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2009-10-28王清华许红
王清华 许 红
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厌学、上网成瘾,不遵守纪律,屡教不改;自私狭隘,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意志薄弱,承受力差,以致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以过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学校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越来越困难,而这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班主任的关注。
一、取得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
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够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的辅导关系是决定辅导成败的核心因素。若班主任能够与受辅导的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充满信任、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自由和托付感等成分的友好辅导关系,那么即使不考虑别的辅导理论和技术,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没有形成友好的辅导关系,那么学生根本就不会把真心话说给你听,心理辅导就没有针对性,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那就更谈不上什么心理辅导了。
要取得友好的辅导关系,既与老师有关,又与学生有关,而起关键作用的是老师。老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真倾听,能接纳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他们保守秘密。而不能简单粗暴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学生只有感到能取得同感,获得尊重,并处于安全的情景下才会积极地、毫无顾忌地进行探讨,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真实的心理感受。
二、加强心理状况原因分析,解开心结是心理辅导的成败的关键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障碍,行为出现障碍时,必定有其形成原因,这原因有来自家庭的、学校的,或者来自社会的。其实,环顾学生的成长环境,我们就没有理由过多的责怪学生。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公德心严重缺失,在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受到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教育,怎能不出现心理障碍?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就必须弄清其性格形成环境和心理形成诱因,才能对症下药。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紧密联系家庭,通过观察、调查、谈话等方式,弄清学生成长环境及性格形成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认清当前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疏通。重新引导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调节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适时开展理想前途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才是他们所需要的,且能被他们所接受的。
三、积极开展活动,进行激励巩固是心理辅导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心理辅导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是仅仅依靠一次谈话和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的。要建立心理辅导档案,跟踪指导。当发现学生有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其体会到进步与成功,树立信心,促使其更进一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心理辅导的效果能得到巩固,促使学生心理稳定、持续地发展。我们学校为每位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班主任人手一本“师生心语录”,上面详细记载了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效果和评价。这些都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起到了跟踪、巩固的作用,从实施过程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