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分兵
2009-11-02郭若冰杨树旗
郭若冰 杨树旗
中日战争进入第2个年头,随着华北、华东大地的相继陷落,武汉就像个秋后熟透了的果子,孤零零地悬挂着,随时都可能落向地面。贪婪的日本人垂涎它。是想把这颗肥大的硕果揣入腰间,再给中国一次重击;中国人关注它,是想抵住外来强盗的暴虐,保护已经越来越少的果实。
觊觎武汉,日军制定战略方针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侵占南京后,即开始研究进攻武汉。徐州会战结束,日本认为进攻武汉的条件已经成熟。1938年6月15日,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决心集中大军进行一次规模空前的大进攻,以攻占蒋介石在中原的大本营武汉。
武汉,当年人们更多地称它为汉口。其实,它是由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隔江鼎立而成。长江无所顾忌地从城中穿流而过,把武昌孤零零地划在了江南岸。这里,机关楼堂、要员豪宅云集,名胜古迹遍地,在青翠的珞珈山、碧绿的东湖水和一片片优雅宜人的景区映衬下,透着一个政治枢纽不同凡响的气度。江北汉口,则以其繁华、喧闹而名噪天下。作为旧中国的大商埠,其名气仅在上海之下,因而紧紧地吸引着南来北往过客的目光。龟山脚下的汉阳,同样不同凡响。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火城,云集了旧中国军火工业的精华。“汉阳造”就是今天提起来,人们也不陌生。事实上,当时国民党军手中的枪炮弹药,除了进口的,其余大部分都是从这里运往前线的。
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方针是:华北、华东日军在追击从徐州突围的中国军队主力时,在行进中转进并展开为武汉会战。即华中派遣军以1个军的兵力沿长江由东向西仰攻武汉,华中派遣军主力沿淮河由东向西推进;华北方面军在攻占郑州之后转锋南下,与华中派遣军主力合攻武汉。其总的战略意图是“以两军主力由北方席卷汉口”。
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根据大本营的战略意图,以一部兵力配合海军舰队,从长江水路进攻,另一部兵力(参加徐州会战的日军南路兵团)尾随从徐州突围的中国军队,向淮河流域的蚌埠地区追击(集结)。华北方面军主力第2军,则从徐州附近掉头,沿陇海铁路南侧向郑州方向扑来。
举世瞩目的中日武汉会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部署会战,蒋介石南北战场调兵遣将
6月中旬,蒋介石在汉口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武汉会战的战略方针。
军委会会议室里,蒋介石端坐在宽大的地图前独自出神。两个月前,还是在这里,他曾组织了武汉会战军事准备会。过去的几次大战,他都失败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战场上发现,委员长的胃口倒是不小,可就是战前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在战场上根本行不通。仗一打响,不是主要方向被日军突破,就是友邻先自溃败,反击、合围到头来都是一场虚梦。手下几十万精兵的牺牲使蒋介石意识到,他的人海战术需要空间,需要巨大的周旋空间。蒋介石盯着地图上的武汉,发现这是块被湖沼江河紧紧拥抱的死地,可再往别处看,他的心胸不禁豁然开朗起来。
苦思数日,四下征询,蒋委员长终于在军委会上得意地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武汉三镇必须守卫,惟守卫的不易。武汉近郊,尤其城北根本无险可守。而城区又被长江隔断,城外遍布湖沼,绝非久战之地。那么,武汉如何守卫呢?我想请诸位把眼光放远些。东北遥望潜山、太湖,北面不要错过双门关、武胜关诸险。事实上,武汉外围之幕阜山、大别山和长江,乃我最佳之天然屏障。”
蒋介石停下来,喝了口水,看了看众人的反应。远道而来的李宗仁、薛岳和张发奎等将,闻言长吁一口气,绷紧的脸上终于现出一丝笑容。这笑是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笑。到会的大部分将领都在上海吃过地域狭窄、优势兵力变密集轰击目标的苦头。会前,人人都怕“高明”而固执的委员长再来个死守武汉城的计划。
会场一下轻松了许多,有人窃窃私语。蒋介石像是受到了鼓舞,更加神采飞扬。接着,他又滔滔不绝地说:“诸位可以设想,如果我军据三镇而战,则战火势必殃及城区,武汉之政治、经济重地必失。被围城中,我军犹如瓮中之鳖。南京教训前尤未远,切不可忘记!所以武汉要战。就必须战于远方。概括之,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乃上策。”
此次军事会议,经过认真回顾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两军交战的各次大的战役,分析了敌我兵力和作战方针,从而确定了中国军队进行武汉会战的作战指导方针:
“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争,妨碍长江下游的航运,牵制和消耗敌人;另外。支援马当要塞,在鄱阳湖以东迎战敌人,阻止他们溯攻九江;在武汉外围布置主力军,利用鄱阳湖及大别山的地障与长江两岸的丘陵湖沼作持久战,特别把重点放在外翼,争取行动上的自由。预期可与日军的主力作战4~6个月,消耗敌人,粉碎他们的继续攻势。”
总的作战指导方针确定之后,蒋介石立即调兵遣将,部署会战。由于日军主力从长江东面而来,蒋介石则以长江为界,将中国军队划分为南北两个大战场。
江南战场,以27军为主力,由武汉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兼新成立的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主力配置于武汉以西的长江南岸防线。南岸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因此是武汉会战的主战场。
江北战场,以23军为主力,由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主力配置于大别山西北面的信阳、商城地区;另将一部兵力配置在大别山以西的长江北岸一线。
保卫武汉的具体军事部署是:
第一部分是守黄河的,第1战区用一部兵力防守黄河及在豫东、鲁西和豫北游击,把主力用在确山、汜水之线,置重点于禹县附近,相机转移攻势,并用一部分兵力在前方诸要点迟滞敌人;但需另有一部分兵力集结在泌阳附近,作为战区预备队。
第二部分是阻敌西进的,第5战区在逐次抵抗后,淮北兵团集结在商城附近,准备侧击向西南突进的敌人;淮南兵团派一部分兵力集结在舒城、桐城、霍山和六安等地,阻止向西进攻的敌人;另派一部分兵力固守安庆、无为和庐江等地,准备侧击沿长江西进的敌人。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均须确保大别山根据,地的苏北,并向津浦路南段游击。
第三部分是江防的,第3战区应速整备江防。尤其在东流和马当间备战,阻止敌人登陆,或援助安庆方面的战事。派地方兵团及民工在杭甬与浙赣两铁路、杭徽及京赣各公路附近构筑工事,同时在上述各交通线上集结适当兵力,随时攻击敌人。
第四部分是城防的,武汉卫戍区司令把主力放在广济、平靖关之线的主阵地上,置重点于武胜关、麻城和广济各公路附近,相机转移攻势;并派一部分兵力在信阳、罗山和宿松各要点与第5战区协力消耗敌人。第1兵团总司令部薛岳的6个师担任江防,置重兵于马当,逼近敌人的主力在鄱阳湖以东作战。武汉
城防用8个师。
第五部分是守平汉路的,豫鄂边区总司令汤恩伯在随县、襄樊和南阳间地区集结,准备侧击由平汉路南下的敌人,帮助武汉卫戍区司令部作战。敌人如由陇海路向西或向南突进时,则派有力的部队协助第1战区作战。
此外,空军集中在汉口及南昌机场,昼夜轰炸长江中的敌舰,并袭击南京、芜湖和安庆一带沿江的日军机场。海军防守马当、湖口、田家镇和葛店等沿江要塞,适时布放机雷与漂雷,防止敌舰西进。
蒋介石倾其空军全部战力,计战斗轰炸机100余架,全部投入会战。海军全部战舰40余艘,亦都投入会战。
蒋介石豁出去了,将凡能动用的部队全部调用武汉会战,总计50个军,129个师;110万余兵力。
在进行上述军事部署之后,蒋介石下令:限8月15日以前,驻武汉三镇的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学校以及全城居民一律撤退到重庆、昆明、宜昌、湖南和西安等地。只留他的军事指挥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指挥作战。
蒋介石深感此次决战之惨烈,将一切布置就序后,拖着有些疲困的双脚,站在电台的话筒前,向全世界和全中国同胞发表了具有悲壮色彩的声明: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抗战以来,已经作战的经过,足以证明在阵地战上我军力量之坚强,将士作战之勇敢无畏。此在上海与鲁南各阵地战中,皆足证明。”
“我军此次作战,将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地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竹。”……
在这里,蒋介石“保卫大武汉”的目的,仅在于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非真要保卫武汉这一城一地。当然,能保卫也是求之不得的事。
惨烈对决,国军防守失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军也改变了过去一贯坚持的速战速决、一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企图。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军企图一举歼灭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他们接连策划并发动了华北会战,欲一举歼灭宋哲元的第29军主力;山西忻口会战,欲歼灭晋军主力;淞沪会战,欲歼灭华中中央军主力;徐州会战,再次欲歼中央军主力。但日军这一系列的企图全部落空了。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大本营的侵华日军就再也不提这“一举”的虚劲了。
5月末,日军大本营在关于向攻占汉口态势转移的作战指导方针中,就只羞羞答答地要求向武汉进攻的日军“攻占汉口,尽量消灭敌军”。尽量,也就是说能消灭更好,不能消灭也作罢了,但必须占领武汉。以后,日军大本营下达的关于攻占汉口的第188号命令和参谋总长下达的第250号指示中,就完全不见“歼灭”的字眼了,把武汉会战的战略目的明确为“攻占汉口附近地区”、“把蒋政权逐出中原”。
1938年6月中旬,日军以海陆空联合猛攻安庆,国民党守军杨森部因兵力分散,遂被攻陷,相继放弃潜山、太湖、宿松、黄梅,日军猛进。国民党军利用有利地形增加援兵,于8月底克复潜、太、宿各地,截断日军之后方,毙敌甚多。这时日军变更路线于江岸,且于黄梅集有步兵约2师团、炮兵4联队、战车七八十辆,并在小池口(九江北岸)筑有机场,停七八十架,于9月1日分三路进犯,经国民党刘汝明、覃连芳、王缵绪各部抵抗,激战数日,日军施放毒气数十次,且广济盆地形不利,遂移于广济以西之界岭南北之线。尔后日军复转攻田家镇要塞阵地,国民党守军与日军鏖战逾旬,张义纯、萧之楚、何知重军向日军侧背猛攻,形成夹击歼敌之势。但由于田家镇南岸要塞失陷,日军以另一部由水道登陆,猛袭北岸要塞之侧背,9月28日田家镇失陷。另外,日军在合肥集结5万兵力,分三路向六安、霍山进犯,与于学忠、冯治安部激战。这两地失陷后,日军叉以13师团继续南犯,与国民党军队在富金山激战一周之久。富金山失陷后,日军13师团及10师团之濑谷支队,于9月16日复陷商城。此后日军13师团及16师团向南转进,在沙窝一带与孙连仲、宋希濂等部激战至其撤退时为止。日军第lO师团及伪军刘桂堂部继续西犯,与张自忠军激战于春和附近,因众寡悬殊,乃转进子潢川又与日军激战一周,而放弃潢川。日军再进,与陈鼎勋军激战,再陷罗山,进至栏铺,遭胡宗南部迎击,退入罗山城。日军第3师团长率部增援,胡宗南部伤亡过众,乃渐向西移,10月12日放弃信阳,韦云淞、孙桐萱所部则扼守武胜关一带,阻敌南进。最后,因武汉转进计划业已策定,所有第5战区部队除留置有力之数部于大别山脉游击外,其余均陆续转进平汉线以西。在长江南岸,第9战区的部队也节节抵抗日军进犯。九江失陷后,国民党李汉魂、李玉堂、李觉、王敬久各军转进于南昌铺沙河之线,嗣后与日军106师团相持达一月之久。8月10日,日军另一部由瑞昌东北之港口登陆,与孙桐萱部激战两星期,24日瑞昌失陷。8月20日,日军l08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进攻星子,在星子前后3个月,经叶肇、王敬久、陈安宝各军抵抗,将101师团消耗殆尽。9月1日,日军第9师团一部乘王陵基部部署未定,突破王部阵地,沿瑞德公路窜扰南浔之马回岭,经黄维、俞济时军截击,日南下德安之策遂失效。日军新到之第27师团企图攻下武宁,以威胁德安,先后在麒麟峰、张古山、万家岭一带,经薛岳兵团各部所阻止并灭其迂回部队4个联队。日军第9师团由瑞昌攻马头镇、富池口要塞,经汤恩伯集团猛烈抵抗,消耗其半数,但在军舰、炮兵及空军援助下,并频施毒气,马头镇、富池口先后失陷,汤部继在富河南岸阻滞日,军西进。张发奎兵团在阳新、大冶及半壁山心黄颡口、石灰窑和黄石港一带任江防及湖防之守备,屡予日军以重创。最后阳新、大冶先后失陷。日军继而分三路前进,企图截断粤汉线,围攻武汉。
10月25日,日军开始进攻葛店,武汉附近发生激烈战。就在这一天,蒋介石离开武汉飞往湖南衡阳北面的南岳,国民党部队也开始从武汉撤退,武汉失守。
小结
国民党军队在武汉会战中败北,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军事上的原因。从军事方面来讲,纵观整个战役,国民党军的战役指导思想是消极防守。指导者企图在武汉外围做成一个硬壳,以保证武汉的安全,错误地到处布防,处处分兵,形成数道环形防线,以分兵把口、分层阻击的战术手段抵抗日军的进攻。结果使兵力优势、地利条件及以逸待劳的战役态势不能发挥作用。战役中有的部队伤亡惨重,有的部队无事可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国民党军有无攻势行动呢?有,在个别地区组织过反击,但由于不讲效果,用兵太弱,没有什么成功的记录。正是由于这种专守的消极防御,铸成了国民党军武汉会战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