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商代人物雕塑上的纹饰以及其独特的造型观

2009-11-03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3期
关键词:文身纹饰服饰

刘 敏

当翻看王子云的《中国雕塑史》图册时,一个疑问不禁在我脑中产生,那就是:已熟习了西方人体造型艺术的我竟在《中国雕塑史》中找不到几件像样的裸体人体雕塑,其中大多为着衣人体。一般的解释是由于礼教的原因,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曾有经常使用偶像进行巫蛊活动的习俗,因而忌讳使用偶像。

但是如果光从这些方面解释,总有些片面化与理论化。从另一方面看,中国早期(先秦时期)的造型艺术好似更注重纹饰的刻画,不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是玉器的雕饰,以及其后商周青铜纹样、战国的漆饰等,其上大多描绘纹饰。随着历史演变,纹饰从简易走向了无比繁复,当时的艺人们好似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对于纹饰的描绘,并形成体系,甚至以一种近似于模式化的方式运用于不同题材造型的处理,无论是人物还是其它题材的造型。而以往论述中国早期雕塑的书中当论及到三维造型上的纹饰时,大多把其列为装饰范畴,或只论述到属浮雕与浅刻技法,完全是与造型本身脱离地谈问题。为何作为平面的纹饰对于中国早期雕塑如此重要呢?纹饰对于人物造型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因为这些纹饰虽用近似于平面的方式出现,但却不是符号,而是与三维造型合一,共同塑造体积。下面将对此问题作一系列的论述。

一商代人物造型上的纹饰

商代殷虚的发掘者李济先生说:“殷商时代已有成熟的立体雕刻与塑像。”商代殷虚妇好墓出土了几件玉人雕像,制作十分精美。其中有一件跽坐式玉人雕像,其尺寸较小,高度不超过10公分。且从外部看这件玉人造型单纯,整体浑扑,好似一块整玉一般,造型结构几乎用大块面完整的形切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完整的造型上以阴刻的方式刻画有精细的纹饰,通过线描图,就可清晰地了解到在这尊虽然只有7—8公分大小的雕塑造型上竟浅刻着有规律的纹饰,几乎是布满全身,这表现的是服饰纹,但也可能是纹身。抛开这些,下面先对这些纹饰做一下论述。

玉人雕塑上的纹饰虽然精细繁复,但却十分规则,几乎呈对称性地分布于玉人的手臂、背部、臀部与腿部,其背部纹饰为勾云纹。四条蛇纹分别呈对称状分布于人物的手臂与腿部。

相似的处理出现在另一件出土于湖南的商代晚期青铜器——虎食人卣。人物身上布满云纹,臀部至腿部对称性分布两条蛇纹。

这些实例好像在出示一个现象:当时的艺人们好似在通过“人”这个媒介展示某些特定的纹饰。

其实商代这种由云纹刻绘于人物身体的形式,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中已初见端傀。图三为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刻纹,其上充满旋状的云纹,除脸部以外,填满横直线与卷云纹,将阴刻和浮雕技法巧妙结合,有学者把这些纹饰归纳为主体纹、装饰纹和地纹,通过这三重结合的装饰手法达到对于造型的处理。这说明此种处理方式由来已久,这种在人物身上刻画纹饰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处理方式。

二两种处理方式

1文身

商代玉人的这种刻绘方式不由得使人想到文身艺术。在早期人类学考古中,文身是一个重要的人体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文身是与图腾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作为神灵象征的文身图案,也有避邪的作用。故而一些古文献中皆有此类描述: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淮南子·原道训》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断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文身,刻画气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

“文”字在甲骨文中的本义就是指在胸前刻的花纹。由此可知,文的来源既是文字的定义,也是某种纹饰的描绘。在我国上古时期,“文”与“纹”是相通的。“纹”除了当今认为的装饰作用,还是一种表意的现象。人们在通过对自身的描绘,一方面在向外界传达着信息,另一方面也在接受着大自然给自身的影响,使自身与外界通过“文”来达到互通。

2服饰

另一种方式为服饰。当人类发明了衣服,而衣服又遮蔽了文身时,进而转化为衣服上的纹饰,这种推想应该也是可行的。在妇好墓出土的这些人物雕塑,其上的纹饰除了文身之外,还是一种服饰的花纹描绘。中国的织绣工艺是世界闻名的,古罗马人就对汉代的织绣品痴迷无比。从新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已经运用纺轮进行纹饰的编制,发展到汉代,织绣工艺达到顶峰。汉武帝时专设有“织室”,进行织绣工作的艺人达上万。图四为汉代马王堆出土乘云绣。其上充满翻卷的勾云纹饰,并在其间有若隐若现的凤鸟头纹,好似有许多的凤鸟乘着云气在空中邀翔,充满韵律感与飞动感,精美绝伦。当时的贵族就穿着这样美丽的服装。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有一位老妇形象,据专家推断为墓主人本人,她身着绣满纹饰的华服。其上的纹饰大多为卷状云纹,只是比前期表现得更加自由,大大小小如花瓣一般布满墓主人所穿的长袍式深衣。

三精神世界

其实人物上所刻画的纹饰,不论是文身,还是服饰图案,都是一种覆盖人体的形式,是一种掩盖本体,使本题产生形体与性质变化的方式。这一方面是人类早期对于自然的模仿与美化自身的情节,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希求通过某种媒介达到某种精神需求。

商周青铜器上的纹样实际上是当时巫觋通天的一项工具。张光直在《青铜挥尘》一书中通过对于“虎食人”以往论点的分析,说明这件名为“虎吞人卣”其实是人在通过虎张大嘴后所形成的风来达到沟通天地,甚至升天的行为。并引用徐整《五运历年记》所记的“气成风云”来说明,这个“气成风云”似乎也恰恰说明了为何人物身上布满云纹了。张光直先生还在书中引用《山海经》和《楚辞》中提到的“二龙”或“乘两龙”,提出龙是巫觋宾天常用的标准配备。这也正说明了为何这些人物造型上都配有蛇纹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龙纹)当时的制作者是在用三维造型结合近似于平面地浅刻纹饰的方式来充分表达其脑海中的生动画面。而妇好墓出土的玉人雕塑,其与纹饰的结合,所表现的意图也应是如此。

这种处理手法由来已久,自新石器时代,先人们认为,龙、虎、鹿、凤等动物,具有沟通幽明的能力,巫师作法时常以它们充当助手。这种结合甚至在后世的帛画作品中也有体现。图六为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帛画线描,表现的是墓主人在龙与凤鸟等祥瑞动物的导引下邀游天国。而墓主人身着带有云纹装饰的服装。其中运用不同于雕塑的形式,把各个物体分离描绘,但所用造型本原与意图没变。这也就能清楚后世皇室服饰上龙纹与云纹结合的形式由来。

这种纹饰与造型的结合,并不只是一种装饰,而是在默默地表达先民们脑中一幅生动的理想画面。

四结语

纹饰在三维造型中并不只是依附性的,它是中国早期雕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原本的母题意义得以无限的延伸,好似一个隐性的通道,把人带往他们的精神世界。仔细体悟,是可以从中获取无限的畅想的。

猜你喜欢

文身纹饰服饰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文身
限制“文身自由”是对未成年人的必要保护
猜朝代
我文身,但我是个好女孩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