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来信
2009-10-31
1密码
整理东西时,发现五六年前的一个存折。到银行一查,到期日为2008年9月,储蓄余额4.85元。我要求销户,被要求输入密码,不幸试了3次皆显示密码错误。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如想取出,得先交10元挂失存折,然后重新换折。他建议,区区几元钱,不要算了。存折、本人身份证、本人俱在现场,却因忘记密码而必须挂失。银行这一逻辑令我有点想不通。假设我放弃这个存折余额,那最终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这笔4.85元的账该划分到哪一类呢?据悉,这家银行在全国有36000个网点,遇到这种状况的储户,相信不止我一个。
——扬军(安徽)
2学校贵姓?
前两天路过本市某高职学院,透过铁栅栏围墙向里望,楼顶上“××工程技术学院”几个字赫然人目,楼体外墙上悬挂着斗大的鎏金铜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走进校门,门口悬挂着许多招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陕西省农民工培训基地”、“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先进单位”……
这些招牌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找了个借口,进校参观。在校园里走了十几米,发现教学楼的大门前又挂着好几块牌子,诸如“健康达标学校”、“安全学校”等,再细读门前张贴的大幅招生广告和学校介绍,发现该校既叫“××工程技师学院”、又叫“××工程技术(技师)学院”。
该学校究竟叫什么名字,我倒未弄明白,这真是件趣事儿。能否把各类牌子摘掉一些,让校名清晰点?
——吴志强(陕西)
3景区年卡“限制使用”不可取
日前到江南水乡常熟旅游,当地友人带我参观了著名的沙家浜、梅李聚沙园等景点。在沙家浜景区,朋友替我买了60元一张的门票,而她自备市民专用的风景园林年卡,无须另购。朋友告诉我,这种年卡价值100元,持卡市民一年内可不限次数免票参观该市各大景点,颇为实惠。以往长假,市民都爱携家带口去景区玩上几天,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但今年这项针对老百姓的优惠“大幅缩水”。年前,当地出了新规:出于客容量考虑,沙家浜、虞山等景区在“五一”“十一”将暂停使用年卡;其他景区若遇重大活动,也可暂停使用。新规一出,很多人出游的热隋大打折扣。
不知当地部门是否认真算过这笔经济账?时下经济不景气,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下滑严重,南京、宁波等地为刺激旅游消费,已纷纷向市民派发旅游消费券。但如果景区既不从打造软硬件上下工夫,也不通过降价打折来吸引客源,反而期待以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景区年卡使用的手段来增加收入,表面上确是赚了门票的“小收入”,可实际上损失的却是在相关消费领域的“大进项”。
——丁峰(北京)
4裁员
公司老板是台湾商人,在东莞有两家工厂。金融危机以来,订单急剧下降,加上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公司经营进入薄利时期。面对现实,老板从去年腊月就开始酝酿两家工厂的合并事宜,并打算将原来400多的员工数缩减一半。作为基层干部,我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静观其变,心想只要这股风不吹到自己身上,总不能少了我的工资。
去年12月,裁员计划投入实施。老板迅速将全部订单都交给A厂代工,而让B厂一天8小时地闲着没活干,这样B厂的员工就只能领到770块底薪。一个月过去,年关将近,很多人沉不住气了,趁着年末拿完年终奖辞工回乡了。B厂一下子就有百多号人自动离岗,老板喜形于色,马上故伎重演,宣布:A厂春节放假一个月,所有订单交由B厂代工。见此情景,又一批员工心灰意冷地放弃了几百块的底薪,另寻出路。老板一看该走的人数差不多了,立即宣布两厂合并。一见所剩人数略超计划,老板又有新点子:叫吃闲饭的干部去车间轮岗,应付人手不够的现状。身价跌了,面子没了,自然有干部自动说“拜拜”。
——鞠小林(广东)
5买房送美女?
最近房价下跌,各大楼盘都在搞促销活动。趁周末有空,我到各处楼盘实地考察,心想碰到合适的也可以买了。
离家不远就遇到几家公司正在街头派发广告传单,鼓吹各自楼盘的优势。随手接过几张一看,各家公司的促销方式大同小异,无非买房折扣、送装修、送家具。但有一家的优惠承诺却十分新鲜——不光送装修,还送美女!宣传册上还特别注明:只限单身人士。看着广告上如花似玉的美女,不由动心上了看楼车,不管真假也得去瞧瞧。到了楼盘现场,一看周围全是年轻小伙子,看来他们和我一样也是冲美女来的。参观中发现,每套房里果然都有一位美女,身材脸蛋堪称完美——只是房价不菲。终于,有位小伙子忍不住问:“如果我真买下这套房,这美女真送给我吗?”工作人员笑道:“只要你买下这套房,我们将郑重介绍她与你认识,并安排一顿浪漫烛光晚餐,为你创造一个美好的开始,这以后就得看你的能耐了……”
——李成炎(江西)
6旧景新景
每次临近春节,我都踌躇一番:回老家过年,还是留在这里?
犹豫的原因,就是从公路边延伸至家、不足一公里的那截土路。晴天还好,一到雨天,一路满是泥泞。到了秋冬季,麻烦就来了:每逢下雨、落雪,那路就冻了化,化了冻,得泥泞很久。这条路,从我记事起到现在,一直就是那样。腊月二十九,还是回老家过年了。进村发现,有不少仓促搭建但尚未完工的独院两层小楼。二哥告诉我:“市里已经上马的三环路,要从这里过。地都征过了。”我问:“没地了,以后咋生活呀?”二哥说:“自谋生路!你不看见那些新盖的小楼了吗?听说,房子因修路要拆的,政府会给些补助。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拆到自己的房子,就都先简陋地盖上。碰上了,捞点;碰不上,认倒霉。”
以前,看报纸上类似的报道时,我老觉得:那些仓促搭建的人是刁民,存心要占国家的便宜。老家的所见,让我真正了解了个中的无奈:城市里的贫民,有最低生活保障;失地的乡亲,他们将赖啥存活?
——李献伟(安徽)
郑州公务员禁止乱穿乱戴
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严肃工作和会议纪律的有关规定,要求机关工作人员注意服装的款式、色彩,搭配,不能大红大绿,不可乱穿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