,我有幸重逢去年九月来浦东参加画展的美国教授John,他教雕塑几十年,现已退休。我赶紧抓住机会请教他,便将在朋友家闲时捏的泥稿拿给他指点。John很热衷于给学生上课,会直接拿起工具在我的泥稿上面指指划划,并认真地要跟我阐述什么。当我不能听懂他说的大部分英语时,他急切地嚷着:“teriiblel”“teriible!”“you must study inglish hard”。我的作品得到他的鼓励和认可,我感觉比以前更有信心了。
徐龙华夫妇生活在温泉城二十年,他们谦虚地说,这里是乡下小地方。但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不舍得离开。我也深深留恋这块土地和这里热爱艺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