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曲异工谱华章

2009-10-28陈宏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季羡林荷塘月色朱自清

摘 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同是写荷塘,但却有着不同的妙处。文章的主旨不同,结构不同,意境不同,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读文章重要的不是眼观,而是心品。

关键词:朱自清 《荷塘月色》 季羡林 《清塘荷韵》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是写梅花,却写出了不同的况味。同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同是写荷塘,也有着不同的妙处。

首先,文章的主旨不同。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借荷塘月色抒发情怀,由淡淡的愁而去遣愁,在幽雅、朦胧的荷塘月色中暂忘愁绪,之后回到现实,愁到深处人孤独。而《清塘荷韵》则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与希望。

其次,结构不同。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是出门——到荷塘——回家,空间上又回到出发点;内结构是从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恒不静,情感上也是一个复归。

《清塘荷韵》从外结构上看,作者从三十多年前开始回忆:塘中无莲——种下莲子——长出叶片——花叶满塘,依时间写到眼前;从内结构上看,作者从遗憾——关注——期盼——灰心——喜出望外——狂喜而欣慰。不管是外结构还是内结构,都是一直向前发展的线型结构。

第三,意境不同。

《荷塘月色》中选取的是月夜荷塘一时之间的景象,体现的是一种清幽之美。月色,天生具备朦胧柔静的特色,偶尔还能感觉到几分凄清(月光如水水如天);而荷花,若开得热烈便是盛景,若开得寂寞便有几分惆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有是白色的(即便不是白色,在月光下所有的浅色也都接近于白色),白色是纯洁得我见犹怜的颜色。苏轼有词:“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更何况朱自清是独自一人徜徉在这样的月下,眼中是如此“清冷、落寞”的荷塘。景物的色彩与他心中的愁绪恰好相观,而他的心绪又在如此静美的荷香月色中暂得安宁,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喜悦。

《清塘荷韵》中写的是莲荷从无到有,再到无比繁茂的生长过程。选取的荷塘特写多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表现的是莲荷柔静的外表下蕴涵的巨大生命力。而作者对莲荷的期待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期待。所以自然有对生命的观照期待而升华为对生命伟力的赞美:“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当然,之所以有不同的境界,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主观情绪决定笔下景物的色彩。而作者的处境,我们单是看写作时间就可以把握,《荷塘月色》写在1927年7月,正是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之时。《清塘荷韵》写在1997年9月,此时作者的生活、事业自然都很稳定而又有发展。

因为意境不同,所以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

《荷塘月色》让人体会到的是荷的柔静之美,并且也只有朱自清才能欣赏并体会。而《清塘荷韵》中的莲荷则是在柔静的外表下蕴藏巨大的生命力,“我”乃至“全家”、“邻人”、“包括小猫在内整个有生命有感受的群体”都能感受到那种生命的伟力。

除了各自的特点,两文也有相同的妙处。

因为同是知识水平很高,对生命感悟力很强的作者,所以他们笔下的荷花展现的都是一种美的极至。在文字上都是平白如话,晓畅通达。既有不失本色的自然,又有发他人之所未发的新颖修辞。

读这两篇文章,即使不体味意境的恬淡美好,单是欣赏文字,就已足够让人陶醉了。更何况两篇文章都用典丰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荷塘月色》中《采莲赋》和《西洲曲》,不难让人想到江南水乡的清新旖旎而心生向往。《清塘荷韵》中更是多处引用脍炙人口的名句,且不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单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就足以让人赏玩回味了。不过,笔者觉得最好的一句当属“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原文是这样写的:“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看过荷花的人很多,但看出这种意境的并不多;或者也有人曾看到过这种景象,但却并没有付诸笔端。因为作家本来就是可以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来的人。可以想象任何人一看这段文字,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其实,读文章重要的不是眼观,而是心品。只要心存感动,用心去体会,总会发现作品中蕴涵的美,如果能再作深入思考的话,就会进一步吸纳成为自己的人生积累。

(陈宏亮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语文组 064001)

猜你喜欢

季羡林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较真
荷塘月色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咪咪(节选)
朱自清的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