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技新闻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2009-10-28吴红月
吴红月
摘要 健康科技新闻主要是指将与健康相关的科技研究成果,医学保健以及养生等健康知识向公众进行普及和传递,同时,还要将突发的重大灾情疫情中相关疫病健康的新闻加以快速传播,使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消息,并迅速建立起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防护措施。本文通过对三个不同年代的三个相关月份在《科技日报》上发表的健康文章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科技日报》的健康新闻包括三个不同的类型,它们是时效新闻、研发类新闻以及科普知识类新闻。三类新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比率,但随着人们对预防疾病和养生等需求的增加,科普知识性新闻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新世纪,三类新闻写作和编辑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多样化、大众化、通俗化、时尚化、标题创新、突出生命关怀、注重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 健康;科技;新闻;形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09)04-0020-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2003 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发生之后,人们的观念已经从有病求医转变成了预防和养生为主。今年1 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要通过“治未病”来引领未来的健康发展方向,自此,从医学界到社会大众,对于健康科技以及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相关各类资讯的需求也愈来愈多,关注越来越广泛。这种需求导致了各类媒体都纷纷开设专业的健康科技版面,对健康知识进行传播,而新闻的采写和报道的方式在顺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也变得多样化、时尚化、普及化。
健康科技新闻主要是指将与健康相关的科技研究成果,医学保健以及养生等健康知识向公众进行普及和传递,同时,还要将突发的重大灾情疫情中相关疫病健康的新闻加以快速传播,使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消息,并迅速建立起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防护措施。其实,有关健康新闻多样化的研究,早已在行业内展开。对于健康新闻涉及最多的卫生知识与新闻普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张晓鹰(2000)①在《电视医学科普节目要重视新闻性》一文中就曾经指出,医学科普是医学科学和医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即把人类在认识医学科学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学技术知识、医学科学方法、医学科学思想、医学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为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不断提高公众医学科学文化素质的系统过程。
由于有了上述特性,健康科技新闻的社会化功能和普及性作用非常重要。虞桃琳(2002) ②在《浅析医学科普的社会功能》中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预警功能,即指事先提醒人们注意和警惕。根据疾病的时间、空间、人间分布等流行规律,在疾病流行前事先提醒人们防患于未然。其二,信息功能,在受众与医方之间架起“信息桥梁”,使读者知悉信息、使用信息,便于医方更好地服务于受众。其三,教育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传播给广大受众,教育广大受众养成科学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增强健康保健意识。其四,休闲功能,读者有兴趣了解健康资讯和所需要的生活资讯,且已成一种时尚。
虽然探讨健康新闻的论述这些年呈增长趋势,但是,对健康新闻的类型,仍然没有人进行过细致的划分,对各类新闻的作用、创作繁荣程度和特点,都缺乏有效的了解。笔者从事健康报道的编辑之后,深深感到,如果不对健康新闻的类型进行划分,找到当前各类健康新闻的特征和发表比率,就无法对健康新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更不能指导未来健康新闻的发展。看来,进行一项有关健康新闻分类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近年来围绕着健康科技新闻的报道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以中国国家公认的第一科技媒介——《科技日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刊登在该报上的与健康有关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数量统计和写法分析,特别是对于2003年4 月即中国非典疫情发生期间、2005 年5 月以及2008 年5 月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的有关健康新闻共计359 条,进行了以月为单位的统计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目前健康新闻的形式、特点以及特征。
由于《科技日报》不是卫生或健康类报纸,因此,健康新闻在该报上出现的比率并不特别巨大。因此,选择合理的研究样本,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通过一些观察,笔者发现,每年春季是健康保健和疾病疫情的多发期。因而,每到此时,《科技日报》上的健康新闻出现的频率都比平时要大。比如,2003 年非典从3 月开始爆发,到4 月中旬见诸报纸媒体的相关文章已经数量众多。再比如,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 级地震,在此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报纸上关于地震灾害对人身健康与防治知识的文章也猛增。因此,本文就将这两个时期《科技日报》上出现的健康类文章作为两个样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将对两个样本进行对比,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变化和差异。
为了增加研究的推广性,本研究还选取了2005 年5 月作为对比样本,同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获得一些相关结果。③
3 结果和讨论
3.1 健康新闻的三大类别
通过对三个时间段样本的总体分析,笔者发现,所有健康新闻,其实都可归纳为时效性新闻、科技研发和科普知识展示三个类型。它们是时效健康新闻、科技研发新闻报道和科普知识新闻报道。
时效性健康新闻是与健康有关的时效新闻报道,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疾病、疫情以及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涉及国家或区域性社会稳定和健康的新闻以及相关的报道。这类新闻多以通讯的形式出现,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将重要资讯传递出去,目标是全体读者。科技研发新闻报道,指国内外重要的与健康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发布。在所选样本中多以消息形式出现。目的是传递各国的研发技术资讯,目标受众是科研机构及专业研究人士。科普知识新闻报道,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其目的是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其目标是大众读者群。
在阅读之后,笔者发现,三类新闻各自具有独立的特点。时效性健康新闻多采用直截的形式,将当下出现的最新情况,以简短、精悍的方式呈现出来。新闻中背景素材具有时空特征,但详细的理论细节不会在这里阐明。这类新闻基本都在700-800 字以内。比如,2003 年4 月期间每日对于非典疫情基本情况发布等,就属于这类新闻。科技研发新闻报道则是《科技日报》的特色新闻之一,因为《科技日报》的一部分读者群是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以及科技管理干部,对于科研新成果的关注强。研发报道常常会将研发者的单位和个人呈现出来,研发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也会以读者基本能明白的方式表达出来。但较深的技术细节、商业相关细节,则不会呈现。科普知
识新闻报道,则是针对当前出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知识普及性综述。这类新闻虽然由时事引发,但不跟时事紧密相关。其内容主要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寻健康相关事件或活动的机理,给读者一些知识、信息,甚至保护健康的有效做法。这一类新闻在SARS 之后成倍增长,其原因是,观念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养生和健康的重视。
3.2 健康新闻在三个时期的数量差异
下表是三个样本月份新闻的总数和各类新闻的比例统计。由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
自2003 年以来,在常规报道中,研发类新闻以及科普知识相关的新闻在整个日常新闻报道中都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2005 年5 月,科技研发类稿件19 条,到2008 年已达27 条。在有突发事件时,比如说灾情、疫情时,新闻类的宣传稿件所占的比重要比以往多出一倍以上。如2003 年4 月,根据形势需要,每天都有相关非典以及疫情的新闻发布,因此刊发的稿件也呈直线上升。
但是,由上表可以发现,健康新闻的三个类别,在三个不同时期,其比重变化很大,且没有特别规律。因此,笔者认为,三个类别的新闻,会在不同时段,由于现实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需要进行更多观察才能找到规律。
3.3 健康科技新闻写作的一些新的特点
分析不同时段的新闻,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写作特点正在生成并逐年增加。笔者从其中提取出如下五点:
1)多样化、通俗化和大众化
健康类新闻的写作随着社会大众对于生活水平和长生不老这一基本愿望的追求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题材的选择和文章素材安排上也表现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适用于大众口味。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科技研发类的新闻被通俗化,大众化。
5年前,相关科技研发的新闻通常以消息的形式出现,比如,2003 年4月11日在科技日报二版上刊登的《英法院同意培养“设计婴儿”为治疗哥哥病儿出生》,这条400 字到500 字的消息仅仅是将一个新的医疗技术和社会结合的一种尝试表现出来,新闻的目标只表达一种信息,而没有更多的其他内容。而如今,更多的科研类新闻以通讯的形式出现,字数在1 000 字以上,且新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表一中2008 年通讯类写作的科普知识新闻达到56.3%,比2003 年的14.3%增加了一倍,其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大众对于科技新闻的知识内容和发展缘由有了新的要求,记者在撰写新闻时仅仅以一个消息体裁来发布,难以使读者获得一次全面的认知,因此,“新闻由头+ 技术介绍+ 大众普及”的形式越来越多,从而催生了科研类报道向科普知识转化的趋势。正因为如此,在今天,许多研发类新闻在处理手法上更趋多样,不仅加进了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还有大众可以加以应用的内容,这样的新闻改变了以往仅仅告知的功能,具有了极强的服务性。比如,今年5 月5 日刊登于9版的《咳嗽哮喘病根在胃里》、5 月9 日4 版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大脑功能吗?》,这些报道都是从新闻事件或者是研发成果作为引子,在文章中间加入了专家的解读,最后加入基本的防病措施,或者是个人对其功能的自我体察等。
2)如何使新闻能够更加满足现代人追寻时尚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只要是大众关注的话题,点击率和阅读率都更高。比如关于艾滋病的相关医学报道,以及减肥瘦身、美容和健体强身之类的内容,这样的新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所占版面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种特征体现了健康新闻追赶潮流,时尚化的特性。
3)标题创新
除了科技新闻题材选择上的一些变化,在科技日报,健康类文章的编辑语言,特别是标题语言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设问式”,在标题中以问话的方式出现,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从而进入文章内容。这类标题在2003 年4 月中还不是很常见,到了2005 年5 月使用就已经比较频繁,如《油炸食品到底会不会致癌》、《水中分娩有没有危险》、《我们喝的到底是不是健康水》、《女性生育年龄到底何时最佳》、《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等。到了2008 年,这种编辑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更多的科研科普型的文章也以这样的标题出现,如5 月6 日《肥胖会加速大脑老化吗?》的文章,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出人体内脂肪过多可能会加速大脑老化,增加人们罹患早老性痴呆症等相关疾病的风险为内容,从反向的设问做标题进入正文,其效果比以叙述方式进行解释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4)突出生命关怀
健康新闻最大的卖点在于普及健康养生背后的科学知识。从中医到西医,对于与健康相关的保健内容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解释, 这也是各类传媒不断增加健康新闻的原因。如2008 年5 月7 日,科技日报四版上的文章《控烟行动该如何进行到底》,从烟草依赖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角度入手,提出应该提倡医生参与到戒烟环节中,从医学实验和心理防治的角度提高戒烟的总体水平和速度。同时指出,戒烟不仅是对吸烟者也是对“二手烟民”的一种关爱行动。同月中还有,《南瓜的营养搭配》、《婚检:新生儿缺陷预防第一关》、《上班族常备食物》等等,无论是以消息还是以通讯题材出现,都是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了解和知晓的内容。目前,这类新闻在版面上常盛不衰。
5)注重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通过了解健康保健知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这类应用性的特点如今已经成为健康新闻的一个主要方式。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疫情发生时,表现得更为重要。以2004 年4 月的非典和2008 年5 月的汶川地震为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趋势。非典时期,以科技日报为主流的科技媒体在进行报道和宣传时,强调的内容更多的是新闻性的、告知事件变化的、弘扬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精神的内容。针对如何防治非典和采取预防措施的科普知识类稿件,多以消息为主,简短,多频次出现。但是,到今年五月汶川地震时,新闻的铺陈则更多的是以整版的方式刊登防震、自救的手段和方法,在题材上,消息的内容少了、通讯多了。这说明其宣传的目标更加明确,目的是告知大众更多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快速应用,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4 结论和反思
本文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段《科技日报》健康新闻的分析,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首先,《科技日报》的健康新闻包括三个不同的类型,它们是健康时效新闻、科技研发类新闻以及科普知识类新闻。其次,三类新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比率,但随着人们对预防疾病和养生等需求的增加,科普知识性新闻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三,在新世纪,三类新闻写作和编辑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表现为,多样化、大众化、通俗化、时尚化、标题创新、突出生命关怀、注重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以上结论无疑可以为《科技日报》和其他相关新闻媒体在编辑健康新闻的过程中参考。
当然,由于资料有限以及对健康新闻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本文的分析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只是一个报纸而缺少网络以及电视传媒的比较,不能代表全体。另外,研究的月份太少,而且三个月份之间差异太大。还有,目前只是浅度的研究,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编码分析,这些都需要将来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在处理手法上更趋多样,不仅加进了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还有大众可以加以应用的内容,这样的新闻改变了以往仅仅告知的功能,具有了极强的服务性。比如,今年5 月5 日刊登于9版的《咳嗽哮喘病根在胃里》、5 月9 日4 版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大脑功能吗?》,这些报道都是从新闻事件或者是研发成果作为引子,在文章中间加入了专家的解读,最后加入基本的防病措施,或者是个人对其功能的自我体察等。
2)如何使新闻能够更加满足现代人追寻时尚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只要是大众关注的话题,点击率和阅读率都更高。比如关于艾滋病的相关医学报道,以及减肥瘦身、美容和健体强身之类的内容,这样的新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所占版面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种特征体现了健康新闻追赶潮流,时尚化的特性。
3)标题创新
除了科技新闻题材选择上的一些变化,在科技日报,健康类文章的编辑语言,特别是标题语言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设问式”,在标题中以问话的方式出现,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从而进入文章内容。这类标题在2003 年4 月中还不是很常见,到了2005 年5 月使用就已经比较频繁,如《油炸食品到底会不会致癌》、《水中分娩有没有危险》、《我们喝的到底是不是健康水》、《女性生育年龄到底何时最佳》、《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等。到了2008 年,这种编辑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更多的科研科普型的文章也以这样的标题出现,如5 月6 日《肥胖会加速大脑老化吗?》的文章,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出人体内脂肪过多可能会加速大脑老化,增加人们罹患早老性痴呆症等相关疾病的风险为内容,从反向的设问做标题进入正文,其效果比以叙述方式进行解释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4)突出生命关怀
健康新闻最大的卖点在于普及健康养生背后的科学知识。从中医到西医,对于与健康相关的保健内容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解释, 这也是各类传媒不断增加健康新闻的原因。如2008 年5 月7 日,科技日报四版上的文章《控烟行动该如何进行到底》,从烟草依赖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角度入手,提出应该提倡医生参与到戒烟环节中,从医学实验和心理防治的角度提高戒烟的总体水平和速度。同时指出,戒烟不仅是对吸烟者也是对“二手烟民”的一种关爱行动。同月中还有,《南瓜的营养搭配》、《婚检:新生儿缺陷预防第一关》、《上班族常备食物》等等,无论是以消息还是以通讯题材出现,都是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了解和知晓的内容。目前,这类新闻在版面上常盛不衰。
5)注重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通过了解健康保健知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这类应用性的特点如今已经成为健康新闻的一个主要方式。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疫情发生时,表现得更为重要。以2004 年4 月的非典和2008 年5 月的汶川地震为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趋势。非典时期,以科技日报为主流的科技媒体在进行报道和宣传时,强调的内容更多的是新闻性的、告知事件变化的、弘扬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精神的内容。针对如何防治非典和采取预防措施的科普知识类稿件,多以消息为主,简短,多频次出现。但是,到今年五月汶川地震时,新闻的铺陈则更多的是以整版的方式刊登防震、自救的手段和方法,在题材上,消息的内容少了、通讯多了。这说明其宣传的目标更加明确,目的是告知大众更多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快速应用,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4 结论和反思
本文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段《科技日报》健康新闻的分析,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首先,《科技日报》的健康新闻包括三个不同的类型,它们是健康时效新闻、科技研发类新闻以及科普知识类新闻。其次,三类新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比率,但随着人们对预防疾病和养生等需求的增加,科普知识性新闻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三,在新世纪,三类新闻写作和编辑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表现为,多样化、大众化、通俗化、时尚化、标题创新、突出生命关怀、注重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以上结论无疑可以为《科技日报》和其他相关新闻媒体在编辑健康新闻的过程中参考。
当然,由于资料有限以及对健康新闻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本文的分析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只是一个报纸而缺少网络以及电视传媒的比较,不能代表全体。另外,研究的月份太少,而且三个月份之间差异太大。还有,目前只是浅度的研究,没有进行更为细致的编码分析,这些都需要将来进一步地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