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红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09-10-28方志开
方志开
摘要 介绍了稻茬红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选地整地、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稻茬红茄模式的推广栽培,为西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茄;稻茬;选用良种;培育壮苗;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1.04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05-01
浙江省宁溪镇地处台州市黄岩西部,现有耕地面积841.84hm2,其中水田641.65hm2。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1年3熟或2熟为主向2熟或1熟转变,粮食面积急剧减少;同时,大棚红茄等蔬菜作物面积大幅度增长。因此,通过粮经结合模式,在发展经济作物的同时,稳定粮食种植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田种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宁溪镇立足于当地的气候、自然环境、技术等资源优势,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稻茬红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技术推广,为西部山区水旱轮作优质高产高效树立样板,并在上前垟村建立稻茬红茄示范区6.67hm2。据调查统计,示范区红茄实际产量45 t/hm2以上,产值13.5万元/hm2以上,水稻平均产量7.5 t/hm2以上,产值1.8万元/hm2,年产值15.3万元/hm2以上,示范区辐射面积可达53.33hm2以上,在当地产生了较好的科技示范效应,现将稻茬红茄的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选用良种
选用早熟优质的高产水稻良种,如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既保证茬口衔接,又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取得高产。作为晚稻接茬早熟栽培的红茄,以高产优质、较耐低温、耐弱光、果形长、坐果性能好、光泽肉白色、质嫩、商品性好的温州818或引茄等良种为首选,适于春季大棚栽培。
2 选地整地
红茄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好。示范片的土壤基本符合以上要求,但是酸度偏高(pH值6左右),因此在整地时采取加施石灰调节。晚稻收获后紧接着翻耕整地,茄园采取深沟高畦,畦宽(连沟)1.5m,翻耕前施腐熟栏肥37.5~45.0t/hm2,生石灰750kg/hm2,定植前在畦中间开沟施入三元复合肥600 kg/hm2、尿素225kg/hm2,施后覆土。
3 培育壮苗
3.1 播前准备
由于种子的种皮具角质层并附有1层果胶物质,水分和氧气较难进入,因此播前都采取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放在30~40℃的温水中浸2~3h,促使附着在种子外面的病菌萌动,然后再将种子放在55~60℃的温汤中浸15min。为使种子受热均匀,烫种时要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5℃左右,并继续浸泡5~6h,此间反复搓洗几回,以去除种皮的粘液。如种子量不多的可将种子装在纱布袋中浸泡。经过温汤处理的种子在常温环境中催芽约需7d,当有30%以上发芽时即可进行播种。尤其当年收获的种子,经催芽处理,有利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苗床先浇足水分,如土壤含水量不足,不仅会影响发芽,而且出土后子叶短小,生长缓慢。
3.2 播种
晚稻10月中旬收获结束,红茄前期温光条件较好。红茄的播期主要根据市场效益确定,从近年产销情况分析,一般都掌握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用种量300g/hm2。播种时种子用适量细土或细沙拌合,播种量7~8g/m2,播后覆盖1cm厚的营养土或焦泥灰,再盖地膜或遮阳网,以利保温保湿,然后搭小拱棚。
3.3 苗期管理
当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即假植于营养钵,营养钵土采用多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熟土,并拌上适量三元复合肥。假植后搭拱棚覆盖或置于大棚内,如此时气温偏高,则可用遮阳网覆盖降温。假植期间做好棚内温度的调控,通常掌握在15~25℃,并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中午前后,不管晴天还是雨天做到两头揭膜,以增强秧苗的抗逆性。移栽前10d左右适当控制浇水,秧苗出现缺肥则结合浇水进行补肥。
4 定植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茄苗长到8~9片叶时进行定植,定植前先促进新根发生。定植茄苗每畦种2行,株距35~40cm,密度为3.6万株/hm2左右。
5 田间管理
5.1 保温防寒
大棚采取多膜覆盖,外置膜采用无滴、防尘、耐老化的多功能转光膜,内置膜用0.12~0.15mm厚的普通农用塑料膜。棚内四周再围上裙膜,若遇强寒流天气,极端气温下降到-3℃以下时,傍晚在外置膜上再加盖遮阳网或干稻草等保温材料进行防冻。
5.2 通风透光
定植苗活棵后及时做好通风透光工作。低温季节,每天上午9时左右揭开大棚两端薄膜,以达到通风降湿和补充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效果,棚内气温控制在25℃左右。无论晴天、阴天或雨雪天气,白天内置膜均要揭去,以增加棚内光照强度;否则由于长期光照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光合积累减少,抗性下降,不仅影响红茄产量和品质,而且容易诱发多种病害。
5.3 整枝摘叶
茄子分枝、开花、结果有其明显的规律性,都呈对数发展。第1次开1朵花结1个果,称“门茄”;第2次开2朵花结2个果,称“对茄”;接着开4朵花结4个果,称“四门斗”;随后开8朵花结8个果,称“八面风”;再接下去开16朵花结16个果,称“满天星”。如果任其自然生长,茄子植株越长越旺,不仅影响通风透光,更会影响坐果,为此采取整枝摘叶加以控制。一般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打去,每次果实采摘后,凡果实下部的老叶基本摘除。若茄园肥力过足,出现明显徒长、难以坐果的情况时,还要适当摘去部分叶片,以加强通风透光,提高坐果率和果实着色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有效增加前期产量。
5.4 保花保果
棚内光照不足,土壤干燥,养分亏缺,气温偏低(15℃)偏高(35℃),均可影响花器发育,导致落花落果。为防止落花落果,除了改善通风透光和肥水供应状况外,还应全面采用2,4-D、红茄灵、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涂花。防落素使用浓度为10~50mg/L,复方2,4-D为15~20mg/L。气温低时浓度适当高些,气温高时浓度适当低些。
5.5 肥水调控
红茄结果期长,必须有充足的肥水供应,如遇连续晴天,园土水分不足,就要及时进行浇灌或沟灌。当果实连续采收2次后,用三元复合肥(浸出液)225kg/hm2左右追肥1次,施于离根基10cm以外处,如施用人粪或化学氮肥,施后大棚要注意通风,以防氨气浓度过高而伤害植株。茄子进入采收高峰期,需肥量很大,除适当增加追肥用量外,每隔5d左右,用0.2%~0.3%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于傍晚时进行根外施肥,并做到及时补水,以利果实生长。由于多数茄子,在生长中后期常有生理缺素症出现,主要是缺镁、硼等微量元素,一般用硫酸镁、硼砂等微肥进行矫治。
6 病虫害防治
根据近年来观察,大棚红茄苗期注意做好猝倒病、灰霉病、蚜虫、蓟马、茶黄螨、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绵疫病、菌核病、青枯病、枯萎病;虫害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蓟马等。示范片采取“防重于治”和“治早治了”的综合防治策略,在重视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抓住病虫初发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进行连续防治,有效控制其蔓延。
7 参考文献
[1] 李超,龚辉,方博云,等.大棚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9,54.
[2] 徐福顺.稻茬红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J].上海蔬菜,2003(3):21-22.
[3] 林义钱,蒋普定.无公害大棚红茄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05(6):22.
[4] 王宜昌.兖州朱砂红茄子早春大棚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02(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