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资队伍 实施分层教学
2009-10-29吴旻
吴 旻
多年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农村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培养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困惑
(一)培养目标模糊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模糊,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信息技术教学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培训,把开设信息技术课看成是一种点缀和包装。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都不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试科目,属于“副科”,所以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师配备等方面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校和家长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学生也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心理放松、调节的时间,加上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QQ聊天,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不少家长和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远离电脑,这更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规模不断缩减,教育资金投入少,生源流失严重,使得原本落后的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制约和困扰着学校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据江西省某市调查资料表明,该市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机比在小学为100:1,初中为50:1,高中为20:1,与标准配备要求差距较大。由于经费的缺乏,使得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有限的仪器设备难以保证正常运行,无法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这也影响了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积极性。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由近年来中专和大专毕业生组成。在专业上,非信息技术或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占80%以上。由于学历与专业的先天不足,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自身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意识淡薄。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既是科任教师,也可能是实验、网络管理员或仪器设备维修员,甚至还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和工作的繁杂使这些教师难以专心于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难以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加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较低,这给原本薄弱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三)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忽视学生的起点差异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周期长,设计零起点化。教材内容忽视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各学段重复内容较多,缺乏系统性。教材着重于应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重视不够,忽视了信息责任的教育和培养。教材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但大多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实例。
有调查表明:50%以上的县级城镇小学生已熟悉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而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生仍未接触过计算机,属零起点。现行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却忽视学生的起点差异,仍采用班级教学模式,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初中已学过的内容高中仍重复学习,造成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学习兴趣下降,这给学生的求知欲的满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它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强化专业培养,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只有43.76%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担任教师,而其中大部分又留在城市里的中小学工作。由此可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拥有合格学历的毕业生数量有限。农村中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基础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为此,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1.充分发挥高师院校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强化在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提高信息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
2.结合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为蓝本,强化校本培训,通过培训选拔一批合格的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
3.利用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以及非师范院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后,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二)以新课标为导向,优化教材体系,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材应力求满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科学的教材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教材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特点,注重各学段教材的内容衔接,建立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建立有利于所有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注重开发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教材,建立科学规范的教材评价体系和教材市场准入制度,打破教材市场地方保护主义,使优质教材在农村中小学得以推广使用。
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差异较大,应以新课标“关照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班级建制,在科学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起点的基础上,分层建制,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进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这样既可减少学习内容的重复教学,激发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解月光,王冬梅.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调查[J].信息技术教育,2004(5).
[2]张永刚.贫困地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7(7).
[3]石志敏,李尧英.新课标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4]刘和海等.安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