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逼人民币升值调门抬高
2009-10-28
美学者偏激指责中国汇率 专家称人民币应顶住压力
本报驻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管克江 谢德良 本报记者 钟玉华
国际上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下子多了起来。27日,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对媒体表示,将进一步要求中国采取措施,促使人民币升值。而此前,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更是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抨击中国“可恶的汇率政策”。此外,美国钢铁协会也加大了游说火力,致信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和商务部长,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与此同时,在不久前刚结束的东盟峰会上,一些亚洲国家也私下表达了对人民币疲软的忧虑。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各国都希望通过发展贸易尽快走出衰退的泥潭,美国一方面放任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却对人民币说三道四,是完全没道理的。事实上,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才是一剂良药。
人民币成美热门话题
路透社27日报道称,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周二称,美方对近几年人民币的升值表示欢迎,但希望中方能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15日,美财政部驳回了国内工会团体的游说,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不过,美国财政部仍认为中国的人民币遭到低估,并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的累计速度正使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努力受到威胁。26日,美国钢铁协会致信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柯克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其在本周美中贸易谈判中敦促中国让人民币升值。美国钢铁协会说:“中国政府的干预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明显低估,威胁到美国经济的脆弱复苏进程,并构成国际贸易不公平竞争”。
前诺贝尔奖得主、专栏作家克鲁格曼22日在《纽约时报》上以“脱节的中国”为题,抨击人民币汇率问题。他说,中国的“不良行为”正对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形成越来越严重的挑战。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应该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华尔街日报》26日发表专栏作家杰森·迪安的评论称,克鲁格曼笔锋辛辣,指斥中国“可恶的货币政策”。不过,迪安认为,克鲁格曼的话忽略了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兑美元上涨3年,涨幅达21%的事实。他归纳说,克鲁格曼的主要观点是,由于整体需求不足,全球经济仍然萧条,在这个时候让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举措尤其糟糕。通过实施弱势货币政策,中国从其他国家攫取了更多竞争优势,这种情况损害了几乎所有地区的增长。文章表示,无论人们对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断怎么看,他的专栏文章澄清了一点,那就是人民币正再度成为热点问题,此前在去年全球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这个话题曾经一度沉寂。
亚洲国家表达“忧虑”
人民币汇率议题不仅在美国有升温的迹象,亚洲一些国家也开始相继表达了对人民币汇率的“忧虑”。美国《华尔街日报》26日的报道说,随着美元继续走软,另一个不断下滑的货币人民币正在亚洲诸多地区日益引发担忧。报道表示,一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体保持不变。因此,随美元一道,人民币兑中国邻国货币的汇率也一直在稳步下滑,例如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以及韩元。这使得这些国家制造的商品与中国商品相比较为昂贵。
英国《金融时报》26日的报道表示,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不久前结束的东盟峰会上已向亚洲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非正式地提出了人民币汇率的议题。报道称,中国事实上已将人民币汇率与不断贬值的美元挂钩,造成人民币持续走软。
《华尔街日报》还援引泰国工业联合会鞋类分会主席萨木龙的话说,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人民币应当升值。但中国政府却让人民币贬值,这使得泰国的出口商面临着更大压力。韩国工业制造商也表示,中国的固定汇率给中国公司带来了很多好处,却给韩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冲击。它们还表示,将支持韩国政府干预汇市,如果韩元继续升值,公司利润将承受压力。
“升值论”值得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一方面实行美元贬值,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是没有道理的。美国经济目前的复苏迹象,主要归功于出口的增加,恰恰是美元贬值刺激了出口。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国家看到这一点,都希望自己的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所以都施压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各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这种行为并不奇怪。此外,很多国际大的金融机构也在预测和炒作人民币升值,这是它们在为自己投机资本的流入做舆论宣传。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企业走向海外都是不利的,所以应该谨慎把握升值的这种要求。在全球经济的敏感时期,要求人民币升值,其目的令人怀疑,是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动的一场包围。这已经不是一个汇率问题,而是国家的竞争力和国家利益的博弈。中国完全可以不必惧怕这样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