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三件大事振军威
2009-11-02武冰
武 冰
中国军队今年8月1日82岁了。中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军队实力不老,而且特别能战斗。中国军队近年来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注重军事外交,广交外军朋友,构建军事合作国际地图;二是加快研发世界顶尖级武器,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令人刮目;三是中国开辟陆、海、空之外的第四疆域,组建“天兵”、“天将”部队。
构建军事合作国际地图
近年来,中国军事外交备受瞩目,成效显著。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军事外交更是动作频频,此间观察家称,这段时间堪称军事领域对外交往最集中、最广泛、最深入和最有效的一段时间。
3月,中国海军“广州”号导弹驱逐舰赴巴基斯坦参加巴海军举办的“和平-09”海上多国联合演习;4月,来自14个国家的27艘舰艇亮相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青岛海上阅兵式。这次规模非常大、向国际社会开放的海上阅兵是新中国海军史上的第一次,邀请了29个外国军事代表团,多国海军将领云集,多艘新式战舰云集,中国国家元首莅临黄海大阅兵。此番青岛海上“论舰”;充分展示出中国“海上长城”的强大实力。
6—7月间,代号为“合作-2009”的中国与新加坡安保联合训练在广西桂林举行,对外一直刻意保持低调的中新安保联训,既是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在安保领域的首次联合训练,也是中国军队与新加坡军队首次联合训练;中国与加蓬“和平天使-2009”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在加蓬展开;中国与蒙古两国军队首次联合训练,“维和使命2009”在北京实施;为期2天的中美第十次防务磋商在八一大楼顺利进行。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7月15日,中国与俄罗斯举行“和平使命-2009”联合军演,以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反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俄两国代号为“和平使命”的联合军演继2005年、2007年成功开展两次之-后,今年进行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值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这对于深化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两军务实合作,锻炼和提高两国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震慑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第十次防务磋商,则是中美军事交流因美售台武器中断18个月后的首次重启,也是奥巴马就任总统后中美军事领域最高级别的会晤。中美关系当前焦点有二:一是两国的经贸矛盾;二是两国的军力竞争。中美两军过去一年在南海问题上的摩擦不断,折射出一个已经崛起的大国和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潜在冲突。就合作领域而言,中美除反恐、共同打击海盗外,最近随着朝核危机不断升级而合作需要日益凸显。相信通过第十轮防务磋商之后,得到恢复的中美军事交流今后会有一个较大发展。
去年12月下旬至今,中国已先后派出三批舰艇编队,远赴印度洋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护航任务,中国海军越来越多且日益成熟的“深蓝”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军队还积极、深入地参与在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之中。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向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1.3万多名维和部队官兵和军事观察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在联合国框架内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对话,增强互信,中国近年来还与俄罗斯、日本、泰国、巴基斯坦、蒙古、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等国建立防务安全磋商机制;同越南开展了海军北部湾联合巡逻,同韩国建立了相邻海空军直通电话,同日本就建立海上联络机制进行了工作磋商。
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关系,在109个国家设立武官处。中国军队迄今已和20多个国家的军队开展了30多次联合军演和训练。同时,中国扩大军事留学生派遣数量,两年来向30多个国家派出军事留学生900余名,中国20所军队院校分别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对口交流,共接纳130多个国家的4000余名军事人员到中国军队院校学习。
这些频密的军事外交活动显示,中国正加快脚步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合作国际地图,以适应自身与世界发展对和平的需求,并增强中国对和平预期的实现能力。
军队装备:海陆空全武装
从妇孺皆知的“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坦克加大炮,从机械化到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从“两弹一星”的成功到陆海空天和声光电等各类尖端武器装备的不断研发,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崔向华大校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结构上由简单到复杂、性能上由低级到高级,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体系在某些领域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他把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归纳为四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1959年底,“技术引进、仿制生产”阶段。中国先后派航空、兵工等多个代表团赴莫斯科,中苏共签订7个协定,苏联援建中国41个军工企业。同时,中国在大规模引进基础上开始消化吸收,进行仿制生产,促进解放军武器装备制式化,为之后自主研发、重点突破奠定基础。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式上,新型国产武器装备大量展示,宣告解放军结束“小米加步枪”时代,步入飞机坦克加大炮的新阶段。
1960年到1984年底,“技术突破、自主研制”阶段。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前苏联全面毁约停援,国防科技事业发展遭遇严重困难,中国高层决策依靠自己力量发展国防尖端技术,自主研制尖端武器。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原子弹、氢弹、卫星为标志的“两弹一星”,既创造出国防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推动中国尖端武器研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后,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通信卫星、战略核武器、弹道导弹核潜艇、新型主战坦克、全天候歼击机、巨型电脑等一系列高技术装备相继研制成功,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
1985年到1993年,“技术储备、战略调整”阶段。上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中国武器装备建设突出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多研制、少生产,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建设稳步发展:
新型防空武器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研制成功,第二代坦克装备部队;新型战斗机研制成功,携带武器增多,机载电子系统更新换代;第二代舰艇开始装备部队;以侦察情报、通信指挥、电子对抗为重点的军
事电子信息装备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队;战略导弹和核武器研制进入第二代,极大地提高战略核导弹的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同时,航天技术获重大突破,一些新型号的先进武器装备也开始预先研究。
1993年至今,“技术创新、跨越发展”阶段。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成为军队建设主体,武器装备信息化被列为重中之重:
陆军第三代坦克开始装备部队,先进的野战防空装备、远程火力突击装备开始批量生产;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0等开始装备部队,形成以第三代战机为骨干的空中武器装备体系;世界先进水平的防空反导装备研制成功,加上先进的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使空军逐步具备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使海军先进舰艇数量具备一定规模,配备各种先进舰载武器系统,极大增强了防区外打击能力和编队防空能力;第二炮兵部队开始装备固体、机动战略核导弹装备,已具备核常兼备、慑战并举的作战能力;解放军信息支援能力日益提高。
崔向华透露,今年国庆阅兵大典上肯定会有许多新型武器装备首次亮相,一批高精尖的常规武器和小型化非常规武器,包括歼-10战机、新型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无人机、洲际导弹等都有望在阅兵式上精彩亮相。
建航天部队辟第四疆域
中国人俗称为“天”的地球外太空,如今已成为人类继陆、海、空之后最为关注的第四疆域。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则签署特别总统令,允许美国在太空部署防御和进攻性武器。美太空战略思路正由此日益清晰。俄罗斯也不示弱,2001年正式成立“天军”——航天部队。目前,俄在航天作战系统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
欧洲、日本、印度、伊朗、朝鲜等,也纷纷出炉各自太空计划,茫茫天宇已呈狼烟四起之势。基于此,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法安提出,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军队在军兵种建设方面也应适时考虑并筹划好航天部队的建设,中国古典神话中所描绘的“天兵”、“天将”就会成为现实。
他介绍说,中国军队诸兵种的战略性转移可概括为四个:一是实现由单一陆军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转变;二是陆军实现以步兵为主体向现代陆军诸兵种的合成化,转变;三是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专业技术军种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四是整个军兵种结构实现由陆军占主导地位向陆、海、空、二炮部队比例较为协调的转变。
这位军事专家认为,解放军兵种建设与发展总的趋势,就是适应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的特点,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进一步优化军种和各兵种结构,充分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提高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进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
具体来说,陆军要加速建设精于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重点发展航空母舰、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和远程导弹;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同时,陆海空三军还要大力发展特种作战部队,加强信息作战力量和心理作战力量,并适时筹划组建中国的航天部队。
网络军事专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李大光教授直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战争形式会发生变化,网络战(信息战)会变得非常重要,因此,中国须对网络战做好充分准备。加强中国网络部队建设,提高维护网络安全能力,对于解放军来说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