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探究

2009-10-29石东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案例教学

摘 要:当前我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紧缺,制约着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场所。论文在分析物流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特点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高校物流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宏观与微观对策。

关键词:学科建设;校企对接;物流实验室;案例教学

物流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输送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物资和产品。我国物流起步较晚,物流业的发展远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高校物流教育教学工作是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现代物流人才、推动我国物流业及国民经济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高校物流专业的特点

1.1 物流专业设立时间短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70年代中期我国物资经济学会从日本把物流概念引入国内。1999年11月由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联合会举办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发端,物流业进入快速启动期。鉴于社会经济对物流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批准本科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本科物流教育主要有物流管理专业、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方向)等;

1.2 物流学科的交叉性和系统性

物流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是在综合多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同时,物流学科涉及区域政策法规、物流设施设备、企业人财物及自身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信息等七大功能要素等,呈现出很强的系统性。这种系统综合性还原了学科间本来的联系,消除了因学科划分过细而给学科理论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带来的影响。

1.3 物流学科的实务性和实践性

物流活动主要包括采购、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运输、信息处理等环节,涉及到招标采购、商务谈判、仓储作业、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机械作业、配送设计、交通运输实务、信息处理等实务工作。另外,国际物流还涉及到商品检验检疫、报关、保险、国际贸易、国际法规等实务工作。物流学科的实务性强,要求物流专业教育的高实践性。在物流教学中,物流理论和物流实务实践并重是物流教学的基本要求。

2 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物流师资力量薄弱且分散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比较晚,造成了物流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当前高校物流教师几乎都是从管理、经济、信息、交通规划等方向转行过来,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造成物流师资分布于不同院系,呈现师资资源分散状况。加上,高校物流教师缺少专业培训、缺少相关知识体系系统更新、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使用以及大部分都依然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等,这些都高强度的制约着物流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2.2 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是依托原来相近专业而转变过来形成,或是在相关专业基础上擦边设立。主要依托市场营销、交通运输、物资仓储等专业,物流学科设置不健全、不系统、不规范,缺乏现代物流整合的思想。另外,由于我国物流发展及研究的薄弱及教师专业背景的多学科性多样从属性,现有物流教材体系非常混乱、门类复杂,不同教材间基础观点存在较大出入,即使是译版也因翻译人群对内容的认同不足也会造成观点不统一。而且不同课程教材内容交错重复严重。在这一状况下,学生或受训者不能架构起系统的物流思维框架,不利于物流教育职能的发挥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3 培养目标宽泛,缺乏针对性,与市场需求脱节

物流专业设置滞后于国内物流业发展要求:由于物流专业一般由相关专业发展而来,物流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模式也模仿、仿造以前相关专业模式构建,缺乏物流专业自身特色;物流教材重理论轻实务,重理论无实务等,缺乏针对性;不同教育层次分工不明确,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各高校物流培育人才千篇一律,与地域经济产业人才需求脱节,人才紧缺与过剩并存。

2.4 实践实训教学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

物流学科具有的高实务性和实践性,对物流实践实训教学工作提出特别要求。但由于经费等问题,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滞后,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内得不到应有的实验训练,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部分高校不能建立物流实习基地,物流毕业生没有企业实践训练的机会。基于这两大因素,当前高校所培养的物流人才空有宽泛的理论,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这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

3 高校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对策

3.1 课程设置系统化,培养目标细化

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针对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混乱的现象,高校或物流协会等部门应成立由物流专家、高校物流教师、地方政府、企业物流高管等组成攻关团队,共同讨论物流人才需求与高校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问题,避免课程设置宽泛、教材内容重叠及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结合学科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及物流教学资源,高校应综合设计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人才梯队。研究生层次教育应重理论研究与方法,培养高层次物流管理及研究型人才;专科层次应重操作、重技能、重实践,培养企业物流基本操作与管理的实用人才。在此基础上,专科物流教育应采取“厚基础、宽出径”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上细化专业方向,如可设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仓储配送及运输管理等,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针对物流行业的特殊性,高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物流职业资格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师资支持,坚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3.2 “项目教学”与“订单培养”相结合,实现校企对接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创立的,其特点是以实际工作为最终教学目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服务;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订单培养是指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设计课程,采取“以需定产”完全市场化的招生和人才输送方式,开展订单培养,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和“订单培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衔接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一方面增加了学校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优质人力资源,减少培训成本。当然,高校不同教育层次应根据需要调节“项目教学”与“订单培养”的比例,高职类院校可适当提高“订单培养”的成分,而本科类教学学科适当提高“项目教学”的因素。

总之,高校物流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在高校物流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过程中,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物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校企合作是物流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物流实验室建设和案例教学则是高校物流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克富,陈瑞海.“模块驱动式”教学在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4-30.

[2]刘津平,邵清东.实用型物流实验室建设分析[J].物流技术,2007(3):96-99.

[3]陈建军.案例教学在现代物流教学上的应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5):62-64.

[4]黄河.高职物流专业教学问题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05-106.

[5]詹国华.物流教育改革与物流学科建设[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5):126-128.

作者简介:石东斌(1981-),性别:男学历:硕士学位,工作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教师,职称:助教。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案例教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