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力”

2009-10-30杨秀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力学习态度习惯

杨秀英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学什么都重要。本文仅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做些探讨。

“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其前提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已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教育者的面前。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内涵。“教会学生学习”,究其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力”。“学力”包括如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自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前提,它所解决的是愿不愿学的问题;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手段,它所解决的是会不会学的问题;自觉的学习习惯是目的,它解决的是能否主动学习的问题;形成学习能力是终极目标,它是解决能否自主获取新知识并富于创新意识的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教师每天都可以进行的,能抓得住、办得到,而学习习惯、能力的形成的主体是学生,它需要学生的内化过程,教师只能起到点拨、引导、强化的作用。

历史学科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习。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并使之迁移到其他的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受益终生呢?下面我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首先,要重视历史教学的第一课,务求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第一节课不要急于讲知识,而应重点解决好引发学习兴趣和“为什么学历史”的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设问:你知道毛泽东等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为什么往往让自己的子女到人民大学或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吗?这时学生就会讨论起来。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启发他们可以从当今世界热点问题入手,如经济危机、朝核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认识把握现在,科学预测未来。第一节课上好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其次,要重视新课的导入。新课导入的创意性,可以成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讲述唐朝的衰败时,教师朗读了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的话:“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杨贵妃足以败之。”然后解释说:“这是清代史学家赵翼对唐朝衰败原因的分析,他把原因都归结为杨贵妃一个人身上,这种说法很不公正,我们可以用哪些史实为她洗清不白之冤呢?”这种导语能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使学生带着一种“正义感”、“打抱不平”的心情去学习,可以轻而易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 教师传授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和准确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己会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如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掌握什么,怎样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必须明确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先对知识的纵横联系乃至单元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整理,画出知识网络图,然后集中张帖,看谁画得最全面最科学,教师给予及时指导点拨,使学生掌握把书读薄的本领。

2.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课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学生普遍反映学时容易记时难。为此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尝试用列表的方法,即把一些重要的专题归类列表任务分给学生,每人一个专题,分头整理,各负其责,教师把关,最后集中张贴共享成果,这种做法既完成了任务又节省了时间,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作用。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有了获取知识的工具,就要促使其运用工具获得知识,并把这一过程反复强化,使其逐渐形成习惯。如养成预习的习惯、画网络图的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上把问题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探讨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自测的习惯等。

这样一节课下来,无需老师过多讲解,学生能独立掌握的已经自己掌握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把知识向更高层次拓展,提出一些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如在讲完初中九年级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英国的政治家帕默斯顿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请联系本世纪20年代以前英法德美关系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由于学生刚刚学完英国“势力均衡”政策,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国际关系中一个难点——英法关系问题较好地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经过这样反复训练,各种习惯形成之后,也就使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品质。

四、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学习历史的最终落脚点应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归纳起来大体有三层含义:第一,认识历史的方法;第二,阐述历史的能力;第三,用科学的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历史思维能力。在这三个层次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高层次,即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人物、事件,比较和概括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需多方位的训练,指导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力争使学生在自己主动的学习实践中,训练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创新能力。在培养能力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至始至终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彼此割裂,也不能顾彼失此。如复习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通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得出相同结论,即都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但受到落后政治势力阻碍束缚,而法国的启蒙思想和中国的维新思想恰恰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得出不同历史因素互相影响推动的结论,从而使历史教育在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善于学习、善于生存、善于创新、善于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学力学习态度习惯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好习惯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浅谈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