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文本 个性飞扬

2009-10-27贲小霞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教师

贲小霞

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首先强调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过程中尝试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实际包含两个方面:走进文本和读出自我,而学生走进文本是关键,是读出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的“融入文本”,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个性飞扬”。

当然,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理解文本,并不能由教师通过讲解传授,把自己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在教师提供的途径中,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学生自主地与文本进行精神的交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走近文本

文学作品(文本)是作者内心独特情绪与感受的流露,而作者的情绪与感受又深受其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影响。如教学李商隐《锦瑟》时,假若学生不了解李商隐的身世和写作的历史背景,他们将根本无法理解“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等的象征意义。通过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走近文本,深入理解到全诗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寂、惆怅的心声。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中的原因感到惘然。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学生阅读文本提供一些线索和补充一些背景,以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文本。

二、联系生活体验,让学生融入文本

生活体验,是指个人的经历、阅历,所涉世事的体会、认识和感想。学生的生活体验是理解文本的仓库。阅读归根结底就是读自己,生活体验越丰富,理解就越丰富、越深刻。所以在教材的选取和对教材的发掘中,教师必须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到文本的理解之中去。如教学必修三《老王》时,可让学生回忆父母艰辛劳动的场景,回忆工人、农民等社会基层群体劳动生活的情景,让学生体味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善良朴实的本质,从而也就自然地感受到文本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三、品味独特语言,让学生感受文本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正如乐曲中《梁祝》不会用进行曲的调子,《满江红》不会用小夜曲的调子一样。每一篇文学作品,它的语言特色都是要与它的主题思想、情感内涵相一致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沉潜到语言的深处,把握一种与情感和谐统一的特征与魅力。如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一文,运用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声音美,增强了表达效果;富有浓重情味的语句,又渲染了充沛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品味了这些,作者所要描写的,所要表达的,就都已内化为学生的感受了。

特别提醒一点:品味语言最有效的办法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把书面符号变为有声语言,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实具体的感情,使课文中的人物、景物跃出纸面,读者可以直接地体味、感受、感知。

以上所谈的这些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融入文本的方法,是让学生与文本融合,与作者共鸣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有了强大的本体。在此基础上,若能再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独特的体验,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就产生了。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用个性化的教来启发学生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包括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中,教师个性化的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教师以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提供个性化有创意解读范例,为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开拓视野。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个性化的教,正是为了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个性化的学。如教学《安妮日记》时,学生的解读多是关于历史的话题。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出其中人性丑陋的一面,这无疑是一个有创意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摒弃用简单的、一元化的方式去理解文本,使他们在多元化解读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尊重、鼓励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作品,可能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给学生设计一条通向己定答案的路径,把“教参”的或自己的理解分析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以致使学生对作品的解读走向单一化、概念化的死胡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迸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彰显个性的风采。笔者在教学《蜀道难》时,一学生认为本文是借蜀道的艰难喻指自己仕途的艰难的独特见解受到老师的赞扬后,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一系列如“讽喻说”、“送别说”等有个性的解读涌现了出来,真正达到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是新课标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让我们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植根文本,给学生一副壮实的身躯;再让我们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对自由的翅膀,让我们的学生健康的“个性飞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教师
最美教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圆我教师梦