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就阿炳的内因和外因

2009-10-28严耀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内因

严耀燕

摘 要:阿炳曾是无锡街头卖艺求生的盲眼艺人,既没有高贵的身份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为何一曲《二泉映月》就能定位他在20世纪中国音乐界的独特地位?本文将从内因:阿炳自身的音乐条件;外因:阿炳音乐的发现者、推广者、二胡改革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无锡东亭的音乐环境,这两大方面来综合分析成就阿炳的内因和外因。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阿炳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了解这位在中国音乐史上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民间音乐家。

关键词:阿炳 成就 内因 外因 二泉映月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

阿炳在中国音乐界乃至世界音乐界都被人们所熟知,一曲《二泉映月》早已定位了他在20世纪中国音乐界的独特地位。一位无锡街头卖艺求生的盲眼艺人,既没有高贵的身份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的地位?成就阿炳的内因和外因又是什么呢?

内因和外因是哲学上的范畴,是事物发展变化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内在根据,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哲学与音乐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却可以运用哲学的观点对一些音乐现象进行分析。鉴于此,我将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来探讨成就阿炳在中国音乐界的独特地位的原因。

一、成就阿炳的内因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趋势的内在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造就阿炳地位的内因就是其自身的音乐条件。

阿炳可谓出生在音乐之家,自小就受到精通道教音乐的父亲所影响。在阿炳8岁时,其父华清和本想将他送入私塾读书3年,但这个内心狂热的顽童似乎对“之乎者也”不感兴趣,而是对华清和在道教法事上所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表露出一个孩子少有的兴趣和学习憧憬。阿炳在音乐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对乐器的音色和乐曲也有着异于常人的领悟力。华清和在意识到这点后,就放弃了让阿炳成为文人的初衷,父子成为师徒,阿炳正式开始了各种乐器的学习。

在父亲华清和的严格教导下,经过刻苦的学习,有着过人天赋的阿炳很快就能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能。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并在其父从事的道教法事音乐的活动中独挡一面。一表人才的阿炳加之有一副好嗓子,既能演唱也会弹奏,被当地的人们誉以“小天师”的美称。阿炳不仅乐器奏得好,其说唱新闻更是堪称一绝。说的唱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深得当地人们的喜欢。在他眼睛失明之后,手操二胡、边拉边说唱新闻的音调传遍了无锡东亭的大街小巷,深入了人们的心中。阿炳的音乐是如此的被人们所喜欢和熟悉,究其原因,阿炳自身所拥有的音乐才华是根本。

二、成就的阿炳的外因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一个无锡街头卖艺求生的盲眼艺人,既没有高贵的身份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却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六曲倍受中国人们乃至世界人们喜欢的绝世名曲,让阿炳冠上了民间音乐家的称号。他的作品能如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音乐地位能如此之坚固,其外因要数下几位音乐家和当地的社会环境以及无锡东亭的音乐环境。

(一)发现者:以杨荫浏为首的采访录制人员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和曹安和老师去无锡采风,正准备用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制一部分道教音乐用于研究民间音乐,介于阿炳这位盲眼艺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的六首旷世之作有幸被录了下来,其中包括我们现在早已耳熟能详的《二泉映月》,还有其它两首二胡曲《听松》、《寒风春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六首乐曲也成为研究阿炳音乐的非常宝贵的第一首资料。

时间是1950年9月2日晚上7点半,地点是无锡三圣阁,人物是阿炳和其老伴董催娣、杨荫浏、曹安和、黎松寿和其老伴曹志伟以及他的岳父曹培灵、祝世匡,共八人。随着钢丝的拉动,一次历史性的录音开始了,这也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段重要历史。此次录音之后,凭借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杨荫浏于1952年整理出版了《阿炳曲集》,由万叶书店首次出版,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多个出版社多次出版了此书。这一曲集用文字和谱例的方式记录了阿炳的六首曲子,对阿炳音乐的研究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的《阿炳小传》更是详细地介绍了阿炳的音乐人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正是由于杨荫浏等人的录音工作,才使得世人有机会聆听到阿炳哪蕴含着时代精神和社会最底层人们的内心世界的《二泉映月》,才使研究阿炳成为可能。以杨荫浏为首的录音工作人员正是造就阿炳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地位的主要外因。

(二)推广者:进行大量传播工作的吕骥

吕骥(1909-2002),中国近代音乐家,自幼就喜欢琵琶、扬琴、笛子等民族乐器,并且非常重视对民族音乐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对于造就阿炳的外因,吕骥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一员,但似乎大家都忽略了这为重要人物。吕骥先生于1950年下半年最先极力倡导将阿炳的录音向唱片社介绍,请他们制成唱片广泛发行,才得使《二泉映月》等曲目通过唱片,电台等媒介在广泛的范围加以传播,使得中国的民众乃至世界人民都能够接受并成为家喻户晓,而不是当作一般的音乐资料珍品,收藏在资料室。①

作曲家创作的乐曲,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去欣赏,绝不是留给自己孤芳自赏。所有的作曲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作品的好、坏对于作曲家的创作有着指导作用,好则加冕,坏则改之。所以推广和传播工作对于一首乐曲的问世及作曲家的创作都是极其重要的。正如伍国栋先生所说“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要依赖于社会音乐生活的认同和容纳,而社会音乐生活的认同和容纳,则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音乐传播渠道和音乐传承方式来得以通导和实现。”②正是基于吕骥先生对阿炳音乐的推广,才使得世人能够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认识了阿炳的音乐及其阿炳本人。

(三)二胡改革者: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我国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二胡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就受到新式教育的熏陶,并学习二胡、琵琶、古琴等民族乐器,对音乐特别是我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新音乐也有着多方面的了解与实践。他广泛收集民间歌曲、昆曲、锣鼓乐等民间音乐,致力于继承、发展和弘扬民族音乐。刘天华对二胡这件民族乐器有着特殊的贡献,他通过创作、演奏、教学、乐器改造以及理论研究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为二胡在我国民族器乐及专业音乐教育和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奠定了二胡的发展基础和方向。③

其对二胡的主要贡献体现在:(1)二胡制作方面的改革:参考了西洋乐器的构造原理,模仿小提琴的定弦,提升二胡的音色、音量和音域。(2)演奏技法的改革:借用小提琴的演奏手法如弓法、指法等,提高表现力。(3)探索作曲新手法:借鉴西洋曲式结构,结合中国民间音调,创作负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作品。(4)创立二胡学派:二胡的教学、乐曲创作、乐器制作都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刘天华先生赋予了二胡生命,赋予了二胡文化,使它从众多民族乐器中脱颖而出并茁壮成长。当人们在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时候,不难想象,阿炳就如同他的乐曲一样被人们熟悉和了解了。通过二胡或者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风春曲》以及它们的改编版本(管弦乐版、钢琴独奏版等)而认识阿炳的人不计其数,刘天华对二胡所做出的贡献,大大地提升了阿炳在音乐界及社会大众的影响力。

(四)当时的社会环境

阿炳的六首绝世珍品是在1950年的9月份录制的,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年,人们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有意识的提高精神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文化界的工作人员开始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和保护工作。当从国外引进了钢丝录音机之后,作为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杨荫浏老师首当其冲的想到了无锡的民间音乐和当地的道教音乐。杨荫浏曾跟随阿炳学习过琵琶,作为学生的他自然知道老师有许多值得录制和研究的作品,又鉴于阿炳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盲眼艺人,录制无锡民间音乐的行程也就把阿炳安排在内了。

只有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和保护工作,阿炳的音乐得以录制和保存也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允许。

(五)无锡的音乐环境

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如此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时的音乐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作曲家的创作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左右着作曲家的创作,众多的作曲家都从自己的生活音乐环境中吸取养分,阿炳也不例外。

阿炳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那里有着非常丰厚的民间音乐传统,山歌、小调、说唱、滩簧、丝竹音乐等。这样丰厚的音乐环境成就了很多音乐人才,阿炳就是其一,再如二胡兼琵琶音乐家刘天华、琵琶演奏家华秋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民族音乐家曹安和、音乐学家钱仁康等音乐家。阿炳更是有着独天雄厚的条件,他的住所附近有一个崇安寺,那是云集江南生活方式最理想且最具代表性的街市。当时流行的各种江南民居音乐、地方戏曲、说唱音乐都在这里可以听到。阿炳自小在那里生长,耳濡目染,最大程度地吸收到了浓郁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对他的影响很深。当人们听到《二泉映月》那蕴含着民间音乐的曲调时,深得老百姓的熟悉和喜欢,那是老百姓多少代口口相传而留下的曲调。

中国远远流长的道教音乐对阿炳的音乐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身为雷尊殿当家道士并精通各种道教音乐的父亲严格教育和自己亲自参与实践下,阿炳对道教音乐有着非一般的见解。他的音乐创作融合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于一体,独具特色,这一特点也纷纷体现在他的乐曲当中。无锡的音乐环境深深地影响着阿炳的音乐创作,也成就了阿炳和他的音乐。

结语

时至今日,不管成就阿炳社会地位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是阿炳自己、杨荫浏、吕骥、刘天华还是无锡的音乐环境,阿炳在今天社会上的影响已成现实。他给我们带来的音乐是永恒不朽的,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在聆听阿炳的绝世之作、缅怀、研究阿炳的同时,我们要感谢阿炳音乐的发现、挖掘、推广和研究阿炳的所有音乐家。

注释:

①施咏.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世评.音乐研究.2005(12).第111页.

②伍国栋.江南丝竹的传播与影响.中国音乐.2008(1).第17页.

③参加http://portal.sdteacher.gov.cn/Course/yinyue/Article/530964.aspx.

参考文献:

[1]张静波.二泉映月的创作源泉与艺术成就.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9).

[2]孙继南、周柱诠.中国音乐通史简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袁静芳.民族器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施祥生.20世纪的中国音乐创作——阿炳的音乐与意义(导言).音乐艺术.2001(1).

[5]钱铁民.关于阿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内因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张帮主
张帮主
张帮主
瞎子阿炳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分分钟搞定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