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镇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2009-10-28谢运佐
谢运佐
摘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中稻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最佳施肥量,其中氮 10.0kg/667m2、五氧化二磷4.13kg/667m2、氧化钾4.69kg/667m2,最佳产量565.5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生产推荐用量分别为11.0kg/667m2、5.0kg/667m2、6.0kg/667m2。
关键词:中稻;“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安徽青阳;新河镇
中图分类号S5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11-02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摸清新河镇主要耕作土壤的供肥性能,以及不同配方肥料在中稻生产中的增产效应,以提供科学指导,特进行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湖南隆平高科产Ⅱ优明86,常年产量8 250 kg/hm2。供试肥料:氮肥为铜陵碳铵(含N 17%)、安庆尿素(含N 46%)、九华山牌过磷酸钙(含P2O5 14%)、俄罗斯氯化钾(含K2O 60%)。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新河镇江梅村江梅大畈汪新生承包的水田,约0.13hm2,呈长方形,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有机质36.77 g/kg,全氮2.47g/kg,碱解氮262mg/kg,有效磷8.2mg/kg,速效钾123mg/kg,pH值7.9,锌3.59mg/kg。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14个处理,2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20m2。
1.4试验过程
试验于2008年5~9月进行,5月17日播种,湿润育秧。6月5日栽插,秧龄20d,栽插密度17cm×20cm。追肥6月15日撒施,穗肥7月20日撒施,7月8日、7月20日、8月2日、8月12日、8月20日防治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5次,使用药剂主要有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各小区其他栽培管理以处理6为标准,参照高产栽培管理要求进行。各小区全生育期121~125d,收割期9月25日。各小区肥料施用比例为氮肥、钾肥占施用总量的60%,磷肥100%作基肥,剩余氮肥和钾肥20%作追肥,20%作穗肥。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实产结果以处理7产量最高,达580kg/667m2,其次为处理6、处理10和处理14,产量均为568kg/667m2,这4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7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
2.2施肥数学模型
运用“3414”田间试验数据分析软件,得出三元二次综合效应函数方程y=374.77+22.4x1+9.4x2+11.99x3-1.05x12-1.10x22-1.39x32+0.05x1x2+0.25x1x3+0.59x2x3,该方程回归达显著水平,说明产量与施肥之间回归关系真实存在。本地块基础地力375kg/667m2,且增施氮、磷、钾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但过量施用效果不明显,氮、磷、钾肥之间互作均为正效应。相对产量:氮 76%、五氧化二磷93.5%、氧化钾 91.2%。
2.3理论最佳施肥量
根据施肥模型,当纯氮5.33元/kg、纯磷6.77元/kg、纯钾7.33元/kg、稻谷按1.86元/kg计算时,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是氮10.0kg/667m2、五氧化二磷4.13kg/667m2、氧化钾4.69kg/667m2,最佳产量565.5kg/667m2,肥料利用率(2水平):氮27.82%、五氧化二磷8.14%、氧化钾22.5%。
2.4经济效益
收入以处理7(N2P3N2)最高,但产投比以处理13(N1P2K1)最高,依次是处理14(N2P1K1)、处理12(N1P1K2)、处理8(N2P2K0)和处理6(N2P2K2)。
3结论
本试验以处理14(N2P1K1)和处理6(N2P2K2)产量及产投比均居前,因此综合理论最佳施肥量及土壤测试值等认为,目标产量600kg/667m2时,本地中稻最佳施肥纯量水平为氮11.0kg/667m2、五氧化二磷5.0kg/667m2和氧化钾6.0kg/667m2。
4参考文献
[1] 于国锋.水稻高产区“3414”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47-148.
[2] 周文友,唐定富,贾红杰,等.不同施肥水平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33-134.
[3] 杨建平.渠县水稻施肥特点及其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9(3):54-55.
[4] 林洪祥,刘春安.辽宁省辽中县水稻配方施肥试验报告[J].北京农业,2009(3):41-44.
[5] 石纪成,李超高,许渭清,等.长沙地区水稻生产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9(1):31-33.
[6] 陶其骧,罗奇祥,范业成,等.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3(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