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写动作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009-10-27邸书英
邸书英
在写人记事的作品中,动作描写可以展示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有的同学在写作时能够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但就是写得太模糊,致使笔下的人物缺乏生气、灵气。让我们读一个句子:“好久没有去姑妈家了,这次刚到她家大门口,八岁的表弟就从屋里跑出来迎接我。”既然是好久没见面了,小表弟又是那么可爱,知道“我”去他很高兴,他是怎样出来迎接“我”的?仅是“出来”一词就能表达清楚这些丰富意蕴吗?那么,如何巧用动作使人物更形象呢?
首先,要反复推敲揣摩典型的动词,选择那些最能传神地表情答意的动词,使人物形象如在眼前、栩栩如生。那位同学是这样改写的:
好久没去姑妈家了,这次刚到她家大门口,八岁的表弟早已飞出了屋外。
“飞”字传神地写出表弟想见到我那急切而高兴的心情,同时,一个“飞”字也把八岁儿童特有的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再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背影”中这样精细地刻画了父亲的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
连用“攀”、“缩”、“倾”三个典型精当的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在强光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充分展示出父亲动作的艰难吃力,让读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弥足珍贵,感人至深。
著名作家孙犁“芦花荡”中老头子报仇时“举起篙来砸鬼子们的脑袋”。一个“砸”字写出了雪耻的痛快淋漓,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这些都充分说明选用动词精炼到位,动作描写才会格外生动、传神,才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选择典型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活现人物性格。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话: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这里抓住了老师的“将头仰起”“摇着”“拗过去”几个动作,而反复两次使用“拗过去”,便活现了一个质朴而有性情的先生形象,写出了老先生读书时的情态动作。
又如李森祥《台阶》一文: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这一细节细腻地表现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内心无比喜悦时手足无措的样子,并与前文说父亲是老实厚道的人相呼应。
因此,精当的动作词语能够生动准确地反应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彭店子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