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2009-10-28陈泽美
陈泽美
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教初中思想政治课已达十八年之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感教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习为乐,欲罢不能。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我常常自问,为什么学生会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呢?原因当然有很多,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教材内容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致使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要使思想政治课真正受学生欢迎,政治老师除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成效。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提高教育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的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之其中的奥秘。光看求知欲,没有自信心那也不行。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和鼓舞就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起到在玩中学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体处于乐观的情绪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一是的心理活动想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这就是说如果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要创谁乐学情境,教师就得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置了乐学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用以刺激智力发展,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的时候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
教师在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本领,那么他们便会觉得学得有用、有效,无形中就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科学知识的效果去激发他们,让学生在学习时,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
针对目前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向学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有效性,发挥政治理论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的境界,这就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