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在鲜艳的党旗指引下科学发展
2009-10-30夏玉兰陈伟龄
夏玉兰 陈伟龄
人杰地灵、风光旖旎的无锡是发展民营企业、培育知名企业家的摇篮。如今的红豆集团,是这个摇篮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红豆集团有着52年的发展历史。52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流程中只是白驹过隙。但就在这弹指一挥的瞬息,红豆人创造了奇迹,跃居成了民营企业的巨子。从最初弹棉花、织手套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以“紫杉醇”为代表的生物科技、服装、机械、橡胶、地产等多元的综合集团公司,年销售额逾百亿元。2008年,在面临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集团逆势而上,产销实现207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增长16%,利润上升21%,最为困难的服装出口也实现同比增长14.7%。
红豆集团的发展既令人震惊不已,也有几分让人不解,在无锡东港这个总面积8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8万人的弹丸之地。何以产生这样一个民营企业的巨子?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党委”、“企业越发展,党建越加强”。这便是红豆集团的谜底。多年来,红豆集团坚持不懈地抓党建工作,着力塑造企业的“红色品格”。集团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融为一体。党委是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的主要负责人进入党委,9大子公司的总经理全部是党员。股东代表85%是党员,100多名生产工厂的厂长85%是党员。2万名职工中,拥有党员799人,17个党支部,85个党小组,去年红豆集团还在柬埔寨经济合作开发区建立了党支部,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靠着一座坚强的“堡垒”,靠着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一呼百应,能战能胜。红豆集团在鲜艳的党旗指引下,飞速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红色引擎”——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飞速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多年来,红豆集团党委对此矢志不渝。工作中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成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坚强核心和根本保证,使企业在市场不断变化,竞争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以变应变,立于不败之地。
转型升级发展。党的十七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红豆集团党委在每周例会上反复学习、探讨,并通过部长、总经理联席会议研究后决定: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从资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转变,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集团党委还在2008年举行了“转型升级促发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活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举办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对“转型升级”的认识。
从生产经营型向创造运营型转变。创造,指的是研发、运营,指的是品牌网络。在研发方面,红豆集团建立了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分别在美国和香港建立了服装研发中心。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今年1月,红豆集团成为江苏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集团还以专利发明大户的身份成为全国专利试点先进单位。2008年申请14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先后申报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申报了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省高新技术企业等。此外,红豆集团党委在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领导力和决策水平,高起点规划了红豆国际科创园。打造了Hodo红豆男装、红豆居家、轩帝尼、依迪菲等高档品牌,赢得了市场,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在品牌网络方面,企业积极转变营销模式,加强连锁专卖体系建立。红豆五大品牌目前已有连锁专卖店665家,提升了形象,巩固了市场。
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2008年11月,红豆集团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了财务公司,这是中国银监会成立5年来首次批准的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全国到目前为止获批的少数几家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今年4月,红豆集团控股的阿福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从资产经营走向资本经营。红豆集团党委的这一重大决策,是企业发展的一次大飞跃。不仅为“三农”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贷款支持,同时为红豆品牌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为企业今后的纵深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成为红豆集团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除了努力转型之外,红豆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提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纵观红豆集团50多年的发展之路,走的就是一条产业不断升级、告别粗放之路。在传统的服装领域,红豆从最初的弹棉花、织手套,发展到1991年成为全国最大的针织内衣生产厂家,之后红豆集团党委又果断决定发展服装系列化,先后成功上马了西服、衬衫、羊毛衫等产品,1995年成为中国服装品种最多、市场覆盖率最高、销售额最大的企业。
走在全国服装行业前列的红豆集团,没有停止升级发展。先后投资进入了摩托车、电动车制造,全钢子午线轮胎行业和生物制药行业。2009年,全钢子午线轮胎产量将达100万套,该项目正在积极准备上市。
生态发展。红豆党委一班人有一个共识,生态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只有生态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实现全人类的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中,他们一直在探索生态发展之路,寻找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的项目。
2001年11月8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的云南某地情景令人吃惊:一大片野生红豆杉遭到断枝、剥皮、毁灭的厄运。这档题为《哭泣的红豆杉》节目,深深触动了红豆集团党委一班人。红豆集团与“红豆”有不解之缘。“红豆”商标的灵感就来源于企业附近的千年红豆古树。企业每年上百亿元的服装等产品,都是凭借“红豆”品牌而畅销海内外。
“绝不能让红豆杉再哭泣”!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斩钉截铁地说。党委一班人立即开会果断决策:大面积种植红豆杉,因为红豆杉能出色地降解多类日常有毒有害气体。不仅如此,与其它树种白天释放氧气、夜晚释放二氧化碳有害气体所不同的是,红豆杉白天和夜晚均释放氧气,是难得的全天候增氧树种,被专家们称之为“神奇的健康树”、“抗癌树”。
如今,集团先后投资4亿多元,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人工种植红豆杉3万亩,3500多万株,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抗癌原料紫杉醇提炼、盆栽及苗木外销、观光康复的庞大生态健康产业链,近期能形成50亿元的年产值。这一项目,得到国家和省市政府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也成为大型工业企业集团进军农业生态领域的成功范例。
癌症病人很幸运,因为有了红豆杉。红豆杉很幸运。因为有了红豆人。
跨国发展。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要不要走出去?党委一班人坐下反复研究。各抒己见。最后取得了共识,那就是:企业要做大,必须进入国际大循环,实现国际化发展。于是,红豆集团果断走上了跨国发展的道路,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创办了占地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合作开发区,这也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八大境外园区之一。
红豆党委“走出去”的战略决策,领先一步,胜人
一筹。不但转移了国内过剩产能,规避了国外对我外销产品的打压,而且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还缓解了国内资源紧张的矛盾,化解了国内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可谓是一举多得。过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是单个企业的扩张和发展,而红豆集团走的是组团式“走出去”模式,这就是建立中国企业的工业园区。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还能通过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掌握在境外的发展主动权。并形成境外发展的规模效应。该园区建设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关心,也得到了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重视。现在,红豆柬埔寨工业园道路、水电、办公区域等基本设施已经建好,目前已有7家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其中3家已经生产,10多家企业正在洽谈。
近年来,我们很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惊人,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但不少企业为之付出了毁坏生态资源和环境的代价。红豆集团的持续高速增长,走的是一条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地转型升级,推进技术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红豆集团的成功,为民营企业身体力行,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红色导航”——引领企业回报社会协调发展
周海江认为: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地区、社会、自然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依据,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在一次全体党员大会上,他字正腔圆地说:红豆集团是民营企业,但不是赚钱的机器,企业的自身利益、消费者的需求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我们要双赢乃至多赢。
2007年4月17日,红豆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社会责任CSC9000T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全面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
没有就业就没有幸福。周海江逢会必讲“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工业社会,民以就业为天。没有就业就没有幸福,没有就业就没有稳定”。多年来,红豆集团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增强吸纳员工的能力,维护员工利益。至今,集团所在地东港镇全镇有70%的家庭成员在红豆集团上班,30%的家庭全部成员都是企业的员工,确保了当地人民的就业。东港镇的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红豆”稳则东港稳,“红豆”越发展,东港人越幸福。2009年,集团将招收3000多名大学生从事专卖店、新品开发、营销工作。到目前为止,包括集团职工,所有外地专卖店的营销人员,为集团加工的外协工厂在内,红豆集团提供了10万人的就业岗位。此外,集团还出资1000万元参股中国青年创业基金,可谓是一方水土养育了八方人,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把“爱”撒向全社会。多年来,红豆集团党组织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渗透力,通过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全体职工把“爱”撒向全社会,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不管是企业,还是企业的职工,国家的任何一方有难,红豆的党员干部都会冲在最前面。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集团党委第一时间向四川灾区捐赠100万元,随后,广大党员带头。职工跟上捐款32万多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21.4万元。累计捐助达到了586万多元。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对灾区的支援不仅仅停留在财物“输血”,而是创造性地注重“造血”工程,进行技术和项目支援。2008年8月25日,集团在无锡市对口援建的绵竹汉旺新镇设立了“红豆集团缝纫培训基地”。该基地是第一家企业在灾区设立的培训基地。培训的当地青年学员目前已达到800多人,并且帮助他们在当地实现就业。这些年。红豆集团不断增加对社会的资助力度,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9580多万元,将红豆的情文化广泛传播为对全社会的爱。
红豆党组织的“情”和“爱”,对于红豆人来说,更是温暖在心窝上,融化在血液里。徐建峰,是1998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进红豆集团的一名员工。4年前,血气方刚,怀抱梦想,正准备大展宏图的他,突如其来地被白血病击倒,顿时觉得天塌了。望着年轻漂亮的妻子,望着刚刚2岁的女儿,望着昂贵的医疗费用单据,年轻的小伙子放声痛哭。红豆集团党组织、共产党员、职工及时伸出温暖的手:党委在第一时间给医院送去10万元,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党员带头职工跟上捐款6万元。除了资金的援助,党组织给予他很大的精神鼓励,鼓励他勇敢顽强。与疾病作斗争。并安排了专车接送家属,派人陪同在医院吃年夜饭,党组织的关怀给了徐建峰力量和信心,他终于战胜疾病重新回到了岗位。徐建峰非常珍惜党给他的第二次生命,通过竞争上岗当上了相思鸟服饰公司的经理。努力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回报党回报红豆集团。
治理污染义不容辞。红豆集团党委带领全体党员职工把治理污染,扶持绿色环保作为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周海江认为,企业是财富的制造者,也是资源消耗大户,也可能是污染排放大户。那种不计资源消耗、不计环境污染的做法,并非有良知、有理性的企业家所应有的行为。因此,集团先后投资5亿多元用于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坚决淘汰那些对水电、土地、交通、原材料等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排污重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率先实行了用地集约化,把100多家工厂集中在一个园区,并推行多层建筑,大大提高土地使用率。早在上世纪90年代。集团就投入巨资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企业废水治理。2003年,投资了3000多万元,兴建了万吨污水处理厂。不仅负责本集团内的废水处理,而且解决了当地20多家小企业的废水处理。同时,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设了5万吨给水处理厂,大力推行二次用水技术,实施“零排放工厂计划”。此外,在大型工业集团中,率先开辟了发展农业生态制药产业的路子。
“红色情怀”——力促企业凝心聚力和谐发展
周海江有一个理论:太阳系中的十大行星为什么能够有条不紊地围绕着太阳运行?那是因为太阳有巨大的凝聚力。一个企业就犹如天体一般。党组织是太阳,党员职工是星星,星星既追赶着太阳,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源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集团始终把党员职工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对职工在政治上、思想上、技能上、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正是这样的关心,使得2万名职工拧成一股绳,鼓足一股劲,凝心聚力,和谐发展。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不少的企业,因为员工流动性较大而不愿投资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掌握技术后“跳槽”。在红豆集团,党组织坚持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而员工最想得到的福利不是涨工资不是发奖金而是培训,集团每年投资的培训费高达上亿元。周海江说:要让学习成为红豆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秦军,是红豆西服厂的一名高级缝纫工。12年前,他来到集团,犹如融入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灯火通明的培训中心教室里,从此多了一个刻苦好学的青年。2005年,他参加全国青年西服制作技能比赛,一举获得亚军。这几年,曾有多家企业愿以更高年薪聘请他。但他从不为所动。
他说,是“红豆”培养了他,他要用一生奉献“红豆”,反哺“红豆”。
如今,红豆集团有了红豆学院,有了党校,有了培训基地,红豆人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吮着智慧的甘汁,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共享发展成果。红豆党委在要求全体党员无私奉献的同时,积极推行“富民、利民、爱民”举措,让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尊重员工的个人权益,把不断提高员工待遇和收入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集团每年都投入3000多万元,为所有外来员工提供免费吃住。投资了8000多万元,为员工建造了10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小区,每个房间都配备电视、卫生间等设施,集中安置了1.1万多名外地员工。公寓小区里,食堂、超市、理发店、医疗室等一应俱全。
对在一线工作的员工,每年都给他们过生日,春节送接回家与返厂,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在企业的家庭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成熟员工不仅没有流失,反而与年俱增,保证了生产扩大需要,同时员工看到自己个人发展道路上上升的空间和希望,会加倍努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08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一些企业裁员或者降低工资,红豆集团却出台文件。在一年两次全员涨工资的基础上,再一次普遍上调员工工资,平均增幅在15%左右。此外,集团还根据新出台的劳动法,进一步完善了员工各种保险。
为光荣与梦想提供实现的舞台。周海江有一句名言: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动物,没有希望就绝望。“企业发展,以人为本”,这不仅是红豆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多年来,在以周海江为首的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红豆集团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合适的舞台,为每个人的光荣与梦想开辟了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康庄大道。对高层人才,采取给股份、给产权的办法,使其与企业经营实绩融为一体。对待广大优秀人才,他们努力营造公平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以能力赢得岗位,以岗位获得高薪。同样,对每一个基层的员工也都给予希望。一线员工中开展了评选“星级员工”的活动,如果被评为三星级员工,就有免费去上大学的机会,还可以竞聘班组长、车间主管。
在红豆,如果你是鲲鹏,一定让你拥有蓝天,如果你是长鲸,一定让你享受大海。从复旦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伙子喻琼林,是一个与无锡与“红豆”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地人,凭着自己一腔热情,凭着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几轮的竞争走上了相思鸟服装厂厂长的位置,上任第一年,不但填补了上年亏损的200万元,还盈利了260万元。
竞争上岗,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让制度选人在红豆已经深入人心,从最底层的班组长位置到总裁的位置,都竞争上岗。集团党委书记周海江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全新的管理理念、扎实的业务功底赢得了集团全体员工和董事的信任,无论是党组织公推直选还是集团总裁海选,都是以绝对高票当选,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更展示了红豆以人为本、竞争择优的价值理念。
多年来,集团党委不断把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并通过党组织的培养和锻炼,将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推上了领导岗位,从而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红豆的今天”,这是红豆人的肺腑之言,也是红豆集团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注解。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