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在1949
2009-10-30何大章
何大章
宋庆龄的历史选择
公元1949年,古老的中国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已经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平津战役正在进行,其胜负也不再有任何悬念。统治中国二十多年的蒋家王朝就要覆灭了。
此时此刻,在上海林森中路1403号,这个刚刚安排停当的新居里,宋庆龄却眉头紧锁。一些陆续传来的消息,使她很是不快。
1927年7月14日,为了抗议蒋介石、汪精卫对孙中山先生革命原则的背叛,宋庆龄发表声明与国民党决裂。那以后,蒋介石一直用威胁、利诱等各种手段争取宋庆龄,企图利用宋庆龄的崇高威望,为他们的反动统治增加迷人的伪装。
现在,作为绝望的挣扎,国民党试图请宋庆龄出山,担任名义上的政府首脑,以便收拾残局。他们通过一个驻尼加拉瓜的中国外交官向国际社会散布谣言,说宋庆龄已经收到这一请求,并很有可能接受。
宋庆龄不让蒋介石有任何可乘之机。1月10日,她以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名义发表声明,并刊登在第二天的上海《字西林报》上:
“孙中山夫人今天宣布: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担任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孙夫人进一步声明,她正在以全部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救济工作。她是这个中国福利机构的创始人和主席。”
当时上海形势十分混乱,宋庆龄一直处于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中。远在河北平山县的中共中央十分担心宋庆龄的安危。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致电宋庆龄,请她尽早北上参加新政协。
“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对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
这封电报是中央发给香港工委书记方方和潘汉年、刘晓的。刘晓是上海党的负责人,当时在香港。除给宋庆龄的电文外,电报稿上还有周恩来的一段字迹。
“方、潘并刘晓(绝密):兹发去毛、周致宋电,望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最信任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意⋯⋯总之,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你们及梦醒、仲华意见如何,望告。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伫盼回音。”
这封电报还没有送到宋庆龄手上,形势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月21日,傅作义宣布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平津战役结束。就在这一天,再也支撑不下去的蒋介石宣布“引退”,放弃了总统的职位,回到奉化溪口老家。也是在这一天,副总统李宗仁取代蒋介石,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代总统。
就任的第二天,李宗仁的第一招棋,就是想请出深孚众望的孙夫人宋庆龄。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并派甘介侯专程赴上海,敦请孙夫人 “即日命驾莅京”、“出为领导”。
“孙夫人勋鉴:
蒋先生凌然引退。仁以基于个人对于国家之责任,不得不出而勉维现局。内战频年,人民痛苦万状。弥战求和已成为全国一致之呼声。仁凌遵循民意,尽其最大之努力。惟兹事体大,尤赖夫人出为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国家人民实深利赖。兹特请甘介侯兄代表,移诣面陈鄙悃。务恳赐予指示,以兹循率。并乞即日命驾莅京,使获随时承教,尤深企祷。行期敬希先示,以便迎候为幸。专此敬颂勋安。
李宗仁敬启元、廿二”
但宋庆龄早就公开宣布:“在国民党的政策完全符合已故孙逸仙博士的基本原则之前,我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该党的任何工作。”因此,对李宗仁的这封信,她自然是不予理睬。
毛泽东、周恩来的电报终于送到宋庆龄的手上。但当时她的处境十分险恶,而且身体不好,无法北上。2月2日,宋庆龄复函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她的激动心情跃然纸上。
“亲爱的朋友们:
请接受我对你们极友善的来信之深厚地感谢。我非常抱歉,由于有炎症及血压高,正在诊治中,不克即时成行。
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的完成。”
宋庆龄所讲的“二十三年前”,指的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汪精卫对孙中山革命原则的背叛,使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北伐归于失败。宋庆龄把23年前被阻的那一场革命,与马上要取得胜利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说成是“同一章历史”,就此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即将到来的胜利,将是孙中山先生理想的伟大胜利。
在风雨飘摇的上海,宋庆龄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她继续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为贫苦儿童和急需救济的各界人士募集和发放救济款物。她派人妥善保管没有来得及运到解放区的300吨医药和其他各类物资。她组织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躲开特务的监视,悄悄地写标语、排节目,为迎接解放做准备。
5月27日,上海解放。在枪声还没有完全停息的时候,早有准备的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小演员们就敲锣打鼓、扭着秧歌,出现在大上海的街头欢庆胜利。上海人说:“最早走上街头的是孙夫人的孩子们。”
第二天,宋庆龄在家里见到了第一个来看望她的史良。她激动地握着史良的手说:“解放了就好了。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
第二个来拜访她的是老朋友赵朴初。当赵朴初向她表示慰问和祝贺时,宋庆龄微笑着把一朵小红玫瑰插在赵朴初西服的衣领上。
宋庆龄进北平
走进宋庆龄故居,很多观众都会在生平文物展的一个展柜前凝视良久。这个展柜里陈列着两封非常重要的信。
一封是毛泽东写给宋庆龄的: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
大安!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日”
另一封是周恩来写给宋庆龄的:
“庆龄先生: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略)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耑上。敬颂
大安
周恩来
一九四九 .六 .廿一”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邀请宋庆龄北上的这两封信,不仅我们今天觉得十分重要,宋庆龄本人也是看得很重的。收到这两封信以后,她一直珍藏在上海住宅的铁柜里。1981年宋庆龄逝世后,负责清理她的遗物的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李家炽副局长,打开保险柜,取出了这些重要信件,当即按规定上交给中央档案馆。2004年7月,我还到中央档案馆,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原件。如今陈列在宋庆龄故居的信是手工复制件。故居向公众展示的复制件,几乎可以乱真。
仔细研究起来,这两封信都有发人深思的特殊之处。毛泽东书法很有功底,但他给别人写信比较随意,经常有勾勾划划的地方。而这一封写给宋庆龄的信,显然是认真誊写过的,连一个错字、一个墨点都没有。周恩来做事历来谨慎,对别人也格外尊重。他的信大多是干净整齐的。而唯独在给宋庆龄的这封信里,却改了一个字,将“略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的“略”字改成了“谨”。而奇怪的是,改后却没有重抄。
当时为这两封信做复制工作的,是故居管理处的一位副主任名叫王传莘。在复制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这个改上的“谨”字,并非周恩来的字迹,而是毛泽东写的。当年周恩来写完这封信,送给毛泽东去看。毛泽东看过之后,认为“略陈”不够恭敬,便动笔改成了“谨陈”。周恩来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重,也就这样送出去了。这两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都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实际上,这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周恩来对于宋庆龄的一种特殊的尊重。
中共中央派出邓颖超作为代表,专程赴上海迎接宋庆龄。邓颖超和廖梦醒一起去拜访宋庆龄,呈上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后,又向宋庆龄当面表达了大家盼望她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的迫切心情。宋庆龄很高兴,但也很犹豫。她说:“北京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去那里。待我考虑考虑,想好再通知你吧。”
宋庆龄的为难是有道理的。此前,她曾经两次踏上北平的土地。第一次是她陪同孙中山先生北上,1924年12月31日到达北平。当时中山先生已病得很重。宋庆龄衣不解带服侍中山先生。北平的政治环境也令人十分忧虑。段祺瑞政府对帝国主义的奴颜婢膝,使孙中山异常愤怒,以致于一病不起。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宋庆龄主持了孙中山的后事,把灵榇送至香山碧云寺安放,然后就离开了北平。当时她只有32岁。这件事对她的伤害是可以想见的。
1929年,宋庆龄从苏联经东北第二次来到北平。她到碧云寺亲自为孙中山先生换装,并更换棺木。然后一路护送到南京中山陵安葬。两次到北平都令宋庆龄十分伤心,所以她怕到北平去。但她又觉得建立新中国是一件大事,因此犹豫不决。为了等待宋庆龄的决定,邓颖超和廖梦醒在上海住了两个多月。
宋庆龄终于同意北上,消息传到北平,毛泽东兴奋异常。他立刻表示要亲自到车站迎接。8月28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五十余位中共中央和民主党派的最高领导人来到北平前门火车站。在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只有刘少奇因为访苏刚刚回到东北而没有出席。据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徐肖冰、侯波同志介绍,毛泽东等人都是提前了近一个小时就到了车站,而且所有人都站在月台上恭候,没有一个人坐下休息。除了这些领导人之外,就是身穿统一服装、戴着白色遮阳帽的洛杉矶幼儿园的孩子们。洛杉矶幼儿园是宋庆龄用美国洛杉矶华人、华侨捐献的款物,在延安建立起来的。这个幼儿园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领袖和烈士的子女。
下午4时,列车缓缓驶入车站。毛泽东登上车厢,亲自迎接宋庆龄下车。毛泽东和周恩来与宋庆龄热烈握手。毛泽东说:“我们恭候你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向你请教。”宋庆龄笑着说:“你们做得很好,我愿意为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共中央全体领导人到车站迎接,毛泽东亲自登上车厢,这种欢迎的规格,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车站上举行了最简短的欢迎仪式。领导人与宋庆龄互致问候,洛杉矶幼儿园的孩子们向宋庆龄献了花,仪式便告结束。毛泽东请宋庆龄上汽车回饭店休息。原来,毛泽东和周恩来想到孙夫人年纪不轻了,从上海到北平乘火车时间很长,一定会很疲劳,所以要尽快安排她休息。
9月21日至9月30日,宋庆龄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10月1日下午3时,宋庆龄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当时通向城楼的坡道还没有修整,坑坑洼洼很难走。曾宪植在一旁搀扶着她,紧随着毛泽东,一步步登上城楼。
当三十万群众在广场上欢呼的时候,当看到广场上矗立的巨幅孙中山画像的时候,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这位坚强的战士不禁热泪盈眶。她说:这一刻“回忆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涌起来,我想起许多同志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得了今日的光荣。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