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9-10-28唐志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防治措施

唐志勇

摘要 根据福鼎市农业植保部门对赤霉病发病的实地观测调查和福鼎市气象局的历史气象资料,通过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病的原因进行了资料分析,发现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象型病害,可以从气象因素与赤霉病发病程度之间的规律进行预防,以此更好地为气象服务做好工作。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病特征;气象条件;防治措施;福建福鼎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78-01

福鼎市地处福建东北沿海,位于北纬26°55′~27°26′,东经119°55′~120°43′之间,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287d。年降雨量1 300~2 200mm,年均日照1 840h,是发展小麦的理想耕作区。但由于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四季分明,各年冬夏季风更迭的时间有迟有早,气温波动、雨季始止、降水量多少等都有较大变化,各种农业气象灾害亦随之频繁发生。特别是降水量不均,相对变率很大,最多年降水量往往是最少年的1倍以上,月变化更不稳定,沿海变差尤大,旱涝灾害甚为频繁;温、水等气候条件的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常引起农、林、牧、渔多种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大,造成的损失巨大。赤霉病一旦流行,很难防治,应以先期预防为主。赤霉病发生与流行虽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经气象资料分析后发现影响其流行轻重的主要因素是气象条件,它是一种典型的气象型病害。病菌基数和寄主植物状态对发病程度的影响较小,不同品种的小麦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发病程度也无显著差异,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生成关键期的天气状况,而发病关键期的天气状况又与前期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气象条件与赤霉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 发病特征及危害

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但小麦在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感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性最大。病菌最先侵染部位主要是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通常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渐蔓延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时,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同时收获的病麦含有赤霉病菌产生的多种毒素,主要的2类毒素一类是能治呕作用的治呕毒素,有20余种;另一类是赤霉烯酮毒素。人或动物食用后轻者出现恶心、胸闷、呕吐、头晕等症状,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收获的病麦病粒率在4%以上时不能食用或做饲料。

2 流行的气象条件

根据福鼎市农业植保部门对赤霉病发病的实地观测调查和福鼎市气象局的历史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受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的影响,分为病源期和感病蔓延期2个关键期。小麦赤霉病寄主很广,麦收后转移到田间稻桩、玉米等各种植物残体上越夏、越冬。春天病菌在田间残留稻桩、小麦秆上寄存,到秋季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遇到雨水开始繁衍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吸水破裂,壳内病菌孢子喷射到空气中并随风雨传播(微风有利于传播)到麦穗上引起发病。因此,在福鼎市,雨日多、相对湿度大、光照少和一定的适宜温度利于赤霉病的发生,影响福鼎市赤霉病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是4月上旬相对湿度、4月每天最低温度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相对湿度、降雨量。入秋后至翌年3月的雨热状况是影响菌量的主要气象条件。在春季如果回暖早,麦类抽穗后温度高是赤霉病早发的重要原因。小麦生长后期,高温、高湿、寡照,对赤霉病发生流行最为有利。

3 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本着“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关键,调整生育期避为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结合当地气象因素与赤霉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应选用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性强的品种。二是做好栽培避害。根据小麦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避开扬花多雨期。做到田间沟沟通畅,增施磷、钾肥,促进麦株健壮,防止倒伏早衰。三是狠抓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首先是掌握好防治时期,应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1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7d后补喷1次;其次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如多菌灵、粉锈宁、立克秀、志信星等;再次是掌握好用药方法,一般需在小麦齐穗期用多菌灵600~750 g/hm2,对水均匀喷洒小麦穗部。喷药后如遇雨,则需雨后补喷。

4 参考文献

[1] 曹祥康,陈爱光,田平阳.福建省小麦赤霉病气候预报初探[J].福建农业科技,1993(1):21-22.

[2] 韩长安,邹光中.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模式[J].上海农业学报,1994,10(2):67-70.

[3] 冯成玉,张光旺,刘建邦,等.湿段天气在小麦赤霉病定量预报中的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3):231-234.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防治措施
青海省G06高速公路气象条件危险区划研究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