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迟开的“花朵”
2009-10-27冯加良
冯加良
在某些边远的农村中学,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学生转学人数较多,特别是优生流失更严重,一个班级所剩学生中学困生占的比例较大。要提升所教科目的教学质量,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那么,如何做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其形式往往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被动接受局面,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甚至导致老师越教,学生越不想学,学困生受影响则更大。因此,建立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很重要。
其次,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就会丧失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若再体会不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呵护,他们心灵深处仅存的最后一点希望也会破灭,还谈什么学习呢?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若改变自己的角色形象,从点滴做起,给予一个宽容的微笑,送上一句体贴的话语,传递一个会意的眼神,作一次知心交谈……些许小事却起大作用,他们会认为老师是自己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若不好好学习则有愧于老师,这将激发学困生的主动积极性。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状态接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有效地达成目标。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困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从制定学习计划入手。有了学习计划,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计划应包括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课时计划或单元计划)。其次,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预习中边看、边想、边写,看完后,最好能合上书,静静地独立回忆一遍,这实际是一种“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通过预习,可先知自己不懂的地方,从而走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后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再次理解和掌握,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知识掌握如何,取决于复习效果。第三,培养学困生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困生往往是同类问题一错再错,没有对错题引起高度重视。整理“错题集”可以弥补学习时产生的知识漏洞,及时地纠正”错题集。
里面的错题,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同一块石头再次绊倒”的尴尬。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通过归纳整理,既提高了学困生对知识漏洞的注意力,使其时时警示、激励自己,又使问题集中化,为以后的复习准备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三、重视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大多数学困生在基本功方面存在缺陷,“亡羊补牢”还不算晚。就听力理解来说,本身又是一个教学难点,再加之学困生平时不注重单词的发音,因此发音不准是造成学困生听力障碍的一个基本原因,听力训练就应该从纠正发音入手。其次是他们的自控力差,只要涉及到听力练习就成了“惊弓之鸟”,做好学困生心理疏导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惧怕感。再次就是学困生没有形成听的技巧,不懂得听不懂个别生词不影响对材料的理解这个道理,不善于听关键的词语,总是希望听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这样反而影响了听的质量。
在训练写作方面,首先应从书写入手,要求他们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每个字母、单词和句子,并留心字母的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然后就是加强词汇积累,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必须要求他们多记词汇。在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他们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也可进行简单的对话仿写,这些都是为写英语作文打基础。
总之,抓好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将会事半功倍。对学困生的要求切不可等同而论,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时地降低要求标准,放慢教学进度是良性的缓冲。
四、积极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积极的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投影仪、录音机等,可以创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利用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将无声、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有声、有像、有形,这样做不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促进了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发展。
课外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学困生刚参加活动时肯定不适应,教师可提前进行有关辅导帮助,待适应之后,就可让其自发地参与其中了。长期参加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要有长期、耐心教育他们的思想准备。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只要我们常抓不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让我们用爱心去浇灌这些迟开的“花朵”吧!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双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