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之翼

2009-11-02小飞猪

现代兵器 2009年11期
关键词:预警机防空雷达

小飞猪

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人民空军机群以骄健的身影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先进、强大的作战飞机集中展现了人民空军近年来的建设成就,表明人民空军已经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空中铁拳。人民空军与共和国同岁,也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在过去的60年里,人民空军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历经崎岖坎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当今举足轻重的空中力量。看今朝,忆往昔,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陈毅元帅的词篇:“欣看装齐军容壮,忆我曾长梭镖师。”

空战篇:联合网络空战系统

在此次空中分列式中,国产KJ-2000大型预警机作为人民空军的领头雁第一个飞越天安门,这个安排突出显现了其在人民空军的重要位置。想当年美国无理压制以色列向我国出售“费尔康”预警机,其蛮横的作法反而激发了我国的斗志。短短几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争气机”的KJ-2000预警机就试飞成功并装备部队,成为人民空军作战能力提高的倍增器,打破了美国等西方社会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应该说其取得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军事领域。

自从雷达在二次大战中出现以来,以其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可以全天候作战的优点成为各国防空系统的主要探测设备。但地面雷达有个先天的缺点:地球是圆的,而雷达电波以直线传播,因此地面雷达对低空目标探测能力不足,这样就容易给对手以可趁之机,从低空突防来攻破我方的防空体系。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以进行地形跟随的雷达、惯导等先进飞行设备。其中,地形跟随雷达与自动驾驶仪交联,可以满足攻击机长距离地形突防飞行的需要,这就对防空系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根据雷达视线公式,即雷达探测距离与自身天线的高度和目标的高度成正比,因此在目标高度降低的情况下,唯一弥补的办法就是提高雷达天线自身的高度,这促成了预警机的诞生。

二战后期,美国就将雷达安装在舰载飞机上,研制成功了TBW-3“复仇者”预警机。但受限于电子技术,当时的预警机存在着较多不足;如缺乏下视能力,特别是在地面杂波背景下的探测能力不足;缺乏指挥控制系统,难以对较大规模的机群进行指挥控制等。因此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空军利用EC-121空中预警机、EC-130指挥控制机和担任通信中继用的KC-135等3种飞机来联合执行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任务。在执行任务时,3种飞机必须要同时工作,相互进行联络协调,在运行中有诸多不便之处。60年代中期,美国又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改进原有的机载设备,弥补了原来测距短、监视能力差和辨别敌我能力差等缺陷,提出研制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飞机(AWACS)的计划。这一计划要求预警机不仅具有预警能力,而且具有机动的空中指挥、控制、通讯和情报所谓的C3I能力,成为名符其实的“空中指挥所”。这就是E-3“望楼”空中预警机。

根据有关资料,E-3A在9000米高度巡航时,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到800公里,对于1000米以下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达到400公里,可以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相比而言,地面雷达对于同高度的目标探测距离不到100公里,预警时间不到10分钟。因此,在预警机的指挥下,防空指挥系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拦截敌机。由于具备较高的探测能力,E-3A有较大的空域的覆盖能力,相当于40部地面雷达,因此在配备空中预警机后防空体系的作战效率可以提高30%,对目标的摧毁概率提高1倍以上。在确保一定的作战目标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我方作战兵力数量,如美国空军评估后认为:配备了E-3以后,北美防空司令部装备的截击机数量可以从500架减少到200架,这在现代战机单价及使用费用日益高昂的今天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除了防空作战外,预警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机动性能,也就是说它是个可以移动的空中指挥所,可以飞抵目标附近建立目标周围的空中指挥控制体系。

众所周知,现代空战需要多机种、多兵种配合,各种作战飞机、巡航导弹混合的联合攻击机群同时出动,不同的机、弹执行不同的任务。各种空袭兵器穿梭而过,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极大,敌我识别也非常困难。因此,对作战空域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了预警机就能指挥、引导战机避免碰撞,并且辨别敌我。此外,为打击敌方纵深目标,作战飞机往往需要空中加油以增大航程。预警机对引导指挥空中加、受油也起着重要作用。这样,尽管深入到对方腹地作战,但战场优势可能仍旧在我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贝卡谷地空战。以色列空军在E-2C预警机的指挥下成功摧毁了叙利亚防空导弹阵地,并且在空战中重创叙利亚空军。而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E-3A保持对战区不间断的控制,发现目标后立即通报给己方战机,除了目标的位置外,还对其进行攻击航线和阵位的引导,这让在本土作战的伊拉克空军和南联盟空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有资料显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被击落的39架飞机中有37架是被E-3A指挥的战机击落的,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人民空军在建立初期,由于地面防空雷达网尚不完善,配套的指挥控制系统也属于人工作业的领航指挥引导系统,存在数据传递慢、信息处理不及时、难以应付多批次和多方向快速目标攻击的缺点。特别是由于缺少夜间截击机,夜间低空防御能力严重不足。所以,建国初期美国向国民党空军提供了P-2V、P-3A这些配备有较为完善电子侦察及飞行设备的电子侦察机。后者用这些飞机频繁在夜晚入侵大陆,进行侦察袭扰活动,给人民空军早期的防空体系造成较大的困扰。为了打击这些低空入侵飞机,部队因陋就简,想出了多种办法,其中包括将图一4的雷达瞄准具由机身下方转到机身上方,具备了空中预警机的雏形。尽管这种改进取得的成果比较有限,但为我国打击夜间低空之敌指明了方向。

根据部队打击夜晚低空之敌的要求,我国从60年代开始在图-4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空警”1号(KJ-1)空中预警机。该机主要在图-4的基础上加装空中预警雷达而成,空军赋予其主要任务是探测、引导歼击机消灭入侵低空目标,为地面雷达网提供紧急的快速补网手段。由于当时国内电子技术落后,该机并没有装备专门的预警雷达,而是采用改进地面引导雷达的方法。尽管采用了动目标显示技术,但KJ-1和其他早期空中预警机一样,缺乏在地面杂波背景条件下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另外,该机也没有自动化截击指挥引导系统,仍旧依靠人工作业。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空军指战员的努力,KJ-1在70年代试飞成功。但当时国家作战方向发生变化,尤其是图-26“逆火”轰炸机已经成为

我国主要空中威胁。该机可以低空高速突防,KJ-1对其探测非常困难,所以空军在积累了第一代空中预警机改装与试飞经验后,并没有装备该机,而是继续研制第二代空中预警机。但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实力有限,而预警机又是一个包括载机、雷达、任务设备、通信等系统的综合项目,所以在短时间难以完成二代空中预警机的研制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空军希望利用80年代有利的国际环境从国外引进相关型号或者技术,加快国产预警机的发展。但这个计划要么因为国外厂商漫天要价,要么因为不愿意转让先进技术而作罢。

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我国面临的北方威胁消失,来自海洋战略方向的争端日益突出。不论是在东南沿海执行维护国家统一,还是在南海执行维持国家权益的作战,其预定战场都远离祖国大陆。远赴战场执行作战任务的空军战机很难得到本土防空雷达及指挥控制网的支援,而作战对象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防空雷达网及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并从美国引进了预警机。在现代空战已经是体系对抗的情况下,单凭我方战机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取得作战的胜利。在国产相关系统短时间难以成熟的情况下,空军再次选择了引进。据外媒报道,我国曾与以色列签署了价值大约10亿美元的合同,引进4架“费尔康”相控阵预警机。该机以我国空军大量装备的伊尔-76运输机为平台,原计划首架飞机于2000年交付我国空军。显然,如果该机服役,将显著加强我国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可笑的是,美国在大量向本地区出售E-2T预警机的同时,却无理指责这个计划“打破了本地区军力平衡”,强压以色列中止这个计划。但令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拿出了多型预警机,不但满足本国空中防御作战的需要,还将出口到友好国家。

从公开的照片来看,新型预警机采用了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与传统机械扫描预警雷达相比,其具有功率大、波束指向灵活、变向迅速等优点。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雷达波束由数百个甚至上千个T/R单元发射的电波在空间叠加而成,每个单元的功率可达数瓦,其探测距离可以达到数百公里。同时,其采用的是电子扫描,可以迅速完成对广大空域的探测,由于电子扫描无机械扫描的惯性,能够灵活、迅速地改变波束指向,特别是在探测到目标后可以马上掉头进行再次扫描确认,从而大大提高了雷达对快速、机动目标的探测能力。特别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有选择地在将主要辐射能量集中在某个扫描区域,如对方主要威胁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扩大探测距离,从而提高对隐身或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这一点在隐身目标日益增多的今天,显然有着非常巨大的价值。

先进的预警机除了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指挥控制能力,即能够将雷达探测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分配给各作战单元,从而形成实际的战斗力。根据我国近年来航电系统的发展来看,新型预警机应该装备有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以及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多功能显控台,并且可以通过包括数据链在内的多种通信手段与战斗机进行联接,形成完整的联合网络空战系统。在空中作战中,预警机一般在离前线约200公里处以双平行线进行巡逻飞行,利用其强大的探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对战区进行探测;确认目标后,向我方战斗机提供包括目标的数量、航向、高度、速度以及战术队形类别在内的目标定位信息和控制信息,引导我方战斗机采用有利的进入航线,占据有利的阵位。同时,该预警机还担负着引导我方攻击的重任,即将攻击机群引导至特定的地点,监控攻击机队的航线以确保攻击大队按预定计划行事。如出现敌机,预警机应向攻击大队提出告警,并指挥护航战斗机与敌机交战。协调攻击机队的回程飞行,确保在返回的已方飞机中没有敌机混入,并且协调返航的战机与空中加油机汇合。另外,该机对敌方地面防空系统也是一个重大的威胁。预警机可以利用自己装备完善的电子战系统来探测对方火控和制导雷达的活动,及时为我方攻击机队提供预警,并指挥反辐射攻击进行攻击。对于预定战场多在海上的空军来说,预警机另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对海探测与控制能力。由于海上多为活动目标,预警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探测能力对海上目标进行探测,并引导其他搜索系统将真正的目标和民用及其他目标分开。

组成空中分列式第二编队的是由中型预警机率领的国产歼-11重型歼击机编队。笔者注意到首先出场的并不是众望所归的歼-10,而是歼-11,这表明该机在空军中的重要地位。前面说过,在贝卡谷地中正是由E-2C指挥的F-15战斗机控制了战区制空权,才使得以色列空军的作战行动得以顺利实施。因此,在预定战场远离祖国大陆且航母短时间难以建成、形成作战能力的情况下,由预警机支持下的歼-11编队将是人民解放军作战行动的最有力的保障。

众所周知,在二战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就是因为护航战斗机航程不足以为轰炸机提供全面的护航,终至失败。美、英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最初也因为缺少远程护航战斗机而损失较大,之后随着P-51等战斗机的加入才得以改观。这直接导致了战后美国空军对大型远程战斗机的偏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用其为轰炸机护航。同时,由于护航战斗机需要深入到对方纵深地区,会受到各种空战及防空系统的探测、攻击,所以需要完善的机载航电系统来探测各种可能的威胁。另外,由于要应付多场空战,还要有相当的机载武器挂载数量。显然,要想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只有较大的机体才能同时全部容纳设备、燃料和武器。较大的机体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在机体半埋式挂较大、较重的中距空空导弹,将外挂武器的阻力降低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外挂武器对飞机性能的影响。而轻型战斗机如F-16虽然可以利用其载油系数实现较大的航程,但因为机体空间有限,中距空空导弹只能采用阻力较大的外挂形式,在远程作战的机动和灵活性方面明显不如F-15。

传统的护航方式是战斗机伴随护航,即战斗机伴随在轰炸机左右,发现目标后立即上前迎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反应,但缺点是整个作战编队庞大,容易被发现,并且限制了战斗机的机动性能。从二战及越南战争的经验来看,不论战斗机性能如何,其只能在所处的高度与速度进行交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目标,就会处于被动的位置。如越南空军利用美国预警机低空探测能力不足的缺点,派出米格-21战斗机采用低空出航、高空突进、超音速掠袭的战术就让美国空军备感威胁。为此,美国空军发明了拦击线战术,也就是所谓的障碍战斗空中巡逻(BARCAP),即战斗机在轰炸机航线前方建立一道拦击线,主动拦截对方的战斗机。与护航相比,执行BARCAP的战斗机并不需要伴随被保护的友机,这赋予战斗机一定

的主动进攻权,但是其仍旧不能远离轰炸机,并且难免让对方有隙可乘。这种战术最终形成现在的战机扫荡,即战机在开战之时以多机编队主动进入战区,并且长时间进行滞留,迫使对方进行交战,从而达到清除对方战机、保障我方作战行动实施的目的。在90年代以来的各场局部战争中,执行战机扫荡任务的就是在E-3A引导下的F-15编队,也就是所谓的“鹰墙”。

在冷战时期,由于受国家战略环境及经济技术实力的限制,人民空军的战机多以国土防空为主,这其中也包括最新的歼-10。对于防空型战机来说,由于依靠本土防空雷达网及机场作战,在航程、航电等方面都可以放宽:但如果执行远程空优作战,如深入对方纵深地区进行扫荡作战,就会显得能力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90年代采购俄罗斯苏-27SK战斗机,并且引进技术自行生产的最主要的原因。苏-27SK对于当时人民空军来说,其可以在同时挂载4枚中距空空导弹和4枚格斗空空导弹后仍旧具备较大航程和作战半径,是用来执行远程空中优势作战任务的理想机型。当然,苏-27SK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航电系统落后,推重比也不够。前者无法让飞行员快速、有效地掌握战场态势信息,后者让战机缺乏足够的能量以应付多场空战和快速进出战场。

与苏-27SK相比,歼-11采用了全玻璃化座舱,其综合航电系统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数据总线将火控雷达、惯导,GPS、外挂管理、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有机交联。座舱显示采用全玻璃化座舱和HOTAS技术,其玻璃化座舱包括一个广角宽视的衍射平显和多块大屏幕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对于座舱空间有限的战斗机来说,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可以用不同色彩来显示更多信息,或者通过不同信息的叠加形成立体的战场图像,如将战术信息叠加到数字地图上面,形成完整的战场态势信息。更重要的是,歼-11可以通过高速数据链同预警机或者地面指挥所相联,通过后者得到实时的战术信息,对战场态势进行及时更新。通过数据链,预警机可以根据掌握的战场信息对作战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形成兵力的最佳配置。歼-11另一个重要的改进,就是用国产WS-10A“太行”涡扇发动机替代原来的AL-31F发动机。据相关资料介绍,其推力由后者的125千牛提高到132千牛。与此同时,歼-11提高了复合材料使用的比例,从而降低了机身的重量。与苏-27SK相比,歼-11的推力增加、重量下降,从能量机动角度来说,其爬升、加速、稳盘等性能都有了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其最大起飞重量、载荷、起降等性能的提高,也就拥有充足的能量来应付多场空战。具体来说,歼-11的起降距离比苏-27SK有所降低,这样就可以从更短的机场跑道起飞,提高了该机布署的灵活性,特别是其具备更好的高温、高原的作战性能。在机场跑道部分被毁的情况下,该机仍旧能升空作战。加速性能好意味着飞行员可以更好利用能量战术,即通过迅速减速让对方冲前然后加速追上对方发动攻击。同时,良好的加速性能还提高了飞机的拦击能力,可以迅速外推拦击线,这无论对于国土防空作战还是护航作战来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阅兵上,歼-10和轰油6联合编队出场。歼-10是目前我国空军的主力防空战机,该机采用了大三角翼加前翼的鸭式布局,较大的升力系数和较低的翼荷让其具备较好的机动性能,特别是瞬盘性能。这样在空战中该机可以迅速将机头指向对方,达到率先锁定对方的目的。虽然瞬盘性能与稳盘相比,其推力无法克服阻力,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但对于在本土作战的歼-10来说,可以得到友机和其他防空系统的掩护,因此可以较好地施展自己的瞬盘能力。除了较好的机动性能外,歼-10还装备有较为完善的航电系统,其KJL-3机载火控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在复杂的地波背景条件下探测和攻击低空目标,与之相配合的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超视距和下射能力。另外,歼-10也可以通过数据链与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所形成网络,从而提高该机对低空高速目标的拦截能力。对于歼-10来说,依靠这个网络,可以采用低空隐蔽出航的办法保持在较低的空域,从而避开对方战机的探测,然后在预警机的引导下隐蔽接近对方,发起攻击。

歼-10的服役大大提高了空军的国土防空作战能力,同时通过该机的研制,让我国得到研制第三代作战飞机的完整经验,航空工业以至整个工业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为发展更先进的战机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于空军来说,歼-10虽然防空作战属于一流,但执行远程作战时则能力不足,特别是其较小的机体和机腹进气布局,难以实现执行远程作战需要同时兼顾的载油、载弹等指标。如果要执行相关的任务,必然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取舍,比如满足载弹的需要就要在载油方面作出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外部系统的支援,比如此次歼-10与空中加油机的编组,似乎就显现了未来歼-10的远程作战模式。

新型歼击机的研制成功,不但为空军提供了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产品,其配套的航电系统和武器还可以用来改进现有歼击机,以做为新型歼击机大批量生产装备前的过渡。同时,改进后的现役歼击机也可以在战时执行拦截、侦察等作战任务,以便新机集中力量进行争夺制空权的作战。这便是参加此次阅兵的国产歼-8B系列新改型——歼-8F。该机在歼-8D的基础上加装了综合火控系统和玻璃化座舱,其综合火控系统围绕使用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设计,包括整合有指令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惯性导航系统,外挂管理、综合显示控制、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座舱显示系统包括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所有系统由GJ B289A数据总线进行综合。配备PL-12后,歼-8F具备了与国外三代战机进行空战的能力,同时凭借自己较好的超音速作战能力,可以迅速飞抵战区拦截目标,这样就可以前出布署到一线机场执行紧急拦截任务。该机还可以刹用自己良好的高空高速性能以及齐全的综合电子战系统,执行战术侦察任务。

对地攻击篇:防区外攻击及昼夜全天候精确攻击系统

在此次大阅兵中,歼轰-7A型歼击轰炸机编队公开亮相。该机具备航程远、载弹量高、系统完善等优点,可以执,行防区外攻击和昼夜全天候精确攻击任务,是我国空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发展的标志。

空中作战力量通常由空战和对地攻击两部分组成。制空论认为空战就是为了保障对地攻击而存在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意义的战斗机已经越来越少,而多用途能力不断增强。在90年代以来的历次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都是利用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摧毁对方的地面部队乃至国家经济基础,让对方屈服。因此,现代空军的对地攻击已经不仅仅是地面炮兵火力的延伸,

而是未来战争中的主体力量,即所谓的三军联合作战的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防空体系日益完善,射程远、射高大、威力强,有多种探测手段,抗干扰能力强。要想突破这样的防空体系,必须有较强的低空、超低空突防能力、先进的探测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可以进行防区外攻击及夜间不良气候条件下的打击。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F-111利用其良好的低空性能,低空突防穿越伊拉克防空系统,摧毁了大量战略及战术目标。特别是该机利用精确制导弹药炸断了科威特输油管,阻止了萨达姆向海湾排油的企图。英国“龙卷风”式战斗机用反跑道炸弹等武器对伊拉克主要机场进行密集轰炸,有效降低了这些机场的使用效率。而在海湾战争中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应该是F-15E战斗轰炸机,它利用配备的“蓝盾”系统进行昼夜全天候精确打击。“蓝盾”系统由两部分组成:AN/AQ-13导航吊舱和AN~AQ-14光电瞄准吊舱。前者配备有宽视野前视红外系统、地形跟踪雷达等,后者由窄视野前视红外系统、激光测距/目标照射系统等组成,可以在夜晚不良气候情况下提供无源导航。F-15E进行低空突防飞行时,就利用AN/AQ-14吊舱对目标进行标定、照射,发射激光制导炸弹进行攻击。由于其优越的性能,针对战争后期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威胁,美国专门指定F-15E用于搜索、攻击该导弹发射车。正是由于“蓝盾”系统的优异攻击性能,美国还专门发展其简化型用于出口,装备沙特等国。

“蓝盾”系统虽然具备了良好的昼夜全天候攻击能力,但其配备的武器仍旧要穿越对方的防空系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战机的危险性。因此出现了防区外攻击的概念,就是利用远程攻击武器在对方防空系统射程外攻击目标。但传统武器的命中精度与射程成反比,远距离攻击点、线状目标时精度不足。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防区外攻击成为可能,如海湾战争出现的SLAM远程空地导弹,其利用AN/AWW-13数据链完成导弹和载机之间的联系,在武器控制员和导弹之间建立双向链路,实现所谓的发射后锁定——导弹发射后,导引头获得的目标区信息通过数据链发回载机,显示在武器控制员面前的多功能显示器上,后者根据此图像选择目标,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由于采用了人在回路控制方式,武器控制员可以选择攻击重要目标或者目标的薄弱部位,甚至可以根据导弹命中的部位进行摧毁效果评估。正是因为这种制导系统的高精度,才让SLAM实现了传闻中的“第二枚导弹从第一枚导弹打开的缺口飞进去,摧毁目标”。不过,随着现代防空系统的进步,SLAM的射程仍旧显得偏近。同时,由于其采用传统弹体,雷达信号特征较大且空间利用率较低,难以安装较多种类和数量的弹药。90年代后期,国外涌现出一批隐身防区外攻击系统,如在伊拉克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风暴阴影”系统,其采用隐身设计的扁平弹体雷达信号特征小、突防能力强,同时可方便安装各种类型的弹药以攻击不同类型的目标。它还采用了低油耗喷气发动机和高精度导航系统,可以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这些弹药的出现为那些非隐身战机提供了一种隐身攻击的手段。

我国传统的对地攻击飞机主要是轰-5、轰-6型轰炸机,分别是在前苏联伊尔-28和图-16基础上仿制而来的,属于战后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存在速度慢、突防能力弱、载弹量小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从70年代开始研制这两种飞机的后继型——歼轰-7。由于配套系统特别是地形跟随/突防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长期无法取得突破,导致空军长期缺乏有效的对地攻击手段。90年代以后我国要求发展攻防兼备的空军,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国内远程攻击机短期内难以到得突破的情况下,我国空军向俄罗斯采购了苏-30MKK远程歼击轰炸机。该机由苏-35UB战机发展而来,大量采用了苏-35的部件和结构,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性能好等优点,其最大载油量可达8吨,载弹量可以达到10吨。苏-30MKK拥有比较完善的机载设备,其机载雷达的对地攻击模式包括地形跟随,回避、高精度对地绘图等。其改进型还挂载有M400侦察吊舱、SAPSON-E光电瞄准吊舱等设备,可以在昼夜全天候条件下实现低空、超低空突防飞行,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苏-30NKK还配备有TKS-2-27数据链,可以实现16架飞机的联网作战,1架飞机获得的目标信息可以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其他飞机,从而提高了整个编队攻击的隐蔽性。其机载武器包括Kh-59ME防区外攻击导弹、KAB-500KR系列精确制导炸弹和Kh-31P反辐射导弹等,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防区外精确打击和反辐射打击。这也意味着苏-30M KK是我国空军第一种具备反辐射打击能力的战机,在周边地区防空系统日益先进的今天,该机无疑是提高我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的重要保障。

由于远程对地攻击能力的敏感性,我国也不希望在这个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在本世纪初突破了相关技术,向空军交付了歼轰-7A歼击轰炸机。与歼轰-7相比,该机的航电系统更加先进、武器种类丰富、作战能力更强,已经可以与当今先进战斗轰炸机相媲美。歼轰-7A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其采用了综合航电系统,该系统以1553B数据总线为骨干、任务计算机为核心,具有全天候自主导航能力、作战管理能力以及系统综合显示和控制管理能力。与之相适应,其座舱采用了玻璃化座舱和HOTAS技术,其中前舱飞行员主要负责飞行及空中目标探测,后者武器控制员负责导航及以地,海目标探测及攻击。航电系统的升级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任务计算机处理速度和容量的增大,可以支持更多的系统和武器。如在没有升级前,美国空军的F-16CJ只能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经过CCIP升级后,换装MMC模块化任务计算机,可以支持机载光电瞄准吊舱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投放,让F-16CJ不光执行防空压制任务,还可以执行精确打击任务,扩展了作战机队的用途。这样就可以做到以较少的机队规模来执行更多的作战任务,从而大幅度减少机队规模、降低军费负担。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歼轰-7A挂载有昼夜精确导航/瞄准吊舱以支持昼夜全天候低空突防,挂载KD-88防区外攻击导弹及指令传递吊舱以支持防区外攻击,还可以挂载电子战吊舱和YJ-91反辐射导弹执行防空压制任务,堪称我国空军的多面手。在昼夜全天候低空突防方面,歼轰-7A挂载是国产“蓝天”低空导航吊舱和光电瞄准吊舱。前者包括“鹰眼”4前视红外探测系统、地形跟踪雷达、数据处理计算机等系统。吊舱通过1553B数据总线与机载航空综合电子系统交联,其内部探测系统实时探测地形变化,经过处理和分析不断向飞机平显提供过载

值,飞机飞控系统自动调整飞行姿态,回避地面障碍物,大大提高了夜间突防的安全性。尤其重要的是,其配备的“鹰眼”4宽视野红外探测器可以隐蔽地实现地形跟随和突防飞行,避免了因为地形跟踪发射电波被对方探测而暴露的可能性,这对于在高威胁环境下作战是非常有利的。飞行员还可以根据看到的地面景物识别地标,掌握已飞到的区域,还可操纵飞机的左右偏航,进一步提高夜间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光电瞄准吊舱综合了英国TIALD和以色列的“利特宁”等国外先进吊舱的优点,配备有前视红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激光点跟踪/测距仪、红外标定器、激光照射器等,具备图像处理和多目标指示及精确目标坐标生成的能力,可以让攻击机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攻击目标,提高了战机的对目标摧毁效率。其具备以下功能:对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搜索、识别和标定以及激光测距,夜间低空飞行,激光搜索与跟踪,识别超视距目标和目标照射等。配备光电瞄准吊舱后,攻击机不但可以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还提高了非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以前需要多架飞机执行的任务可能只要1架飞机一次攻击就能摧毁目标,不但可以迅速完成任务,还能在撤离的同时对目标摧毁情况做出评估。

考虑到歼轰-7A未来的作战对象有完整的防空体系,形成了高、中、低,远、中、近重叠的防空火网,仅凭“蓝天”导航吊舱进行低空突防飞行并不能完全保证载机的安全性,我国还为歼轰7A研制了KD-88型防区外攻击导弹。该导弹与美国SLAM导弹相似,属于可在防区外发射、攻击目标的战术中程巡航导弹,制导方式为中段惯性加GPS、末段指令加电视制导方式,主要用于在防区外攻击严密设防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所、桥梁、机场、防空阵地、水上舰艇,以及慢速行进的坦克、装甲车等目标。由于采用了人在回路的控制方式,导弹可以实现发射后锁定,利用电视导引头摄取战场画面并实时地传送到载机,显示在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上,由武器操纵员操纵导弹飞向目标。从我国公开的该型导弹200公里左右的射程来看,KD-88可以在周边主要防空武器系统范围外发起攻击,大大提高了空军的对地攻击能力。

前面说过,空军预定作战地区通过多年的建设,建成了严密的防空体系,包括预警机、先进战斗机、防空导弹、高炮等。其雷达和防空系统不论性能指标还是布署密度,在当今都属于先进水平。当空军战机在此地区作战时,可能受到多部雷达的探测、跟踪与攻击,因此干扰、压制对方防空雷达网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代战争经验表明,如果想彻底消除对方防空系统的威胁,必须采用干扰和摧毁两种手段。这是因为干扰只能让对方暂时失去功能,并且还影响我方电子系统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干扰的掩护下利用反辐射导弹压制对方防空系统,并将其彻底摧毁。现代战争表明,大规模发射反辐射导弹压制对方防空系统已经成为常规手段,如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发射了1500枚反辐射导弹,摧毁了伊拉克90%左右的防空雷达,让其基本失去了对防空战机和防空导弹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了攻击机群的生存能力。

从公开的照片来看,歼轰-7A能挂载了国产电子干扰吊舱。从吊舱配备多个天线来分析,其当具备全向、多频率、多目标干扰能力。以公开的国产KG300电子干扰吊舱为例:该电子干扰吊舱主要为作战飞机提供自卫干扰能力,采用模块化技术,可更换不同的模块来对付不同的威胁。吊舱装有高灵敏度信号接收系统,能分析威胁信号特征并自动记录威胁信号,功率管理单元可以根据威胁情况分配干扰能量,保证在适当的区域和时间以适宜的频率进行干扰。吊舱还具备同时处理多个威胁信号和同时干扰多个目标的能力。

除了干扰吊舱,歼轰-7还可挂载国内仿制的Kh-31P型反辐射导弹,根据外媒报道,其编号为“鹰击”91(YJ-91)。Kh-31P是前苏联为对付美国“宙斯盾”防空系统研制的反辐射武器系统,1977年开始研制,80年代后期投入使用。其比较独特地采用了固体冲压发动机,可以获得较高的飞行速度,能够有效攻击“宙斯盾”这样的机动雷达系统。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3.5马赫,射程达150公里,弹翼位于尾部紧靠控制舵面,形成独特的尾部控制方式,采用惯性导航加末段被动雷达制导方式。由于现代雷达工作的频段范围已经非常宽,而前苏联当时在微电子技术方面仍旧不足,所以在研制Kh-31P的导引头时没有追求宽频带、高灵敏度等指标,而是采用了3种有限带宽的导引头,命中精度高。Kh-31P注重发挥动力装置、气动布局、高爆破杀伤战、载机平台(适合多种飞机拄载)等优势,强调用远距离、高速度、强机动能力、大战斗部、高命中精度来适应高威胁战场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Kh-31P不但可以攻击地、海面目标,而且具备攻击预警机的能力。在其基础上通过更换主动雷达导引头,前苏联还发展了Kh-3IA空舰导弹,以提高对海面目标的综合压制能力。

空射巡航导弹:直捣黄龙

在此次大阅兵中,国产巡航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标志着我国导弹攻击能力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巡航导弹在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特别是其超低空突防能力强、隐身性好、制导精度高、杀伤威力大、适用平台灵活和多用途等特点,已成为能有效摧毁严密设防目标的重要武器。

先进的防空体系不仅仅包括地面防空系统,如远程防空导弹、高炮等,还包括预警机和先进作战飞机。现代预警机可以探测数百公里内的目标,引导作战飞机进行拦截。因此对于战区内的目标,可能上百公里就能达成防区外攻击,但如果要突击对方战略纵深内的目标,还必须要穿越对方由预警机与作战飞机构成的拦截体系。前面说过,现代预警机与战斗机构成了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具备探测目标能力强、信息处理快、攻击能力强的特点。因此,轰炸机和歼轰机在重载的情况下想突破这样的体系,困难是很大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导弹的射程增加,这就是空射巡航导弹,如美国AGM-86B。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发射了大约35枚AGM-86B,到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中增加到90枚,而科索沃战争发射了80枚。AGM-86与海基“战斧”巡航导弹构成了多国部队打击的急先锋,通过多批次、多方向、连续打击,摧毁了大量的敌方军事、战略和经济目标,严重打击了敌方进行军事斗争的能力和潜力。以致于美国甚至有人提出利用其在信息领域的优势,在未来战争中对敌方战略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发动攻击,摧毁敌方的战争和经济潜力,动摇其作战意志和决心,达到非接触作战的目的。

从近期几场战争来看,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一般从本土或者海外重要基地起飞,在高空飞向目标,在距目标数百公里处低空发射巡航导弹然后返回。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战略轰炸机的长航程来扩大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即具备跨洲际的打击能力。空射巡航导弹还具备以下的优势:导弹具有很高的生存能力;可以对打击的目标进行选择,如摧毁尺寸较小或高加固目标;在远离目标的区域飞行,飞机和机上人员不会受到损失:武器通用性强,可以长时间在机上处于随时准备发射的状态。空射巡航导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可以长时间在空中值班,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对方突袭基地而造成损失,另外可以通过武力威慑告诉对方其重要目标处于我方打击范围之内,让其放弃战争企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据外媒报道,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巡航导弹,1988年完成小型涡扇发动机的研制,1992年首次试射,命名为“红鸟”-1型,其射程大约600公里。此后,我国持续对巡航导弹进行改进,先后发展了“红鸟”-2和“红鸟”-3型,导弹射程提高到1500-2000公里,并先后突破了中段地形匹配、末段影像导引等技术。在首先发展陆基型号的基础上,我国也在扩展其使用范围,先后发展了空射和舰射型,形成全方位的巡航导弹打击能力,成为保障新世纪国家安全的撒手锏。由于我国缺乏大飞机平台,因此在空射载机方面可供选择较少,只有国产轰-6和运-8。考虑到空射巡航导弹担负着国家战略威慑任务,需要具备全疆域作战能力,要求能够迅速抵达冲突地区进行威慑或者发动攻击,所以最终选择轰-6作为空射巡航导弹的平台。不过,轰-6并不是一型理想的巡航导弹载机,其采用的涡喷发动机耗油大、航程低,机翼挂架少,机身弹舱容积有限,载弹量少,航电系统也比较落后。针对这些缺点,我国对轰-6进行改进,发展了新型轰-6巡航导弹载机。该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引进的D-30KP涡扇发动机。与原来的涡喷-8发动机相比,其最大推力增加、耗油率降低,从而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增加了载荷。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改进,就是在翼下增加了4个挂架,这样该机至少可以挂载6枚空射巡航导弹。新轰-6换装了包括电子飞行、惯导、外挂管理在内的综合航电系统和新的玻璃化座舱,其作战性能比原型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配备空射巡航导弹后,原本是我国空军最落后机型的轰-6,一跃成为“首战用我”的铁拳。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新轰-6从我国中部地区起飞,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飞抵边境任何一个地区,进行武力威慑,迫使对方放弃侵略企图。若对方一意孤行,那么就可以对其重要军事、战略、经济中心进行打击,以摧毁其维持战争的能力和潜力。美国曾经模拟计算过,如果以1000枚巡航导弹攻击前苏联,那么后者需要用至少50架A-50预警机、数百架苏27和米格_31这样具备下视,下射能力的歼击机以及数百座S-3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进行防御。而要想建立这样的防御系统,一般国家根本无法承受。根据外媒报道,我国有一百多架轰-6,如果能保持这样的规模并且战时有7成以上的出勤率,那么一次出动就可以向对方发射近500枚空射巡航导弹。加上预先布署的陆基及舰射型巡航导弹,实际上已经可以压垮大多数国家的防空体系了。以我国空射巡航导弹2000公里的射程计算,在边境附近地区,新轰-6可以覆盖从印度次大陆到中南半岛、南海、东海及日本列岛的广大地区。因此,巡航导弹的出现不仅代表着我国空军作战能力的提高,也代表着我国威慑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结语

从此次阅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空军未来大致的作战方式:首先,轰-6K进行威慑飞行,然后进行“踢门”式的作战行动,用空射巡航导弹攻击对方防空系统及指挥控制系统;歼轰7A由歼-11B、电子战机群掩护,在新型预警机的指挥下对其战役纵深内目标进行全面打击;歼-11B以“中华侧卫之墙”对战区进行扫荡,保障我方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我国空军正在逐步成为一支作战能力完善的现代化空中作战力量。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外第四代隐形战机已经服役,我国还缺少为部队提供远程特种机平台的大型飞机,尤其是空中加油机。这些应该是未来十年我国发展的方向,也许在下一次国庆阅兵中我们就会看到它们的身影。到那时,“中华之翼”必将飞得更高、更快、更强!

(编辑一翔)

猜你喜欢

预警机防空雷达
弈语
隐形飞机哪里躲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首部BUK—3M“山毛榉”新型防空系统已交付俄陆军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
金牌新兵预警机
蒙住雷达的眼睛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