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 会用 用好 用足
2009-10-29朱向军谢同祥
朱向军 谢同祥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化有关,也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密切联系。一切研究根植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回归于实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向深入,客观上要求相关的理论探讨有更宽广的视野。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层次定位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依其使用的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初步学用信息技术、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和创新应用信息技术。这些层次对应的是教师从接触使用、熟练操作,直到得心应手、用出新意四个不同阶段。
初步学用信息技术这是一个“学用”的过程,是教师尝试接触使用信息技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使用时会碰到各种各样比较初级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出现意味着教学过程中“零信息技术”状态的结束和个人信息化教学的开始。
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是一个“会用”的过程。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伴随着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教师已经能够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操作与使用,进入到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们已经由信息技术新手变为信息技术高手,已经能驾轻就熟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障碍,但此时教师还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予以掌握,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学用”到“会用”,主要体现的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提升。
整合运用信息技术这是一个“用好”的过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不再仅仅考虑技术方面的操作,转而更多地关注如何用技术支持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以取得优化教学过程的效果。归结为一句话:教师不仅“会用”,而且能“用好”。这一阶段,教师由信息技术高手变成信息技术能手,已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支持工具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而不露痕迹。信息技术在他们的使用过程已经褪去了技术的外衣,被还原为一个适用、好用的工具。从“会用”到“用好”,更多地折射出质变的过程。
创新应用信息技术这是一个“用足”信息技术的过程。教师开始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如何实现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支持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提高的工具。教师能够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意味着他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领跑者。创新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不但是支持学生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建立在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反思与对新的应用模式积极探索的基础之上。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整体上正处于由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向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层次过渡的阶段。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很多教师处于初步学用阶段,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有不少教师开始探索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方向。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掌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情况递次增加的。从前一段时期教育教学的发展特点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历了一个由小整合向大整合转型的过程。这与授导型教学渐渐转向探究型学习的课程教学发展轨迹是一致的。
1.由单课教学整合向单元教学整合转变
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可以进一步突破课时的限制,将单元教学的内容连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信息技术支持某一节课内容的传递,演变为让信息技术支持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学习,两者都存在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单元化教学的实践。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单元教学,并与单元教学相整合,已经成为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2.由学科内整合向学科之间整合转变
学生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某一学科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地是在学科交叉时出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与应用。在当今社会提供的资源条件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往往具有综合的倾向。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借助多学科知识,囿于单一学科的解释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难以从全景视角给出合理答案。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推动课程整合由学科内整合向学科之间整合演变。
3.由信息技术与知识传授的整合向信息技术与资源运用的整合转变
前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后者是能力获得的过程。信息技术与知识传递的整合,使知识的传递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更多地是从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信息技术与知识传授的整合处于较低层次,信息技术与资源运用的整合则处于较高层次。
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探讨和细化时,必然会推动教育发生重大的变革,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方能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目标,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方位整合。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都构成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动力。概括地说,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期望会渐渐转化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且内容也渐趋丰富。然而,教育对这种需求的回应往往显得滞后,所做出的调适也需要必要的时间,需要借助各种力量,包括促进新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那些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的信息技术,则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向获得整合应用、创新应用等更高层次发展。
2.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发展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深层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缓慢生成的力量,需要有合适的理论指导,同时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整合,产生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融合的力量。
3.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实践反思、技能获得、推广应用等都是有助于推进这两个过程演化的因素。通过影响一个过程带动另一个过程的发展,形成互动的优势整合效应。我们可以建立反思的平台,健全技能获得的机制,推动应用的普及,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良性互动的程度。
4.信息技术的更新
信息技术的更新,也有助于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信息技术是教学应用的工具和增进教学应用效果的手段。新事物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补充内容,利用各种可能条件扩展发展空间,积蓄产生量变的力量,最终否定自身的存在,实现质变的目标。信息技术也要不断支持学生增加与教学内容接触的机会与深度,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内容。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需要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考量,充分借助一切可能的力量,因势利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过程中循序渐进。
(作者单位:江苏帝阳商务传播有限公司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