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问题式学习模式探索

2009-10-28程玉梅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潜意识探究同学

程玉梅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日异突出,课堂结构也由“满堂灌”式渐向“问题式”方向发展。“问题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避免了答案的唯一性,其基本模式是:启发激疑——探究释疑——延伸发展。

一、启发激疑

(一)增强评价意识,勇于质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可见教学中应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相互质疑,然后归纳总结,再抽也出重点的、有歧意的问题由全班讨论,师生讨论,互相辩解,这样能使问题散而有序,且重点突出,同时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交际、表达能力,也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交流讨论离不开读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思想情感,基本的表达方法,继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而不被别人同化,随波逐流,提高判断、鉴赏能力。例:李白的《赠汪伦》,有的同学读时掌握节奏技巧,读来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很有古味,得到多数同学与老师的好评,而有一位同学认为后两句应比前两句读得响亮些,并且“深千尺”、“不及”、“情”应重读,节奏稍慢些。同学们按此读法来读,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浮现在每个人心中,不用老师去阐明,仅通过比较来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已十分明了。

(二)巧用幽默、创设情境,使学生有问可提

如《倔犟的小红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陈赓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往前走,教师故意读成“只好跃上马背往前走”,学生听出了错误纷纷举手发言:“爬上”是因为陈赓已经筋疲力尽了,“跃上”好像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对于身陷茫茫沼泽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教师顿作醒悟状,然后与学生一起改过来再读再去体会。这样做,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巧妙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承认错误改正过来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行为教育

(三)引导学生发挥潜意识深入问题

一个人所获取的9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潜意识来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意识作用,如通过音乐和声音,故事和隐喻等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引导出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

二、探究释疑

这一活动过程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释问题。教师通过前面的引导,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即教师不简单地告知学生答案,不期待结果,而是是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等自己搜集的信息,联系实际生活中观察、体验到的现象去分析解决问题,使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于教学中的难点,运用简笔画或制成动画效果或角色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延伸发展

工具性与人文理解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因此语文的教与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课堂上,还应丰富课外读物,丰富生活,扩大语文课堂,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书本内外的壁垒,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充满生机活力。俄国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要引导学生把这种课外学习形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用一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厢情愿地向学生“灌”知识,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特别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得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每位教师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努力创新,爱岗敬业,就能登上教学艺术的殿堂!

猜你喜欢

潜意识探究同学
设问引导探究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我喜欢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