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嵌台屏《伯牙骨鼓琴图》
2009-11-03
“伯牙鼓琴”是我国古代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秦《吕氏春秋》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南宋画家王振朋取此传说作《伯牙鼓琴图》,成其传世不多之作之一。画面上伯牙专著操琴、钟子期凝神听琴,作为次要人物的三名童子中伯牙的侍童,似乎已听懂琴声,非常专著;而钟子期身后的两个童子,好像没有音乐的修养,对琴声漠然置之,只管左顾右盼。每个人物情态不一,神色刻画得细腻入微,非常生动。画作者巧妙地运用这无形的琴声来调动画面,借用三个童子在优雅琴声中的不同反应,村托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用琴声传递感情和互为“知音”的友谊。画作在描述人物心理状态上极为成功,体现了王振朋人物画技巧上的高超本领。《伯牙鼓琴图》在技法上传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技艺,特别是北宋李公麟的画法,线条流利纯熟,挺拔且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缓急、粗细顿挫的变化,而在一些部分,如衣帽、石块上则略作淡墨渲染和皴擦。使本以线条为主的画面在局部上有了些许变化,产生了不单调的效果,使画面既有变化又含蓄,既明快又不单调。画卷曾由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收藏(收藏印文为“皇姊图书”),清乾隆时入内府,画上有“乾隆御览之宝”、“养心殿签藏宝”等印章。骨嵌《伯牙鼓琴图》作者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漆器工艺师石从兰为此画感动,以三十余年专业经验潜心再创作,充分运用传统漆器骨嵌工艺,精选骨料,动用一年余时间细腻雕琢,以还原原作精髓,传达出了原画的高贵气息。作品中细润的刻工,展现了优秀的传统精湛手工技艺;加之精选骨料的淡雅骨色。两者恰如其分结合,完整烘托出中国文人画特有的优雅气质。整件作品大气、雅致+有着传统工艺特殊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